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深圳市龙岗区医院建设管理优化的探索 摘要 医院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配备数量足够素质过硬人员,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高效进行沟通协调,并坚持以人性化为根本工作理念开展建设,才能保证建成项目的质量与标准本文从优化医院建设管理角度入手,分析医院建设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措施,助力医院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字 医院 建设管理 优化 龙岗区是位于深圳东部的城市副中心,经济总量全市第二,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截止2019年底,龙岗区下属11个街道,辖区总面积388.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250.9万,预测到2025年将发展到317.8万经济增长带动人口数量增长,导致辖区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医院是提供普惠性医疗卫生资源的最重要载体,医院本身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则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障为适应新时期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就医需要,如何优化医院的建设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1.龙岗区医院建设现状十三五期间,龙岗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提升,完成了市平湖医院新建、市三院改扩建、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区三院改扩建、区骨科医院一期、区四院龙山业务用房改造、区慢病院改造等7个项目建设。
全区现有规划独立占地医疗设施设施62处,总面积173.4公顷其中医院47处,占地161.7公顷全区现有公立医院14家(包括市属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22家,辖区现有龙岗中心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龙城医院4家三级甲等医院截至2020年末,全区可供应床位12374张,比2015年(7576张)增长63%其中公立医院可供应床位数8481张,民营医院可供应床3893张,公立医院提供了全区约68%的床位,公立医院在缓解龙岗区部分区域医疗资源紧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龙岗区医院建设管理存在问题为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龙岗区2018年新筹划建设15个区属公立医院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及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6391张,总投资约125亿元截止2020年末,3个改造项目已完工,大部分新建改扩建项目已进入基础与地下室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末可全部完工到十四五末,预计龙岗区可供应床位将突破2.2万张,可大大缓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可及行和便捷性然而,在医院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医院建设管理方面人力配备不够科学、项目推进及沟通机制需要完善、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内容有所欠缺等。
2.1关于医院建设管理人才配备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没有配备足量的专业技术基建人员目前龙岗区12家区属公立医院中,11家医院均有在建医院重大项目,但仅有6家医院配备了专业技术基建人员负责医院建设管理,占比仅54%,大部分区属公立医院的基建工作任务由普通后勤工作人员兼顾二是医院负责基建工作的人员年龄层次结构偏大医院建设工作的复杂性、高效性与耗时性,要求医院建设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快的响应速度,较好的身体素质目前龙岗区12家区属公立医院中,从事医院基建工作的人员共计40人,平均一家医院配备不足2人,且大部分为非工程类专业人员经过初步统计,40人中,仅15人为80后,占比仅37.5%,需优化现有医院建设管理人才的年龄层次结构三是医院建设管理人才素质不够医院建设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配备既熟悉建筑工程管理又熟悉医院医疗业务的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建设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基本素质,经常存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缺少医院医疗业务的相关知识,或者从事过医务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建设经验2.2关于医院建设工作协调沟通方面的问题根据以往深圳市公立医院建设经验,一般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入使用,需历时5-8年,时间跨度较大。
医院建设工作可细分成许多方面,以医院前期手续为例,仅从发改部门就需取得项目立项、可研、概算等多项批复,工作内容种类多且量大从横向来看,区级卫健部门需与同级发改、规划资源、建筑工务、生态环境、财政、审计、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等多个部门沟通协调推进项目工作,还涉及到卫健系统与其他各部门的分工界面界定问题从纵向来看,区级卫健部门需向上级政府、上级卫健部门请示汇报明确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及建筑功能布局,需要指导下级医院开展项目建设具体工作医院建设工作历时长、工作种类多、工作量大、涉及主体多的特点,导致医院项目建设推进沟通协调量大、难度大,因此较为完善的协调沟通机制,科学合理的分工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2.3关于医院建筑人性化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医院建筑应以打造医护和群众使用体验感好、舒适、便捷、安全、私密的建筑环境为目标结合龙岗区现有区属公立医院项目的一些设计遗憾,以下共性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设计不合理导致诊室黑房间过多的问题以龙岗某综合医院现状使用的地上15层高门急诊综合楼为例, 由于建筑平面形状在方案设计初期确定为方形,地上5层至6层设置了手术室的原因未设计门诊中庭,导致大楼底层的门诊诊室部分有许多黑房间,无法实现自然通风采光。
二是垂直交通工具设置不够科学的问题以龙岗某专科医院现状使用的地上16层住院楼为例,45床的标准护理单元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大楼涵盖手术室、产房、住院、行政办公等功能,共设置9部电梯,其中病人用梯6部,医护梯1部由于大楼涵盖功能较多,医护病人流动量大,在医院正常时间经常会出现病人等候时长较长的情况,这是由于在设计之初对大楼功能布局和人流量欠缺考虑导致的三是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以龙岗区原某街道综合医院为例,医院现有床位520床,现状有地下车库停车位45个,地面停车位60个,床车比约为5:1,停车位数量太少群众常反映就医停车难,医院已采取院内人员不得停车在院内的管理办法,无法缓解停车难的问题3.龙岗区医院建设管理优化措施针对上述医院建设管理中问题,龙岗区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3.1关注医院建设人才配备的问题医院建设管理人员需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作为沟通桥梁,将医院的医疗业务需求转化成建筑工程语言,作为业主单位代表与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协调沟通医院建设管理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医院建设专业人员是否足量合适配备、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建设工作的成效一是要求医院配备足量40岁以下中青年医院建设管理人员。
