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52710321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和谐进展的试探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又是我国职 业教育的龙头,担负着培育输送社会紧缺的高技术人材的历史重任。 高职院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印象和评判,是极为宝贵 的无形资产,是表现学校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塑造尽可能完美 的高职院校形象,对高职院校的和谐进展相当重要。笔者以为,高等 职业院校形象塑造要通过在理念上“以育人为全然”,在经营上“以效 劳为宗旨”,在创新上“以就业为导向”等方面达到目的。关键词:高职院校;形象塑造;和谐;理念;经营;创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 出:社会要和谐,第一要进展。必需

2、坚持用进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 问题,必需坚持正确处置改革、进展、稳固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 进展的速度和社会可经受的程度统一路来,保护社会安宁团结,以改 革增进和谐、以进展巩固和谐、以稳固保障和谐。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又是我国职业教育 的龙头,担负着培育输送社会紧缺的高技术人材的历史重任。2006年, 全国共有一般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n所。其中,一般高等学校 1867所,一般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职院校是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依照现代企业

3、公共关系原理,相当于特殊企业的高职院校,其推动改 革进展的唯一目标确实是树立良好的高职院校形象。而要树立良好的 形象确实不易,因为高职院校形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 命运、前途和进展,阻碍到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和谐进展。 高职院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印象和评判,而高职院校 整体形象的评判要紧有两大指标:一是高职院校的佳誉度,二是高职 院校的知名度。理想的高职院校形象是高职院校的佳誉度与知名度有 机结合的形象。因此,塑造尽可能完美的高职院校形象,对高职院校 的和谐进展相当重要。一、高职院校塑造形象的追求目标 高校形象是高校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表现大学竞争实力的重要因

4、素之一。塑造与传播良好的高校形象,对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社会阻碍 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塑造良好形象以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增进和平共处。高职院校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能够增进校内之间、 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和平共处,为高职院校 的和谐进展制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 .增进和衷共济。高职院校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能够收到“四中意” 的成效,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领导中意,为高职院校的和谐进 展制造了知名度和佳誉度有机结合的有利条件。3 .增进和谐进展。高职院校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能够推动高职院校 实现快速、健康、全面和持续的良性进展。二、高职院校塑造形象的有效途径(一)

5、在理念上“以育人为全然”中塑造高职院校形象依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的全然任务确实是育人,那么, 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确实是育人;依照现代治理理论, 以人为本的原理应当贯穿于育人的全进程,高职院校表现以人为本的 思想确实是应当落实到推行以生为本的理念上来;依照现代企业公共 关系原理,关于相当于特殊企业的高职院校来讲,所培育的人材就相 当于企业生产的产品,高职院校培育的学生质量越高,受用人单位的 欢迎程度就越大,高职院校在用人单位中的佳誉度与知名度就越好, 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印象和评判就越高,高职院校的进展就越 快。反之亦然。因此,通太长期坚持“以育人为全然”的理念来塑造 学

6、校形象、推动学校的进展。把“以育人为全然”理念放到高职院校 办学的首位,尽力制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力培育输送更多优秀高技 术人材,对塑造高职院校良好形象和推动高职院校和谐进展尤其重要。1 .学校党政要紧领导要坚持把学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如实施“校长心系学生打算”,即认真做好五个交流:在“新生开学典 礼”上进行“开学寄语”交流,在“团学干部培训班”上进行“培训 感言”交流,在“学生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祝词”交流,在“校 长与毕业生恳谈会”上进行“直接解惑”交流和在“学生毕业典礼” 上作“临别赠言”交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尽 力推动“六个到位”,确实是校长尽力推动学生效劳治

7、理工作的体系、 制度、机制、环境、资金和条件到位。切实抓好八个环节,即校长切实抓好开学寄语、学干培训、约见沟通、接待疏导、网上交流、表彰鼓舞、恳谈解疑和毕业赠言等八个环节。2 .全面推行贯彻“以生为本”思想的的全新高职办学理念“一一”:尽力做到“强化一个意识”和“实现一个转变”,即:强化“治理确实是效劳”的意识,实现把学生作为要紧的治理对象向作为要紧的效劳对象的转变;“二二”:尽力做到“两以”和“两为”,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生为本,尊重为先”;“三三”:尽力做到“三个一切”和“三个必然要,即:“一切为了学 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必然要善待学生,必然要像爱 惜自

8、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学生,必然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教育学 牛”.“四四”:尽力做到“四励”和“四心”,即:对待学生要“多鼓舞、 多勉励、多鼓励、多奖励”,培育人材要“用心培育、真心陶冶、精心 打造、潜心包装”,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个性化效劳,满腔热情地帮忙 其成为高技术人材。3 .注重研究应用育人规律和机制要系统总结高技术人材的培育模式、培育规格、培育走向、培育目标、 培育标准、培育要求、培育重点、培育方案、助困方法、评判标准、 鼓励机制、处置机制、教育内涵、培育保障等规律和机制,并通过全 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程”、“细胞工程”、“爱心工程”、“暖心工程”、“用心工程”、“创新工程”等来应用推行

