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666141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为什么唐宋八大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呢?这就必然要谈到他们对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了。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散文同诗歌一样,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先秦时代的史书,本身就是生动的历史散文;而诸子百家的著作,其中不少篇章堪称优秀的论说文。到了汉代,政论和史论成为散文中的热门体裁,贾谊、晁错等人在这方面贡献良多。而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的创作传统,构建出了最出色的传记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代替散文,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对偶的工切、用典的巧妙

2、,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精美,也涌现出不少佳作,但一些作家过分追求辞藻的富丽,使骈文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出于对文风浮靡绮丽的反感,从唐代前期开始,陈子昂、萧颖士等一批有识之士相继起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安史之乱”后,与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相伴随,韩愈和柳宗元顺应时代要求,倡导了文学领域的革新,也就是著名的中唐古文运动。他们主张用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取代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由于这种文体时代较古,就被称为“古文”。韩、柳不仅提出一系列鲜明的古文创作主张,更以其为数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古文作品享誉士林。在他们周围,团结了

3、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等一批古文作家。但是古文兴盛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韩、柳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只知尽力模仿韩愈奇崛的文风,而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到了晚唐,骈文复炽,古文运动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唐古文运动的历史任务,到了北宋欧阳修出现方才得以完成。宋代以降,朝廷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为古文的重新繁荣提供了契机。宋初即出现了柳开、王禹偁等提倡古文的作家,但当时流行于文坛的,是雕章琢句的“西昆体”时文。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这种文风,可矫枉过正,使文坛兴起了一种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欧阳修明智地

4、抛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继承了其平易的风格。在不断提高古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他还尽力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他发现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古文创作人才,并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由于后继有人,宋代便没有出现唐代那样骈文复炽的情况。在欧阳修的后辈里,苏轼是最杰出的一位。他早年的应试文章已让人刮目相看,后期历经磨难,更是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古文佳作,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四人,成就虽不及苏轼,但同样曾受过欧阳修的帮助,是北宋古文创作的中坚力量。正因为欧阳修等人实际上完成了中唐那一场古文运动没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欧阳修所领导的古

5、文运动被有的学者称为“新古文运动”。由此可见,唐宋八大家是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而从散文史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本身就具有连续性,因此将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应该说是与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的,故而得到公众认可。(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同中国古代诗歌一样,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史漫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经历两次古文运动后,达到高峰。B作为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唐宋八大家对扭转不良文风、健康发展“古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C从散文史角度看,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具有连续性,唐宋八大家是其领导者和核心人物,可将他

6、们视为一个整体。D尽管韩愈、柳宗元在中唐倡导了古文运动,但真正完成了古文运动任务的却是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7下列对“古文运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唐古文运动伴随着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而兴起,它反对形式主义严重、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B所谓“古文”,是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因其时代较古被称为“古文”C北宋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扭转了“太学体”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不良创作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D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唯一领袖,欧阳修发现并培养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人才,完成了古文运动的任务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7、是A先秦的史书和诸子著作、两汉的政论史论、司马迁的史记、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这些著作中均有不少佳作。B由于韩愈、柳宗元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导致第一次古文运动没有维持多长时间。C宋代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柳开、王禹偁等提倡的“西昆体”时文,但因矫枉过正,反而使文坛兴起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D欧阳修继承了韩愈文章平易的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文写作技巧;同时,他还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参考答案:6C(本文主要表达了为什么把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A、B、D、主旨偏离。)7. D(“唯一领袖”错,原文有苏轼“成为继欧阳

8、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一句)8C(“西昆体”并非柳开、王禹偁等提倡)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鼻子底下就是路张晓风走下地铁,只见中环车站人潮汹涌,是名副其实的“潮”,一波复一波,一涛叠一涛。在世界各大城市里香港的地铁虽然开始得晚,反而后来居上,做得非常壮观利落。但车站也的确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却偏偏会走回来。我站住,盘算一番,要去找个人来问话。虽然满车站都是人,但我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第一,此人必须慈眉善目,犯不上问路问上凶煞恶神。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须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话没说完,他已窜到十公尺外去了,问了等于白问。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对夫妇或情侣最好,一方面“一箭双雕”

