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52042323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岭下汤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极端气候事件的全球责任 尚前名 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 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从气象来说,气候变暖意味着蒸发量要加大,大量的水汽融到空气当中;此外,全球变暖,地面和海洋的温度也升高了,就使大气当中不稳定的能量也在增加,这种不稳定能量越大,台风的强度就会越强,强对流天气也会越强,甚至连大气中的电场强度也会增强。而无论是大气里面所含的水汽量、不稳定能量还是电场强度,一旦都比以往来得更大,就极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和极

2、端天气事件。 IPCC报告表示,全球气温本世纪末可能上升1.1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59厘米。如果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摄氏度,全球20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如果气温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乐施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南亚、非洲和墨西哥都遭遇洪灾,导致2.5亿多人受灾。这不是反常的一年,而是遵循一种模式,即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和更加极端的自然灾害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所谓受人类活动影响,说白了就是人类的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的克劳斯弗洛里斯共同分析了2

3、0多年来太阳活动及其释放出的能量、宇宙辐射强度等可能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并与同一段期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作比较。结果发现,近20年来,在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的同时,太阳释放的能量是呈现衰减的。 因此减排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之所以十分关心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想把减排作为各国的一项义务,决不仅仅是因为气候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是想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想借此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并且在新一轮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减排”或者是依靠技术进步,或者是依靠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规模。如果是依靠技术,则涉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的效

4、果虽好,但实际应用的范围很有限。如果国际上将减排通过某种安排确定下来,则必然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技术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大部分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因此无疑有利于发达国家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并为它们的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市场。 如果是依靠后者,则必然导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恰恰是主要依靠双高产业,一旦承担减排的强制性义务,则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此类产业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减排不会对其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节选自生态环境与保护2008年第2期)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

5、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大部分“减排”节能高新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如果全球依靠技术进步减排,将有利于发达国家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并为它们的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市场。 B如果全球依靠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规模“减排”,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将受到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不会受到影响。 C把“减排”作为各国的一项义务,将有利于一些国家借此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并且在新一轮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D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之所以十分关心温室气体排放,是因为不管以何种方式“减排”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的活动使温室气

6、体排放大量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活动异常频繁。 B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地面和海洋的温度升高,很多物种将面临灭绝。 C近年自然灾害非常频繁、反复无常,也毫无规律可循,因而难以预测。 D英国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的克劳斯弗洛里斯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实际上过去20多年里太阳活动在起着相反的作用。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灾害更加普遍,但随着降水量增大,全球将与干旱无缘。 B即使各国政府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控制住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也只能延缓,根本不可能有降温的趋势。 C地球气候冷暖就是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太

7、阳释放的能量,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和太阳释放能量的衰减能保持一种平衡,那么地球气候就能保持恒定不变状态。 D改变能源结构,征收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税、制定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严格排放限制等,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参考答案:5.B 6.C 7.D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

8、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

9、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

10、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价值观强调义务优先,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而言的。B. 在梁漱溟看来,西方一直盛行个人主义,形成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因而其流弊甚多。C. 尽管个人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认可,也为社会价值观所承认,但它决非最重要的价值。D. 个人的德

11、行如以义务为基本取向,就不会张扬个人权利,而会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前三段将中西方价值观并举而论,突出了中华价值观中义务优先的观念。B. 文章大量引用梁漱溟的话,暗示西方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导致了西方人的自私。C. 文章采用引证法:第二段明引,使论述富于说服力;第三段暗引,使论据富于概括性。D. 本文既从理论层面详论中西方价值观,也对现实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指导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伦理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义务,有伦理关系的一切相关之人自然都应该互尽义务。B. 在对待自己与他人关系上,中华价值观主张努

12、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强调尊重对方。C. 若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观占了上风,那么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就很难建立起来。D. 当今,众多问题产生于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此价值观有损于社会健康运行。参考答案:1. C 2. B 3. D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文中A项错在“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上,原文说的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因而说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没有根据。B项错在“一直”,原文的“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说明并非“一直”,而是“近代以来”。D

13、项错在“就不会”,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不主张张扬个人权利”,并非不会张扬。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西方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导致了西方人的自私”的说法无中生有。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

14、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错在“众多问题产生于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原文说的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马克思与恩格斯那一代哲学家还大多惊叹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将技术看作是人延长了的手臂,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催生出了技术的军事化用途,让诸如海德格尔这一代先贤大哲发现了技术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内在悖论。时至今日,技术早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人类自己为自己制造出的一个强大对手。自从AlphaCo与AlphaZero相继

15、诞生,人们开始对于技术的自我增长产生了普遍的恐惧。人工智能人的这个创造物战胜人的神话正在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变为现实。其实,今天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造成的危机与二战期间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恐慌并无二致。它所表达的也是技术对于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在哲学上,我们可以用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对抗性关系来概括这一危机。技术本质上是哲学知识论的必然后果,其基本的诉求是试图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进行形式化的抽象,也就是说,将一切都还原为抽象的数字,从而适用于可计算性。而存在论,则意味着对于人自身的关照,其中人的情绪、情感成为了关照的重心。大体说来,那些对于人工智能充满信心者,以及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威胁忧心忡忡者都不过是知识论的拥趸;而大部分的哲学家们都可能会立足于存在论,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威胁不以为然。原因不难理解: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替代人的玄想能否成立,关键在于你将如何看待人的属性,如果你认为人的本质可以被还原为一组组数字,如同一部巨大机器上的零部件,他每一时刻的行为都是被规定好的,他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都可以被计算出来,那么你当然会觉得人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如果你认为人生就是偶然性事件串联在一起的一场戏剧,其间上演着的每一分钟都包含非确定性,它的精彩是不可预期的,那么你根本不会相信任何一部机器可以完全替代你的存在。人工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