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090660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质论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2、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

3、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

4、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1根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2下

5、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

6、”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ks5u参考答案:1.A(中国古代用文和质评论人物时,“文”应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而“质”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A项中的“文”与“质”是古代文论中的意思,张冠李戴)2.D(此项对“质”和“文”的含义表述,是人们一般的理解。孔子原意,这里的“文”

7、“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3.B(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是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充分条件)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舍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

8、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后,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由

9、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使用水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主要陆面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例如,河流的洪水,它虽然有为害的一面,但它也有补给

10、两岸地下水和湖泊洼地的水源、塑造河床和稀释污水等作用,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保护每条河流的水质不受污染,更是保持河流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有的论述将河流的生态功能仅限于支持河道内的水生动植物,是不够全面的。(节选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下列对文中“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人类不过度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 B、人类为了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就修建了适当的水利工程。 C、修建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蓄泄超标准洪水的空间。 D、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过多占用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2、下列有关河流 “生

11、态功能”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地球表层,河流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功能不可替代。 B、河流的干流和它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为地球水循环提供陆面通道。 C、河流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通过它实现陆地与海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D、河流的洪水,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尽管它有为害的一面。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不能完全消除自然现象的江河洪水,但可以自己解决人为因素的江河洪灾。 B、在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水利工作要有所兼顾。 C、研究如何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是人类维护生存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的必需。 D、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并掌握河流变化的规律,河流的洪水就不再是有害的了。参考答案:3.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123题。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 我问道。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

13、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啊!”他回答说,“死掉了!”“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慈悲的上帝啊!”“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

14、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但是饿死”“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21.根据上下文,说说选文第一段中“照样”一词的意味。(2分)22.揣摩年轻人话语中透露的信息,说说这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23.小说

15、原本是通过“我”之眼看格斯拉,而结尾通过年轻人之口说出格斯拉阁楼上做靴的的情况以及最终饿死的结局,这样写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21.参考答案:(分)店铺“格斯拉”姓氏已经不在了,但橱窗里那些精美的靴子还“照样”在,一方面给人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的店铺主人对老店主手艺的认可。(各1分)22.(2分)这个年轻人认可格斯拉的手艺但不愿意像他那样在鞋品上下功夫,因时而变,很会做广告,讨好顾客;伶牙俐齿,夸夸其谈,有浮躁气。(各1分)23.(3分)结局让年轻人说出,有以下好处:转换叙述视角,让我们看到更全面的格斯拉,进一步丰满主人公形象。“我”是他的顾客,看不到做靴的过程,而这个年轻人是一个能坐在旁边看他做靴人,他所见的正好弥补了“我”的视角的局限。(不一定说出“叙述角度”意思相仿即可,可能有点难,但林黛玉进贾府中已涉及叙述角度,本题题干中也有暗示)作为同行竞争者说出“他做了顶好的靴子”的公道话更可信,更能从侧面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