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宋代榷盐研究 五代十国、宋代榷盐研究杨成光1 赵斌2(1.铜仁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摘 要]五代十国,国体析崩,盐法严酷,极尽盘剥之能事屋税盐”、“蚕盐”、“食盐”、“仓盐钱”、“盐米法”等等泛滥成灾,朝代自然在中国历史上如浮萍宋朝开辟构建了中国榷盐完整体系,在产销盐界线上给予界定,在盐机构设置上管理体系缜密有度,盐制通过范详对“入中制”弊端的改进,行“钞盐制”,平衡了国家、商人、平民的利益,随之,蔡京改行“换钞法”,严酷至甚,南宋行“对贷法”、“贴纳法”、“循环法”、“正支法”,以达聚敛之目的[关键词]五代十国;宋朝;榷盐体制一、五代十国,混沌严酷当时产盐区域分界,淮南之盐隶属吴及南唐;两浙之盐隶属吴越;福建之盐隶属闽;广东之盐隶属南汉;四川之盐隶属蜀;晋北之盐隶属北汉;盐区控制反复更迭场产管理与运销重在私盐之查禁,只要越界为私盐其间,官商并卖,官府巧立名目,如“屋税盐”、“蚕盐”、“食盐”(1)等,按户勒卖,极尽盘剥,人民怨苦后周配征人口“仓盐钱”摊于田赋之内,称为“两税盐钱”。
闽行“产盐法”,视产盐高低定价,纳钱给盐南唐行“盐米法”,强行令民在常赋以外,输米三斗,贡盐一斤全国上下,各自为政,但严苛敛财如出一辙盐制、盐法超出常轨,盐业生产混乱不堪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公元907—923年),五代十国开始,后梁沿袭旧制,实施就场专卖严格控制河东盐池,朱温亲自领河东节度使,籍盐池,以控天下,后朱友谦持节河东,兼理盐政,设置盐铁转运使,但盐制较为松弛后唐(公元923—936年),对于颗盐,河东安邑、解县两池所产,进行“整饰”,设置榷盐使,驻派员兵,专事巡缉,严厉惩罚偷盗与私藏末盐即海盐,产于河北、山东两区,设榷盐院,建仓贮盐,转运瀛莫诸州,以获其利禁刮卤私煎,即使收到卤土盐水,也按煎炼盐量治罪动辄处以极刑,非常严酷青白盐,均供本地食销庄宗同光二年以孔谦为租庸使,于颗盐产区,施行官商并卖法以官卖为主,巧作名目,强制配售,“屋税盐”州府县镇人户,按照其交纳的屋税数值,配给盐量,强收价款;“蚕盐”对乡村人户,在二月春天育蚕时,先配给所需之盐,五月收蚕放丝期,再行交纳赊盐之钱,“食盐”按户籍计口授盐,逐年配售,只能食用,不得转售他人,“蚕盐”不得带进城镇颗盐、末盐、青白盐不得越接参杂,犯者依法治罪。
明宗天成三年,困苦民情形势所迫将盐价议减末帝清泰二年在“蚕盐”上又增盐价后晋(公元936—947年),石敬塘即位,鉴于后唐盐法之严苛,昭令减价,除蚕盐外,诸道州按人户配征收食言钱税,以贫富差距,递级分为五等,参次征收开放盐禁,一律通商,停止官卖,容许所配售之盐自由贩卖,对于盐当户应交纳的盐课,则按当时价格折钱,免受粮贵盐贱之累使得后晋盐法最大程度松弛化但于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又行“过住税法”,所谓过税是指在关津要塞,置场征税,所谓住税是指城市店铺,计货征税往来盐货,不论过往,一概征税之后层层加叠盐价,烦忧病民后汉(公元947—950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以王章为三司使,“章急于财赋,峻于刑法”惩治私漏之盐,铢两必究,并且处以极刑隐帝乾佑令青盐一石,除抽税一千文以外,还要交盐一斗盐禁非常烦苛,达历朝之顶峰,人民百般痛苦,其政权覆亡也就提速矣后周(公元950—960年),对于两池颗盐日益加紧固防,严稽私盐,后汉是一斤一两处死,变更为五斤处死对于末盐(海盐),禁刮卤私煎,一斤以下,罚脊杖三十,配役三年,一斤以上,决重杖一顿,处死世宗显德二年又规定,不计斤两,决重杖处死,显德三年,又反复无常悯民放宽漳河盐禁,后来周世宗又改征“两税盐钱”,以夏秋两季田赋与盐课均摊于两税之内带征。