要求有在建项目的医院,招聘至少1-2名建筑工程专业类的工程师负责医院日常具体建设工作,提高医院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效率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现有医院项目建设规模及工作量,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专职负责医院建设的基建办,从人员层面上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符合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二是根据医院项目各自建设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固定与临时搭配的模式,即日常时期安排专人跟进、特殊时期及重要节点组织专班落实的形式,保证项目建设进展专人主要指医院负责基建项目的专业工程师及其直接上级;专班主要指根据项目建设需要临时组建的工作小组,成员可包含医院负责基建的科室、其他相关业务科室、院领导及区卫健局项目工程师等三是系统培训医院新招聘医院建设人才,提高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医院新招聘的建设管理人员到区卫健局下属事业单位项目推进中心进行在岗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熟悉医院建设基本流程、掌握医院建设重要节点及重点工作、实操带教推进项目工作、了解医建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一般培训时间为3-6个月不等3.2多举措优化医院建设工作协调沟通机制为了适应在新时期又快又好推进医院建设项目的要求,龙岗区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民生建设,多举措优化医院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2018年从区级层面成立了区委书记作组长的公立医院建设改革和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公立医院建设事项通过区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区级各部门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的方式,及时解决公立医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区卫健局从多个角度建章立制,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优化医院建设流程从横向来看,一方面是制定了《五方责任书》明确区卫健局、区建筑工务署、医院、建筑设计单位、医疗工艺咨询单位在医院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职责,确保参建各方认真履职,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作;另一方面是制定了《龙岗区公立医院重大基建项目使用单位深度介入设计工作细则》,针对由区建筑工务署实施代建的重大项目,详细明确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区卫健局、区建筑工务署、医院、建筑设计单位、医疗工艺咨询单位的具体分工界面及工作要求合理规范使用单位(医院)使用需求管理,建立落实与响应及刚性约束机制要求各项目设计成果依次由使用单位临床业务科室负责人、基建业务职能科室负责人、分管基建业务院领导、院长签字审核后提交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落实,确保设计效率、质量兼顾从纵向来看,一方面是要求12家区属公立医院制定医院总体建设规划,结合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和建设步骤,制定近、中、远期建设规划,报上级政府审批同意后执行,减少因医院领导调整导致重大项目随意变更,确保项目建设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建立了《龙岗区公立院筹建工作事项工作指引》,要求各医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基建、设备、人事、信息化、医务等相关医院建设筹建工作,确保医院建成后及时顺利开业。
3.3重视医院项目人性化内容建设龙岗区要求将便民及人文关怀两大因素融入到所有医院建筑设计中,充分吸取已建成医院建筑的共性经验教训,重点优化医院建筑环境、停车体验一是科学合理设计建筑长宽尺寸,实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以龙岗某规划建设的医养结合项目为例,标准护理单元设计为长75米、宽2米,采用双走廊的形式,将南北自然采光通风好的地方设为病房,每间病房都带外阳台和卫生间,将护士站设在两排病房中间与病房共享自然通风采光,避免了黑房间的出现,给医护和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治疗环境门诊行政部分则在适当的距离设置六层通高的中庭,利用屋面天窗给室内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二是要求建筑设计单位结合日门诊量、日住院量、竖向交通系统运能运量、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楼层数、同时期建成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的多个国内医院项目案例等因素,综合考虑竖向交通系统设计以龙岗某专科医院新项目为例,医院规划设置600床,医疗综合楼为地上21层不规则五边形建筑平面布局,依据日门急诊量为4280人次,并参照了建筑设计单位近期设计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新区分院、浙大二院萧山院区等项目,大楼共设置了29部电梯(包括医梯3部、病患梯13部、专用污梯3部、专用消防电梯5部、货梯1部、餐梯1部、药梯1部、专家梯2部)、2部手扶电梯、并有14处楼梯,可以满足医院垂直交通运输要求。
三是制定了《深圳市龙岗区公立医院建设标准提升指引》,针对性改善医院停车位配置不足等一系列医院建设标准的问题该标准作为深圳市首个区级医院建设标准,在2016年深标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建筑规模、优化建筑内容,制定交通、物流系统优化措施停车位床车比设置为1:1.2~2,比2016年深标提高了20%的车位规模标准4.结语医院建设管理工作是一份需要医建工作者与时俱进学习、不断投入热情的系统工作每一个医院项目建筑就像是我们医院建设管理工作人员悉心呵护成长的孩子,那么特殊又珍贵相信通过一代代医院建设管理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医院建筑在为医院开展基本医疗业务提供硬件保障的同时,将成为让医护和居民群众感受到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的公共建筑参考文献[1]赵东方 新时期天津市的医院建设规划与管理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后勤管理处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年04期[2]席垒 刘丰军 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实践——汝阳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门诊综合楼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洛阳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0年05期[3]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