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048069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

2、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

3、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

4、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

5、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

6、,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注 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切留恋和怀念,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B. 文中写到“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这句话表明,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是很宝贵的,灯下的苦读是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C. 文章结尾处写到“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体现出作者复杂的心理:既有对过往温馨的留恋,也有对美好现实的欣慰。D. 本文以四十年间灯火的变化为线索,由昏黄的煤

7、油灯引出话题,又围绕着灯写了一系列的内容,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5.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参考答案:4. C 5.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第二问: 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6. 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

8、得温馨而富有诗意。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体现出作者复杂的心理:既有对过往温馨的留恋,也有对美好现实的欣慰”错误,从文中来看,“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写出作者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也表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故选C项。【5题详

9、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然后浏览文本,看文中使用第几人称,一共使用几个人称,这些人称指代的对象是谁,再结合不同人称的功能分析作用。从文中来看,文章使用两种人称,以第一人称为主,文中穿插使用第二人称,两种人称交叉使用,让行为富有变化;“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

10、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使用“我”“你”好似作者在与读者聊天,在亲切的气氛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来看,更便于抒发作者的情感。考生结合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然后到上文看作者写了哪些与“煤油灯”有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尤其要关注抒情性的句子。如“火柴一点就燃

11、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由这些内容可知,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煤油灯下的祖孙相伴,让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

12、意,同时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煤油灯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点睛】首先了解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1)用于读者,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便于对话,利于抒情,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2)用于物,有拟人效果,便于直接对话,真切自然,利于直接表达对物的感情。第三人称:能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人称的交互使用,可以使叙述手段丰富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比上年

13、增加1506.9亿元,增长10. 60/,增速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1%,超过欧盟15国2.08%的平均水平。公报中数字的变化,呈现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的趋势。同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攀升,5. 2%的占比让人眼前一亮。我国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央财政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双创的开展也激发企业研发的积极性,研发经费保持较高增长。基础研究目前依靠政府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投入,从而取得较高增长速度,目前,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已高于美国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千

14、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但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1525%的占比水平相比,我国5.2%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尚有差距。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还需引入社会资本,改变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局面,建议北京、上海等科技、财力基础较好的地方政府,以及有实力的行业或领先企业如华为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摘编自解读,科技日报2017年10月10日)材料二:注:“规上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的简称。(摘编自我国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日报2019年8月5日)材料三:直至10年前,美

15、国人还在诬蔑中国输美商品的生产线为“血汗工厂”,因为那时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现在,美国的反华政客则集中诬称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移”。这其实反映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从量变到质变,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中国SG通信技术等领域已经处于当今世界的领先地位。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投资约占GDP的2.18%,可以说已经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标准了。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对科研投入的比例不容小觑。中国的知识工人数量在增加,2018年,中国有86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国每年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数量要大于世界

16、主要经济体的总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在中美经贸谈判过程中,多名中方代表都能流利使用英语,他们显然对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有一定的认知。相反,美方主要代表却不能用中文进行交流或表达。在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当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反而在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具备特殊优势。与前苏联不同,中国的许多创新成果并不是直接用于军事用途,而商业用途的科研成果又满足了市场需要,刺激了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全面提升整体国力。中国政府还积极制定了科研的规划,并采取政策倾斜或参与孵化等方式来扶持创新,宏观调控作用显著。相反,财政状况和对社会资源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使得美国较难与中国政府的能力比拟。在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创新科技的继续发展是可期的,可持续进步的领域和空间也很宽。(摘编自吴幼珉中国科技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