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091464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岭南文化冯立鳌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

2、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

3、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然而,中国的历

4、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在近代中

5、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活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中华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而岭南文化属于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B岭南文

6、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它相对于中原文化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C中华草原文化由于迁徙多变,承传不足,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江河文化因兼容性强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D由于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根深叶茂,因而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E近代以来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跃居上游,既是因为其文化特质优越,也是因为时代突变。10下列不属于岭南文化特质成因的一项是(3分)A岭南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B岭南地处江河下游,是低洼之地。C岭南文化延续性强,积累充分。D商业文化普及,根深叶茂。11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追求。(6分)1

7、2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4分)参考答案:9AE10B11兼容性强,追求多元、和谐与开放;商业性强,追求个性、平等、诚信、拓新,不怕冒险;制作物化产品重视精致、装饰美。务实性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12(1)照应第段,指出了岭南文化遭遇误识的原因。(2)宕开一笔,为后面三段对于岭南文化的高度评价蓄势。(3)与这三段构成对照,使关于岭南文化在新时代、新格局中崭露头角的观点鲜明突出。(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4分。)9试题分析:B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错,应是相对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项,“江河文化因兼容性强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符合原文意思。D归因

8、不当,按原文意思,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因为他们有务实性思维方式。(对一个得2分,对两个得5分)。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比喻,用于阐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不能当做事实凭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试题分析:每点2分,其中特质1分,价值追求1分。特质表述意思对即可,价值追求表述不求完整,但每个方面至少列出两点方可给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试题分析:此类语段作用分析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

9、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季羡林先生二两三事季羡林当年在清华时他旁听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渐渐地萌发了对佛学的兴趣。他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他的影响,我不会走上现在的这一条治学道路,也同样来不了北大。”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10年,准备回国。得知陈寅恪其时正在英国治疗目疾,他马上给陈先生写信汇报自己10年来的学习研究情况。陈寅恪一听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

10、即复长函致季羡林,奖掖、鼓励了他一番,并云拟将来推荐他去北大任教。是年秋,季羡林带上用德文写就的论文,遵陈寅恪之嘱,先到南京中央研究院拜见北大代校长傅斯年,旋赴北平叩见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季羡林到北大后,受到优厚的礼遇。陈寅恪不久也由英国回到清华。这期间,季羡林写了一篇浮屠与佛,读给陈寅恪听,陈大力赞赏,立即将文章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文章一发表季羡林就声名鹊起,晚年的季羡林,仍不时拜读陈寅恪的诗文,他总觉得自己“还未能登他的堂奥”。1995年,陈寅恪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的25年后,中山大学举办“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季羡林做了长篇发言,阐述陈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11、如果说陈寅恪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拍板接纳千里马的老板。季羡林到北大后,瞬间(10天)由副教授擢升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尽管与胡适的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仍有较为密切的接触。作为系主任,他要经常向校长请示工作,胡适那时在编一份学术副刊,季羡林又是撰稿人,因此,季是校长办公室的常客。他们共事3年,令季羡林印象最深的是胡适的为人特别亲切和蔼。在学术上,胡适与季羡林亦有交往,甚而是切磋。季羡林说,解放前3年,他只写过两篇比较像样的学术论文,其一是读胡适论学近著受启发而写的浮屠与佛。另一篇列子与佛典定稿后,季羡林即呈胡适审正。胡适挑灯夜读,立即复信,予以肯定。胡适离开大陆后,对季的学术研

12、究一直是关注的。1999年季羡林赴台访问,友人告诉他,胡适曾对台湾“研究院”李亦园先生说过:“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1985年左右,季羡林偶见一报纸发文章批判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觉得有失公允,毅然写了篇为胡适说几句话,当时有人劝止他发表,季羡林仍坚持发了。1999年季羡林访问台湾,拜谒胡适的墓陵,献了鲜花,行三叩大礼。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长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文中特别愧疚地写到10多年前写的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连“先生”两个字都没有勇气加上。张中行先生认为,季羡林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最难能的是朴厚。他的家虽然房间还

13、算多,但大都成了书库,剩下的几间生活用房,也是陈旧简单,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陈设。而季羡林的布衣粗食,更是让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印象深刻,他永远是穿布衣制服,是那种很耐穿的咔叽布料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工友,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那样大学问和社会地位的著名学者。(选自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删节)相关链接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百度百

14、科)即使“文革”期间当门房时,他仍然暗自怀揣小纸片,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令人感动的英雄人物传记)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季羡林因为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季羡林不会走上后来的治学道路。B留德回国,季羡林写信给正在英国治病的陈寅恪先生,汇报他十年的学习研究情况。得到陈寅恪的鼓励和提携,旋即推荐季羡林到北大任教。C因为陈寅恪举荐,季羡林的浮屠与佛得以在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上发表,所以,季羡林在

15、北大声名鹊起,并受到优厚礼遇。D季羡林觉得有人批判胡适有失公允,于是撰文替他说话,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未称呼胡适为“先生”,十余年后拜谒胡适墓时感到深深自责。8张中忠行认为,季羡林一生“最难能的是朴厚”。其朴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9季羡林先生称为公认的一代大师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参考答案:7D8衣着朴素,像是一名普通工友;生活简朴,生活用房设施简单;敢讲真话,坚持为胡适说公道话;看淡荣誉,曾撰文三次桂冠。 9谦虚好学,晚年的他仍不时拜读读陈寅恪的诗文,总觉得自己“还未能登他的堂奥”。坚持不懈,“文革”期间当门房儿时仍然翻译罗摩衍那学识渊博。在语言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学问精深。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点睛:本题的准确解答要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可结合文中关于季羡林的情节来分析,尤其是一些评论性的语句。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