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原文译文赏析 《沁园春·孤馆灯青》 宋代: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译文】 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整理起旅枕残梦晓月慢慢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绽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芒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终点,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凡,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我这里单独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很多往事涌心中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犹如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幸有妙笔在手文思灵敏,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
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清楚哲与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闲适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终生 【解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孤馆: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 野店鸡号:说明走得早野,村落 旅枕:喻旅店的睡眠 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慢慢收起来了 耿耿:光明的样子 摛(chī)锦:似锦缎绽开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颜色不一 溥溥(tuán):露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的样子 世路:人世的经受 劳生:辛苦、劳碌的人生 区区:渺小,这里形容自己的境况不顺当 微吟:小声吟哦 凭征鞍:站在马身边词题小序说“立刻”,骑着马行进 千端:千头万绪,犹言多 共客长安:兄弟二人嘉佑间客居沐京应试长安,代指汁京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少年,年纪轻 笔头千字:即下笔千言之意 胸中万卷:胸中藏有万卷书形容读书许多,学识渊博 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行藏(cáng),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
袖手:不过问 优游卒岁:闲适地度过一生 且斗尊前:犹且乐尊前斗,喜乐玩耍之词尊,酒杯 【赏析】 这首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人生遭受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上阕一开篇,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欣赏此时,“凭征鞍无语”,进入深思,感慨“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谈论来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词里的“二陆”用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当年,他们兄弟俩俱有远大理想,决心象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孟子》中语);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上神宗皇帝书》)的政治抱负而且,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宏大功业,布满着信念和盼望抚今追昔,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
结尾数句,表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沉着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酒作乐,闲适度日整首词,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谈论、成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这首词的谈论、抒怀局部,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横放出色的才华词中多处用典:“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三句,”优游卒岁“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话:”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将上述典故敏捷运用,推陈出新,生动地传达出自已的志向与情怀 这首词的脉络清楚,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上片的早行图与下片的谈论浑然一体,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一句,由自然风光转入现实人生其后,词作由景物描写而转入追忆往事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
结拍数句说明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安静和全词集写景、抒情、谈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有形象的景象描写,有抽象地论说政治,又在谈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文思连贯,一气呵成,表达了卓绝的才情 这一词调,上片十一个四言句,下片八个四言句,多处用对仗,句法比拟工整,而且,在很多整齐的句子之间,还穿插了几个长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长短相间,参过失落这个词调适合于以赋体入词,但又最忌板滞,它不同于短篇令词,也不同于一般长调,是个较难驾驭的词调两宋词人当中,辛弃疾填了九首,刘克庄填了二十五首,陈人杰填了三十一首,这算是较为罕见的很多名家,比方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张炎等,都不见填制但是,此调格局开张,把握得好,却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苏轼这首《沁园春》词,上片写景,一下子排列了七个四言句前三个四言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句式一样,三脚并立后四个四言句,“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组成“扇面对”,由“渐”字构成领头格,贯穿究竟七个四言句组织绵密,构成了一幅整体的画面。
紧接着,“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仍用四言对句,“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这十一个整齐的四言句,除了靠“渐”、“凭”两个领格字提携,还由两个长短句“似此区区长鲜欢”及“微吟罢”,在当中辗转运气于是,十一个四言句,就不至于像是拆开来的七宝楼台,不成片段下片八个四言句略有变化前四个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对”,其中,“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自成对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二句不对其余与上片大致一样这段谈论,先由换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两个长短句叙事,承接上结所提“往事”,然后铺排谈论领格字“有”,从字面上看,仅管领“笔头”“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个四言句,词意还是相贯穿的,六个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闲处看”,还是具有肯定气概的最终,由一个三言短句“身长健”停顿蓄势,“但”字提携、转折,带上两个四言句“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为全词作结 总之,《沁园春》词是苏轼以诗人句法入词的尝试,已稍露东坡本色但这首词在艺术上仍有某些缺乏之处,如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比拟,就觉得《沁园春》以抽象的说理谈论代替详细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动人之作,具有那么大的感人力气。
比方“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与“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前者总不及后者那样有意境,那样耐人寻味 扩展阅读:苏轼诗作成就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索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索人生的题材非常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珍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俗进展抨击,表达出更肤浅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跑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擅长从人生遭受中总结阅历,也擅长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寻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犯难能珍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亮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规律推导或谈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美丽动人,又饶好玩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宠爱。
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许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处处都能发觉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索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表达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固然含有苦痛、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苦痛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把握到达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地,并以翻新特别的精神对待艺术标准,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力量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顶峰就风格共性的突出、鲜亮而言,王、黄、陈三家或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制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但他根本上避开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后代广阔读者欢送的宋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