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10917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

2、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

3、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1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

4、所持的观点。2下列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

5、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 本文不是驳论文,“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只是说明情况,作用如B、C、D三项所示,所以A项表述不当。2.答案: A解析: “历来多认为”一句指明历来多数人的观点,并不是作者立论的依据。3.答案: C解析: “完全一致”错误。作者的观点在文中以“曹操这里所慨叹的”一句显示,苏轼等人的观点在文末以“他们都有是明显的”一句表明,只能说基本相同。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共12分)废墟(节选) 余秋雨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

6、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

7、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

8、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19、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前夜的残梦”,具体的含义是什么?。(3 分)20、为什么说“还历史以真实,还

9、生命以过程”是“人类的大明智”?(3分)21、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废墟呢?(3分)参考答案:19. “前夜的残梦”指的是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也就是今天的废墟。20. 历史不会阻断,时间不会倒退,一切都会衰老,人类应该坦然面对。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人们如果掩盖废墟,他的举动就太伪诈了。21. 会聚着祖辈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的废墟值得留存。让废墟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的修缮,并非荒唐。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是不应该否定的。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和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下,孝文化由家庭

10、伦理、家族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乃至整个文化精神体系和文化实践体系,成为人们非自觉的文化认同和社会集体心理意识。在中国古代,“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具有归亲、继亲、养亲、敬亲、顺亲、诛亲、侍亲、葬亲、祭亲等丰富内涵。“孝”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长幼、尊卑秩序,而且成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内容极其繁芜的庞杂体系,从历史视角来看,孝文化在家庭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又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例如,传统孝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者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思想在传

11、统社会被演化为片面保全身体和一味追求传宗接代的硬性要求,甚至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文化陋习。正因如此,20世纪以来传统孝文化被视为封建糟粕,受到严厉批判,甚至彻底否定。据此,一些学者反对将孝文化判定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认为它有太多的糟粕,是封建社会的旧道德和旧传统,违情悖理,愚弄百姓。的确,孝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但是,撇开封建泡沫,肃清消极影响,传统孝文化仍不失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果从整体上否认孝文化,就好比把洗澡水与婴儿一起倒掉,也就丢弃了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割裂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传统家庭孝道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伦理道德规范

12、。具体来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从调节家庭、家族关系开始,向外推衍而成为社会伦理规范和国家政治规范,完成了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如果说作为私德之孝主要规范的是亲子伦理关系,那么上升为公德的孝,如对四海兄弟的孝悌思想,对国家的孝忠思想、孝廉思想等等,主要规范和协调的便是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统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伦理道德与政治规范的视角来看,传统孝文化虽然曾走向极端化,甚至被异化和畸形化,但是,其在维系人心、稳定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哪怕在今天,其对于培养和谐思维、构建和谐社会、推行和谐世界理念等等,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一

13、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重新认识孝文化,赋予传统孝文化以新的内涵,促使其创新和转化;另一方面要结合民族特征和现代人文精神,重新审视和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促使其去极端化、去封建化、去等级化、去愚昧化,建构新型孝文化。(选自韩美群传统孝文化的价值重释,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文化由家庭伦理逐步扩大到整个文化的精神体系和实践体系,是一种社会集体心理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 孝文化虽然内涵丰富,但私德之孝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因为“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C. 孝文化体现了家庭关系中尊老爱幼、男尊女卑的

14、思想,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维持了传统家庭的秩序。D. 孝文化内容极其庞杂,在家庭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作用与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传统孝文化因包含有一些文化陋习、封建糟粕等因素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多受批判,一些学者更是将孝文化排斥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外。B. 孝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和发展过程,在封建社会漫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扭曲和异化,从而出现消极的内容。C. 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形态,具有扩展性的特征,完成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就是这种特征的具体体现。D. 虽然从历史视角来看,传统孝文化

15、有消极影响,但从伦理道德与政治规范的视角来看,它的积极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除去封建和消极的因素,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孝文化的否认不仅丢弃了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割裂了民族文化的血脉。B. 源于传统孝文化的孝悌、孝忠、孝廉思想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规范和协调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统一。C. 对于传统孝文化,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时代所应有的内涵,以符合时代精神。D. 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和当今,它在维系人心、稳定社会价值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仍期待新型孝文化的构建。参考答案:1. C 2. A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重点句段含义的能力。做此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在中国古代孝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的长幼、尊卑秩序”中,长幼强调的是长和幼的关系,不等同于尊老爱幼,属于曲解文意。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