9、,两个人里面至少总有一个会知道你要问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当自危,陌生人上来搭话,难免让人害怕,一对人就自然而然地胆子大多了。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问上话也不错,她们偶或一时兴起,也会陪我走上一段路的。第五,站在路边作等人状的年轻人千万别去问,他们的一颗心早因为对方的迟到急得沸腾起来,哪里有情绪理你,他和你说话之际,一分神说不定就和对方错过了,那怎么可以!今天运气不错,那两个边说边笑的、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就很理想,我于是赶上前去,问:“对不起,德铺道中怎么走?”“啊,这边走就行了!”两人还把我送到正确的出口处,指了方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才道了再见

10、。其实,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图的,但我喜欢问路,地图太现代感了,我不习惯,我仍然喜欢旧小说里的行路人,跨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马唱声喏,对路边下棋的老者问道:“老伯,此去柳家庄悦来客栈打哪里走?约莫还有多远脚程?”老者抬头,骑者一脸英气逼人,老者为他指了路,无限可能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展开我爱的是这种问路,问路几乎是我的碰到机会就要发作的怪癖,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问路。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问路,则和外婆有很大的关系。外婆不识字,且又早逝,我对她的记忆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欢自己捻棉成线,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钱,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点却是从母亲那儿听来的:“小时候,你外婆常支使我们去跑腿,叫我们到XX路去办事

11、,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来才明白,原来你外婆是说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问路!”我从那一刹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识字的智慧,她把长工短工田产地产管得井井有条的精力以及她蛮横的坏脾气。由于外婆的一句话,我总是告诉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宁可一路走一路问,宁可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宁可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渐渐地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项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每次,我所问到的,岂只是一条路的方向,难道不也是

12、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颗犹温的心吗?而另一方面,在人生的版图上,我不自量力,叩前贤以求大音,所要问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吗?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谁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天涯的道路也无非边走边问,一路问出来的啊!(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开头描写香港地铁壮观利落、站内人潮汹涌的情形,意在让人深刻感受到香港大都市的热闹与繁华。B. 作者详细叙述寻找问路对象的原则,生动地展示当代都市的众生百态图,也批判了都市人的冷漠。C. 作者不喜欢地图的“现代感”而喜欢古老的问询方式,既受了旧小说的

13、影响,也源于外婆的言传身教。D. 本文由“问路”一事写起,阐述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也表达对外婆的敬意和思念,情理兼具,富有韵味。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 本文通过“问路”这一日常小事,阐发哪些丰富的人生哲理?参考答案:4. D 5. (1)突出作者对问路这件事的喜爱。(2)写出了自己在问路中感受到人间温情的幸福与快乐。 6. (1)“问路”是触碰陌生人的过程,也是检验自我和体察他人的过程。(2)人不是一出生就是万能的,要学会以谦卑的姿态求助他人,寻求摆脱人生困境的路径。(3)在获得帮助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恩惠、善意和温情。4.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

14、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意在让人深刻感受到香港大都市的热闹与繁华”错。是为了强调车站大,人可能会迷路。B项,“生动地展示当代都市的众生百态图;也批判了都市人的冷漠”错。是为了说明自己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C项,“也源于外婆的言传身教”错。这些是作者从母亲那儿听来的。5. 试题分析:本文要求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

15、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三个“宁可”强调了作者对问路这件事的喜爱。“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能表明作者在问路的过程中感受到人间温情的幸福与快乐。6. 众人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小事情通常蕴含大道理。抓住文中写问路的小事来思考。问路这件小事表明人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都有求助他人的时侯,要像问路一样放低姿态。在得到他人指路的时候,能让我们更多地感受来自他的善意和温暖。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6、题。政治局里的“多余人”何怀宏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 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