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花影》原文译文赏析 《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整理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一作:又教)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 黄昏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逝,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消失了 【解释】 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深厚 瑶台:华贵的亭台 几度:几次 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整理去:指日落时花影消逝,似乎被太阳整理走了 教:让 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消失,似乎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逝,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消失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由于红日渐渐西沉了其次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究竟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整理去”写花影消逝,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奇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花影原来很美,诗人却“几度呼童”去“扫”,原来诗人是用讽喻的手法,将重重叠叠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盘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无论怎样努力,也把他们去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来一批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比方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小人临时会销声匿迹,但最终仍旧会消失在政治舞台上。
整理去”写太阳刚落,花影消逝,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明月东升,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阳落犹神宗崩,小人俱贬谪,明月升指改朝换代,小人不穷 诗人奇妙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诗构思奇妙含蓄,比方新奇贴切,语言也通俗易懂 扩展阅读:人物轶事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常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狡猾,老被苏轼欺侮苏轼有时候占了廉价很快乐,回家就喜爱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