9、。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学 生“自我治理、自我效劳、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活动的深切开展。(二)在经营上“以效劳为宗旨”中塑造高职院校形象 要在“以效劳为宗旨”中塑造高职院校形象,就应尽力做到:通过为 社会服好务来使高职院校取得社会的认可。而最关键的一点确实是应 当把学校当企业来经营。通过经营学校,使学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好务, 通过经营教师,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好务,通过经营学生,使学生 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服好务。学校在政府财力支持比较有限的情形下, 在项目审查进程中,注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项目重点投 入,学生项目优先投入,平安项目及时投入,一样项目排队投入,实 现学校的跨越式进展。学校尽力

10、为社会培育输送急需的高技术技术人 材,急社会之所急,想社会之所想,尽力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多做效劳 工作,以表现高职院校对社会和国家的一份奉献。学校履行效劳社会 职能的情形要紧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通过“定单培育”等形式,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育输送急 需的各类人材。学校通过“双定生”高技术人材培育模式等“定单培 育”多种形式,为企业或用人单位培育输送急需的人材、第二,学校要通过成立“学校技术产业总公司”和假设干技术应用推 行中心,与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给用技术开 发等科技效劳,并承担多项企业横向技术攻关课题。第三,学校选派教师干部挂职支教或实践锻炼。学校每一年可选派部

11、份教师和干部到校外挂职支教或实践锻炼,达到一来帮忙本地培训农 村劳动力转移人员,二来了解社会现状,三来提高“双师”素养,四 来培育对学生的情感的目的。第四,学校要利用己有的教育资源、有 效结合相关职位的培训体会,打造一个开放、灵活、可选择的职业教 育“培训超市”。通过与企业集团或公司合作开展职工技术培训鉴定、 职工短时间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既可取得企业和社会的好评,又可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还应踊跃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 开展社会培训,不但开展短时间非学历培训,而且还开展学历培训。第五,推行灵活的弹性学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全世界经济、 政治、科技、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急剧的转变

12、,必将对各级各类教育 产生深刻的阻碍,为此,“刚性”的学制已不能专门好地适应市场的需 求,专门是技术应用型人材培育,更需要实行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 弹性学制,踊跃推行学分制改革。实现弹性学制须增强动态的持续开 发人力资源的观念,许诺就学者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形和对以后、学习 打算进行不同的设计,通过度时期学习,最后完成学业。学生在规定 的学习年限内,能够在保留学籍的基础上去创业、打工和实践。实行 弹性学制需要解决课堂与实践的脱节和学生普遍缺乏实践体会的问 题,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与就业市场一起形成一 种良性循环互补的运作机制。(三)在创新上“以就业为导向”塑造高职院校形象大学生就业

13、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稳固、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学 校生存进展的大事,在学校给予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的情形下,还引 发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了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一年都与各高职院 校签定“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二高 职院校就业好不行,己经成为考生和家长选择就读学校的要紧现实标 准,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查验高职院校办学是不是成功的 要紧考核依据,已经成为全社会判定高职院校办得好不行的要紧查验 标尺。因此,把高职院校创新的重点放到推动就业上将是高职院校争 取考生就读、取得上级认可、提高社会声誉、塑造院校形象

14、、加速学 校进展的重要途径。要塑造高职院校形象,必需重点抓好就业工作。 咬住就业不放松、抓好“出口”促“入口”。尽力通过全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程”,尽快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 力;尽力通过不断试探高技术人材培育规律,切实奠定学生顺利就业 的良好基础,学校要注意抓好“高技术人材培育链”的和谐推动,即: 夯实一个基础优化环境,贯穿一条主线产学结合,突出一个 重点强化师资,围绕一个中心标准教学,注重一个全然 内涵教育,落实一个导向增进就业,实现一个目标特色办学, 实践一个宗旨效劳社会;尽力通过系统推行情系学生的全新办学 理念,重构推动学生更好就业的学生效劳治理体系;尽力通过系统重 构学生质量评判体系

15、,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底气;尽力通过系统 成立贫困学生助困体系,不断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信心;尽力通过独 创推行“双定生”高技术培育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学生“三赢互惠”; 尽力通过有效推行“双证书”制度,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本领。学校要制定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全员重视就业,全员支持就业, 全员参与就业有制度保证,走依法治校的良性进展之路。依照企业对 所需人材的质量要求,通过尽力增强“造血功能”、有效推行“双证” 制度和大力开展人文教育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健全人材培育机制和提高 育人内在质量。贯穿产学结合,通过厂校合作、银校合作、院校合作、 校校合作、市校合作、局校合作、县校合作等形式,推行“预就业制

16、”, 一边实习、边顶岗作业、边“双向”考察、边“双向”选择。尝试“弹 性学制”,学习就业两不误。构建“绿色通道”,通过“四个优先”成 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优先安排制、寻觅就业机遇优先帮忙制、就业手续 优先办理制和就业转变优先处置制等制度来帮忙毕业生尽快就业。强 化基础治理,实施就业工作“一览表治理”,成立纸质电子两套治理网 络系统,真正做到就业治理工作“九基础标准”,即:一是职责上框, 二是文件上柜,三是资料上盒,四是档案上袋,五是制度上册,六是 图表上墙,七是报刊上架,八是研究上刊,九是情形上网,保证就业 基础治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考核奖惩,完 成情形作为领导、部门和相关人员考核兑现的要紧依据,以增进就业 工作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做到考核奖惩制度化,全员参与网络化,就 业指导全程化,人材培育科学化,推动就业市场化和基础治理系统化。三、推动高职院校塑造形象的重点工作 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塑造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