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52089563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2021 级)编制人:周红艳编制单位:现代农业工程学院编制日期:2021年8月审核人:黄靖专业负责人:周红艳二级学院院长:黄靖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制二0二一年八月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长繁殖规律等食品微生物学必备基础知识,掌握显微镜镜检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食品的微生物卫生指标检测技术等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必备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达到企业和检验部门的微生物检验岗位的能力要求。并为后续的食品储藏保鲜技术、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控制等专业课程

2、的学习、为获得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根据食品企业中微生物检验员的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结合检验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着重介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显微镜镜检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菌种转接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和微生物卫生指标检测等内容。(5)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对食品加工、检验职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应用和操作。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事食品研发的基本功、产品各营养指标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整体产品综合检测能力。通过

3、大量的课程实验以及配套实训实验,能够胜任一个食品企业的检验工作,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应用至产品研发起指导作用。(6)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微生物、生物毒素等的快速检测方法,理论结合实践,着重让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快速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食品检验原理的理解和增加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践作风。本学科涉及到食品微生物、有机化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添加剂等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从事食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行业的

4、一门重要的课程。实际工作中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这门学科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进行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7)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学生在完成了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学习后进行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验、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与实验,使学生对食品感官检验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逐步掌握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等综合

5、素质。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根据本专业的能力目标、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就业方向,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学做交互、技能递进的“2+0. 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2,是指学生在校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夯实理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提升专业基本技能,形成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基本素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0.5+0. 5”,是指根据专业行业特点和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在第三学年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实习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其中第五学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在校完成所有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然后安排岗位老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完成所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6、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较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第六学期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产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一)学时安排总学时为2718学时,每16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为716,占总学时的26.34%o实践性教学总学时为1528,占总学时的56.22%o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程总学时474,占总学时的17.43%o(二)课程结构(含课程结构比例表)表2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表类别学分数占总学分百分

7、比学时数占总学时百分比必修课职业基础能力(公共基础课)4228.19%71626.34%职业通用能力(专业群平台课程)2516.78%42415.60%职业专项能力(专业方向课程)5436.24%110440.62%选限选课2214.76%37813.91%修课任选课64.03%963. 53%合计149100%2718100%其中实践教学1528学时,占总学时的56.22%。(三)教学组织与管理1 .教学周时间分配表表3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教学周时间分配表学年学期项目总计教学复习考试军事训练入学/毕业教育跟岗实习毕业实习与论文机动合计教学实训其他1171610.520.5202181611!

8、120317161!2204181621120三566084119612021合计7670513.521.58245120八、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1)专业教学团队保障本专业具“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职称、年龄、学历等方面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2 Ao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有5人,占41.7%,讲师7人,占58. 3%;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占75. 0%,中青年教师占84. 6%,具有专业带头人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7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食品检验工中级工考评员;2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食用菌菌种工中级工考评员;1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考评员;9名教师

9、执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比例达到91.6%。(本专业师资队伍组成见表4)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较好地适应教学、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表4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备注1周红艳女讲师1979年5月硕士研究生硕1:江西农业大学专业带头人2刘彩珍女讲师1970年9月硕士研究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骨干教师3吴杨女副教授1976年3月硕士研究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骨干教师4付志英女讲师1979年8月硕士研究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骨干教师5林花女讲师1985年10月硕士研究生硕士华南理工大学骨干教师6黄晓梅女副教授1971年2月大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7陈婵女副

10、教授1980年7月硕士研究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8黄琼女副教授1976年3月大学硕士福建农林大学9陈丰女讲师1985年4月硕士研究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10郑祥正男讲师1981年11月硕士研究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11朱瑛女讲师1981年10月硕士研究生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林叶女讲师1983年7月硕士研咒生硕士福建农林大学13余志雄男教授1963年7月大学硕士福州大学(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1.校内实训室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两要素设置实验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训室、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室、食品加工实训室、食品保鲜包装计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等。表5校内实训室基地配置表it实训室名称实训项目

11、实训课程硬软件配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训室1、原子吸收法测食品中营养元素钙或重金属元素。2、原子荧光法测水中碑含量3、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进样技术4、气相色谱法测饮料中添加剂山梨酸钾含量5、液相色谱法测食品包装中素含量6、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丙二醛含量7、气相色谱法测白酒中甲醇浓度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饮料中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牛肉中抗生素等1()、气相色谱法测果蔬中农药残留等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化学、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纯水机、微波消解仪等食品加工实训室(兼营养

12、配餐室)1、面粉类食品的加工与制作2、肉制品的加工与制作3、果蔬类的加工与制作4、冷饮食品的加工与制作5、不同人群食谱的设计6、不同人群营养餐的制作食品加工技术营养配餐与设计膳食营养学等硬件资源:远红外线烘箱、电热烘箱、干燥箱、天平、微波炉、电磁炉、冰箱、冰淇淋机、恒温箱、恒温水浴锅等;烹饪器具食品保鲜包装实训室1、果蔬呼吸强度的测定2、番茄的涂膜保鲜3、果蔬单宁含量的测定4、果蔬呼吸强度的测定5、真空包装熟制黄豆食品保鲜技术食品包装技术硬件资源:干燥器、真空包装机、酸盐两用滴定管、电子天平等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室1、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2、脂肪含量的测定3、还原糖含量的测定4、总酸度的测定5、

13、氨基酸中氮含量的测定6、矿物元素(铜、铅、铁)等的测定7、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现代分析与检测技术硬件资源:凯氏定氮仪、酸碱两用滴定管、锥形瓶、索氏抽提装置、冷凝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微生物实训室1、微生物的分离、纯化;2、微生物的稀释、接种、培养;3、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4、豆腐乳的制作;5、酸乳中乳酸菌的检测;6、大肠杆菌的检测等食品微生物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灭菌锅,电磁炉、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振荡器、培养皿等(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训室(可容纳50学生开展实训)功能:适用于开展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化学、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