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慎之 文档编号:25273481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强化训练1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训练(1)运动学综合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7湖北联考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B很长的火车一定不可以看做质点C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陈一冰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陈一冰看做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答案D解析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A错误;一个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

2、中是否可以忽略,故B错误,D正确;吊环比赛要考虑运动员的动作,故此时不能将运动员看做质点,C错误。2.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a、b曲线关于它们交点的连线对称,且在t1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t2这段时间内,两车位移等大B在t1t3这段时间内的相同时刻,a车与b车加速度大小相等Ct2时刻两车也相遇Dt3时刻b车在前,a车在后答案B解析在t1t2这段时间内,a车vt图象包围的面积大,a车位移大,选项A错误;在t1t3这段时间内的相同时刻,图象斜率大小相等,故a车的加速度与b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B正确;t1时刻,两车相遇,而t

3、1t2这段时间内a车位移大于b车位移,所以t2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t3时刻两车相遇,选项C、D错误。3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答案D解析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发生突变,A、B图中速度没有突变,故A、B错误;由C图象可以看出,速度先减小到零,再反向增加到原来的值(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突变),再重复这种运动,故C错误;由D图象可以看出,速度先增加(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突变),再减小到零(竖直上抛

4、运动中的上升过程),再重复这种运动,故D正确。4. 2016无锡模拟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A他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他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他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他1 s末的速度为1 m/s答案C解析由可得小明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5 m/s,C正确,B错误;因小明的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无法确定小明的瞬时速度大小,A、D均错误。52016皖南模拟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

5、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 B.,C0, D0,答案D解析全过程的位移等于零,则平均速度为零;上山所用时间为t1,下山所用时间为t2,平均速率为,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都错误。6.如图所示,Oa、Ob、Oc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d点为圆周的最高点,c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释放,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a、b、c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 Bt3t1t2Ct1t2t2t3答案D解析以O点为最高点,以Oe为直

6、径作等时圆,Ob为此圆上的弦,如图所示,显然滑环由O到f、b、g才是等时的,则可推得t1t2t3,选项D正确。72016合肥模拟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答案C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0到t3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同,因此平均速度相同,选项B错误;图线斜率

7、表示速度,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选项C正确;t3时刻甲、乙位移相同,到达了同一位置,选项D错误。82016广东模拟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汽车乙从此处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汽车甲,根据上述已知条件()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不能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运动到追上甲车时,乙车运动的时间D不能求出乙车从开始运动到追上甲车时,乙车运动的时间答案AD解析作出汽车甲、乙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当汽车乙追上汽车甲时,两车位移相等,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甲、乙位移相等时,两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

8、”相等,即v0tv乙t,则得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为2v0,但从图象上无法知道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故A、D正确,B、C错误。9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2 s,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At2 s时,两球的高度差一定为40 m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答案BD解析在vt图象中,图线所夹的面积就是位移,所以当t2 s时,甲发生的位移s(1030)2 m40 m,但两球是在不同高度抛出的,两球高度差不一定是40 m,A

9、项错误;t4 s,甲、乙的面积相等,所以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相等,B项正确;由于两球抛出高度不同,其落到地面时间间隔不相等,C项错误;两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同,所以到达最高点的时间相等为3 s,D项正确。102017北京丰台模拟一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 s内的位移是最后2 s内位移的两倍,已知滑块最开始1 s内的位移为2.5 m,由此可求得()A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B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答案CD解析设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滑块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最后2

10、s内位移为s1at2a(m),最初2 s内位移为s2at2a(t2)22at2a(m),又s2s121,解得总时间t3 s,故C正确;第1 s的位移为s3at2a(t1 s)22.5 m,解得a1 m/s2,故A错误;总位移xat24.5 m,故D正确;滑块的初速度v0at3 m/s,故B错误。11.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直升机到安全到达地面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空降兵在0t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空降兵在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

11、减小C空降兵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v2D空降兵在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答案BD解析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t1时间内,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受到空气阻力,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错误;t1t2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为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加速度在减小,选项B正确;0t1时间内的位移为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如图所示,若为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线为直线,则可判断空降兵在0t1时间内的位移大于其在该段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大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选项C错误;同理,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选项D正确。122016潍

12、坊模拟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 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s0246v (ms1)08128A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B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C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D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答案BD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14 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 m/s2。如果第4 s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 m/s,从而判断出第4 s已过B点,

13、是在2 s到4 s之间经过B点。根据运动学公式:8a1t1a2t212,t1t22,解出t1 s,经过2t1 s到达B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va1t m/s。所以最大速度不是12 m/s,故A、C均错误。第6 s末的速度是8 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t s4 s,所以到C点的时间为10 s,故B正确。根据v2v2ax,求出AB段的长度为 m,BC段长度为 m,则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故D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3(6分)一条悬链长L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h12.8 m处的P点所需的时间是_s。(g取10 m

14、/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0.54解析设经t1时间链条的下端经过P点,则hLgt,解得t1 s1.058 s,设经时间t2链条的上端经过P点,则hgt,解得t2 s1.6 s,所以整条悬链通过P点所需的时间tt2t11.6 s1.058 s0.54 s。14(8分)如图所示为接在50 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标的A、B、D、E是每5个计时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三个计数点C未标出,由图中给出的数据计算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是a_m/s2;在打下计数点B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vB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2.000.383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有DEAB3aT2,解得a2.00 m/s2。由于xDECDCDBCBCAB,故BC4.83 cm,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vB0.383 m/s。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5. (10分)斜面长度为4 m,一个尺寸可以忽略不计的滑块以不同的初速度v0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时,其下滑距离x与初速度二次方v的关系图象(即xv图象)如图所示。(1)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若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