对于青白盐,采用抽税制青盐一石,抽税钱八百八十五佰,盐一斗,白盐一石,抽税钱五百八十五佰,盐五升”配“屋税盐”、“蚕盐”、“食盐”销售方式 十国割据政权盐法概略,吴,杨行密所建,定都广陵(今扬州),实施“入米请盐”,即“每正苗一斛,别输三斗,官授盐一斤,谓之盐米”,以米税盐南唐徐知诰所建,立大元帅府于金陵,也采盐米之法,但淮盐产地入于周,造成民只输米,而政府不支盐之诡异前蜀,王建所建,以贩私盐起家,定都成都,仿校唐法,重视盐产,整顿井盐生产后蜀,孟知详所建,定都成都,兼并董璋,一统东川、西川之井盐,其子后因加重铸铁税钱,民怨沸腾,国政丧衰吴越,起于钱镠,以贩盗私盐发达,建西府杭州,东府绍兴,拥有丰盛两浙渔盐,校仿唐盐法,但田赋、市租、榷盐之税增加数倍闽,始建王潮,定都长乐(今福建福州),采两税盐钱,同时加重赋税,并对盐实行“计产纳钱”称为“产盐法”南汉,起于刘谦,刘龑依靠父兄基业,定都番禺(今广州),滨海产盐,未实施调控其利北汉,刘崇所建,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楚,晋中原产卤盐,但品质低劣,且产量微小,外奉祀契丹,内供应国家军队所用,盐法峻克,赋税繁重,不在后汉严酷之下楚,起于马殷,定都长沙,茶、谷、矿产丰茂,独不产盐,“以茶易盐”、“开市无征”、“以通商旅”达到“易天下百货”,国用富裕。
南平(也称荆南),起于高季兴,定都江陵(今湖北荆州),上贡“器械金帛”及土特产给后周世宗,明宗时,给盐三千石,其后,无以自保,用盐比较困顿二、宋代盐制,体系专制(一)宋代食盐种类末盐(滨海各区所产之海盐)、颗盐(也称湖盐,产于解州、安邑连池之池盐)、井盐(也称泉盐,产于川、滇)、土盐(也称碱盐或硝盐,干旱盐碱地所产)、岩盐(也称崖盐,生于土崖之间)二)宋代产盐区域:1.解州区:包括解县、安邑两大池,及“女盐池”、“贾瓦”等诸小池2.京东河北区:包括密州、登州、青州、莱州,因较其它区域产盐少,听凭灶户各煎各卖,河北盐场,分为沧州[来自www.LW5u.coM]与滨州,沧州在河朔之地盐山县一带,滨州后沦陷于辽国3.两淮区:通州分区:宋太宗时期辖有西亭、永兴、吕四、石港、利和、金沙、余庆七个盐场,南宋时期,由于盐场荒废合并只有西亭、金沙、余庆、吕四、石港五个盐场,还有一海门岛,为官盐之地,或为军屯,或死刑获贷免者刺配充役该区盛产鱼盐泰州分去区:北宋初期有角科场、扶桑场、虎墩场、古窑场、掘港东陈场、丰利东西场、马塘场、丁溪场、梁家垛场、何家垛场、小淘场、刘庄场南宋时期盐场荒废合并为三大纳场、八大产场。
楚州分区:北宋初期有五佑、紫庄、南八游、北八游、丁溪、竹子、新兴、七惠、四海南宋仅存五佑、新兴两场海州分区:在宋朝与金朝政权之间反复[来自www.lW5U.coM]掠夺,几经变易,南宋已非宋有了两浙区:“熙宁以来杭、秀、温、台、明五州共领盐六,场十有四”仅明州就有四百六十余家“刮土、淋卤、煎盐”,不再细解,南渡以后,两浙分为东西两路福建区:宋朝初年有福州、泉州、漳州、新化军十一处盐场、两个盐仓南渡后,福建路不再置场两广区:广州有东莞、静康等十三个盐场,宋史载“天圣以后,东西海场十三,皆领于广州”,南宋后缩减为九个场蜀盐区:宋朝有成都府路(益州路)、潼川府路(梓州路)、夔州路、利州路四区域“煮井为盐”(2)四路产盐三十州,见管盐井二千三百七十五井,四百五场”此外,还有河东永利盐,忻州马城池盐,甘肃的阶州、灵州、会州等为西北产盐之地并且对以上所罗列盐产区产量进行统筹计划生产,实施“计产行销”如解县、安邑两池岁“种盐”(宋代产盐称“种盐”)一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九石,福建福州长清场岁产十万零三百石三)宋代管理盐产之机构最高级为“监”,中层为“场”,低级为“务”或“栅”,低层主要职责是“催督煎制及买纳支发”,从事监督生产、衡量收购、收储存仓、公平放秤等具体细致管理工作,中级“场”是管理盐业生产的单位,高级“监”是管理盐场的机构组织,可见在管理系统层面上,“务”隶属“场”监督,“场”归“监”管辖。
