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铁路分局铁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090662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铁路分局铁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铁路分局铁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铁路分局铁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铁路分局铁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铁路分局铁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

2、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

3、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

4、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

5、能反映社会的主流。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

6、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参考答案:1.C 2.B 3.D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隐瞒石磊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7、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

8、一百来元。”“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9、。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

10、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

11、疑地说。“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选自北京文学)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12、。B.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C. 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D.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E. “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B.

13、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C.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海英和玉莹出场和做法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D. 小说中“我”对海英有强烈不满,对玉莹的有无限同情。9. 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参考答案:7. BD 8. D 9. 观点一:以“隐瞒”为题好。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题。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

14、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趣。“隐瞒”是贯穿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如果改为“真相大白”就显得太直白,也没有上述优点了。观点二:以“真相大白”为题好。“真相大白”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小说的情节都是为“真相大白”做铺垫的,用“真相大白”做标题,更切题。“真相大白”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我”的揭示,小说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小说的主题才得以彰显。而用“隐瞒” 做标题就没有上述优点了。7. 试题分析:C项说“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错,从文中看,“我”对玉莹的做法不是看不惯,而是赞赏的;“我”对玉莹

15、也没有无限同情。E项说“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是无中生有,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实心理又是令人厌恶的,算不上一种社会风尚。8. 试题分析: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我”的作用,可以从情节入手,看看这一人物对情节、主人公的作用。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9. 试题分析:小说全篇都是围绕着海英和玉莹的言行而展开对比的,分析时要抓住她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分析,再进行概括。3.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