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5235242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方高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摘 要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先导性作用,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超前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为所在区域的文化建设提供促进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先行的文化氛围;为所在区域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追求制度变革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的探索者;为所在区域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的知识保障体系。关键词 特色高校 全面建设小康 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又是在不同的区域空间进行的。地方高校是所在区域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所在区域承担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任务的教育机

2、构。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建设,对于大力推进所在区域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一、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先导性作用,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超前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1在培养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先导性”作用。这里的“先导性”主要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即在制定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规划时,一定要对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移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多方面的考察,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所在区域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防止和克服

3、盲目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和克服滞后性。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两大区域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机遇和区位优势,广泛吸引和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始终坚持在人力资本积累上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而我国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区域之所以经济发展速度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严重缺乏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本积累。因此,一所地方高校能否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希望自己能够在所在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能否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超前的人力资本积累,即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用对口和学用结合的高级专业人才。2在参与所在区域的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先导性”作用。这里的“先导性”主要指积极

4、参与的前瞻性,即在参与的领域和参与的方式上要有前瞻性的调研和规划。参与的领域应主要是所在区域新兴的支柱产业。参与的方式应主要是在整合好自己优势科研资源的基础上,采取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转让、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大力推动所在区域的有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围绕新兴支柱产业这个轴心,推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使更多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和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在所在区域的相关企业中得到加速运用和扩散。3在为所在区域提供多种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先导性”作用。这里的服务主要是指为经济建设服务,如决策咨询、企业体制改革、项目可行性论证、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和管理培训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

5、咨询等。这里的“先导性”主要指服务意识的超前性。即在要不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服务等方面要有超前性的自觉意识。一所地方高校如果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或者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十分薄弱或有限,它在所在的区域就不能形成应有的影响,同时,它也不能从所在的区域获取应有的资源,以支持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二、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先导性作用,为所在区域的文化建设提供促进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先行的文化氛围1传播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人生取向和科学精神。地方高校一般都是所在区域知识集中、文化集中、高级人才集中之地,因此,也往往是所在区域对各种文化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专门研究、争辩交流的集中之

6、地。在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化状态,各种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追求、文化品味复杂纷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社会转型时期,各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人才高地、知识优势、追求高尚的道德实践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各种文化鉴别的科学态度和自觉意识,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如大众传媒、专题讲座、专场报告、人物专访、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各种论坛、各种培训班、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向所在区域传播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人生取向、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以自觉地承担起所在区域先进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建设者和实践者的时代责任和社会角色。2对培养的各类人才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教育。由于各地方高校所培养

7、的各类人才是所在区域层次最高的人才,他们完成应有的学业任务以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在各个领域的第一线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社会责任,因此,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高低,不仅对所在区域现实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所在区域未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各个地方高校不仅要使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力,而且要使他们受到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尤其是要使他们能够具备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相衔接的精神底蕴。当前要特别强化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面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正不断地加快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碰撞的新的时代背景,要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

8、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二是要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既要看到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也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自身也有其弱点和负面影响,它同样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总之,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力求使他们所在的区域成为先进文化的自觉实践者和弘扬者。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参与所在区域的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来说,地方高校所拥有的各种文化资源往往是所在区域各部门中最丰富的;地方高校所开展和进行的各种文化消费往往也是所在区域各部门中

9、层次和品味最高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丰富的文化资源去推动所在区域的社区文化建设,如何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各种层次和品味较高的文化消费去影响和提升所在区域文化消费的结构和质量,也是地方高校在所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先导性”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突出的方面,就是地方高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所在区域的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此外,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所在区域所组织的各种艺术节、文艺会演、群众性文体活动、“三下乡”活动、军民共建活动以及邀请地方文艺团体参加校园艺术节,聘请地方知名文化人士担任兼职教授并邀请来校讲学等活动,进一步密切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之间的交

10、流和融合,并从一定的层面上促进雅文化与俗文化的沟通和交融。三、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思想和理论创新方面的先导性作用,为所在区域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追求制度变革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的探索者1坚持用新视野、新境界、新成果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以不断增强这些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为未来所在区域的政治文明建设培养骨干和后备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地方高校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加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研工作,特别是对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战

11、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问题特别是制度建设问题,以及所在区域干部群众所关心的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组织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研活动,努力形成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提供给所在区域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作决策咨询参考,另一方面,更主要是用来加强对所在区域的干部队伍和知识分子队伍的宣传教育,着重是转变其观念,增强他们积极参与所在区域政治文明建设的自觉意识。2积极参与所在区域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关实践活动,并为所在区域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和输送各类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代表人士。地方高校参与所在区域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是智力策划、观念支持和舆论支持,并按照有关

12、制度和政策规定,选拔合格的代表人士担任所在区域党委、人大、政协和各种群团、社团等组织的有关职务。应该说,地方高校的代表人士一般都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忧患意识,他们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党风、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并且由于身份相对超脱,往往敢讲真话、敢于反映民情和实情,参政议政能力比较强,是所在区域民主政治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政治力量。3坚持以法治校,不断推进校园政治文明建设,为所在区域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效应。“大学是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学术研究、科学创新、文化创造是现代大学的生命。在大学校园里,人们以追求真知、真理为己任,探索真知,追求学问。整理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创

13、造文化,因此,大学校园里的这种追求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氛围,客观上要求以法治校和在校园里为师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和兼容的制度环境。尽管地方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都要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制度轨道中进行,但相对所在区域其它部门来说,地方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往往具有若干先行的因素,主要是在地方高校的管理实践中,已形成和融合了较多的法治观念、平等观念,民主意识、民主原则、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现代社会的因素。四、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教育创新方面的先导性作用,为所在区域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的知识保障体系1坚持培训教育工作创新,为所在区域已经受到较高层次教育的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教

14、育。这是所在区域教育系统内部分工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它同时也对地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质量要求。为了适应这部分学历层次、职称、职务层次较高的群体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地方高校要在教育创新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在转变培训观念、更新培训内容、优化师资队伍、改革培训形式、完善考核方式、构建新的培训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2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利用和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为所在区域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和覆盖面更广的教育服务,如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职业资格教育、高层次的再就业教育、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教育等。3坚持高质量、高水平、高起点的治校方

15、针,不断增强精品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不仅要有精品学科、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精品教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有精品的教师队伍,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使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始终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状态,从而为所在区域其他部门提供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示范。综上所述,地方高校的特色建设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发挥和体现它在所在区域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虽然地方高校的特色建设还有一个办学定位的问题,但无论是属于哪一种办学类型,处于哪一种办学层次,地方高校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所在区域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服务的领域、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参考文献 1胡鞍纲,熊义志中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J教育研究,2003,(4),(5) 2许嘉璐高校发展与中华文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3张岂之先进文化与大学教育的先导性J中国大学教育,2003,(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