因地因时制宜,“监”、“场”、“务”、“栅”,设置无定制监场官吏均由朝廷委派,后来盐场根据管理性质,细分为“催煎场”和“买纳场”两种(3)盐仓设置有在产盐场宇内,是内仓,有在交通便利转运方便枢纽处所设置外仓宋代盐产制度分为官制和民制,官制盐工称为“畦夫”,种盐民户称为“畦户”,“籍”是强迫犯罪之人种盐,政府给予工资,督促每户每夫定额生产民制者称为“亭户”,户出“盐丁”,岁课入官蜀井盐生产民户,称为“井户”收盐价格,视各产区种盐、煎盐之成本而定在浙西、浙东,“亭户”纳盐登记在“手历”上,凭“手历”支钱四)宋代销盐制度官卖区域实行第一种称为“官般专卖制”(4)(宋代搬作般,官运官销),县域地方上由“卫前”、“帖头”行盐之搬运管理,在江南、淮南、荆湖、两浙区域,实施漕运,疏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联结江湖六路,三十艘船为一网,由“发运使”、“转运使”督行,建网运之制,盐网搬运到县,置仓储藏,或置铺或置场“计丁敷卖食言”宋朝官卖也行“蚕盐”制,“以官盐贷于民,蚕事既毕,即以丝绢偿官” 商卖区域实行第二种称为“商卖制”,实是间接官卖制性质,宋太宗雍熙(公元984至987年),辽数度侵犯河北,连年用兵,军需亏空,召集商贾输纳刍粟(粮草)于沿边境各州郡,称之“入中”(或折中),入中后,按道路远近,折合为市价,加倍计算,然后授予“交引”或“盐引”,持票面价格赴京师,或偿付现钱、或以盐补偿,称之“折中”。
以及“扑卖制”由商人承投一区税收,先纳钱于政府,然后听凭其加税取价分销制”是商人买盐于当地官员或定月所卖月输课于当地官,然后分区贩卖,不得超过所“沽”之地还有“自由贩卖通商制”,是宋处河北、京东而言,宋太祖开宝三年四月,该地百姓免三年差役,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听民估贩,唯收税钱,不许官榷”属宋代通商之特制五)宋代盐制改革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范详针对“入中”虚估的弊端“盐引”制度进行改革,行“钞盐制”分为四道程序:发钞、支盐、引运、驻卖规定:1.解盐管卖地区改为通商,缺盐的川蜀地区扩大通商区域2.商人请盐一律交纳现款,购买“盐钞”,盐官“即池验券,按数而出”3.边界地区实行“商运管卖”4.京师多设置常平盐仓储备盐,以便平抑盐价范详改制十年,包拯嘉佑五年估计每年为京师节省边费四五百万贯蔡京改行“换钞法”,更印新钞,收换旧钞,实施“对带”、“贴纳”,以旧钞来引盐,按比例输纳现钱几分,称为“贴纳”;换新钞仍带旧钞几分,称为“对带”同时强化“合同场法”,将过去“一书一扎”单卷之钞,改为“两书一扎”(5)二卷之引一份留官府,对“引目额数”,编以字号,称为“引根”;一份“发司给卖”,称为“引纸”;如果两者“勘合”则验收发盐。
销售盐场设置于各产盐州郡,底薄给各地榷货务,商旅在州县或京师,输纳现钱,购买新引,引分两种,“长引”和“短引”,“长引”能引往它路销售,以一年为限;“短引”只能于附近州县变卖,以一季为限商贾运输盐,统一固定限定斤量以“官袋”囊贮官袋”与“引纸”封印严密,只用一次,严禁再用初推行于河北、京东及淮浙诸海盐地区南宋,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被金侵吞,此时期只拥有淮南、两浙、福建、广东、四川等地盐产高宗建炎(公元1127—1130年),初期用“对贷法”,三年后,复改“贴纳法”,商贾一“官袋”三百斤盐过去北宋交纳十三千现在输纳十八千高宗绍兴(公元1131—1162年)又恢复“对贷法”,孝宗淳熙(公元1174—1189年)又改为“循环”法,宁宗庆元(公元1195—1200)推行“正支”,按交纳先后顺序支盐纵观宋代三百余年,官般专卖为主,通商次之,交税收算再次官般专卖形成了严密系统的管理层次体系,从生产、运输、销售进行了缜密的管理与划界,构建了封建专制的吸纳民间财富的网络,为后期传统盐制奠定了基础和仿效的模版雍熙年又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