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广育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040706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广育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广育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广育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广育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广育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徒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

2、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

3、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城文化的荟萃之地,

4、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

5、往的桥梁。(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鲜卑、吐谷浑、吐蒂等少数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D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

6、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C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两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D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

7、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参考答案:1B 2B 3D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一人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已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之心乃是一国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已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诗人看似表达的是一己的情感,实质上是通过抒发自我的情感而代言人民的心声。离骚是

8、一个对人民和国家有着深厚情感的伟大诗人呕心沥血的杰作,“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所以才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圭臬。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把人民的疾苦冷暖作为诗歌表现对象,“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诗圣”。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关头,人民需要金戈铁马式的激昂乐章,“论语派”却在这个时候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无怪乎受到当时文坛的广泛批评。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作家艺术家才能葆有持久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作品。如果脱离人民,仅仅立足于个

9、人小圈子的风月和梦想,创作营养有限,创作的生命力就难免枯竭,作品的情怀也会日渐狭隘。人民及其生产生活实践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动力。中国古代诗歌最初就是源于劳动人民的“举重劝力”之歌,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各种艺术类型的生成都与人类历史实践有着必然联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不断创新生活、创新实践,不断为文艺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内容和源源不竭的素材。不同时代、不同群体对文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文艺工作者只有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不断发掘崭新的内容,不断丰富文艺表现形式,文艺作品才会呈现创造力和感召力。把人民的实践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真正表现出来,交给人民去鉴赏、去评判,这是艺术

10、的历史唯物主义。文艺工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情感和灵魂与人民的情感和灵魂产生共鸣,创作激情就会喷薄而出。实践证明,没有切肤的感受,就没有佳作的诞生。源于生活的感动也就是“动心”,情动于中,创作的作品才容易获得人民的共鸣。人民对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体验最深刻、最准确,感受最真实、最强烈,文艺表现是否准确、深刻,是否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实现有机统一,人民看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如果一部作品能够真实地表现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又能够与人民产生共鸣,就能够成为经得起人民的鉴赏和评判、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作品。丰富的情感是艺术想象的发动机。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是艺术想象,艺术想象的质量取决于创作主体的综合素质。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当思想导入了正途,情感与想象就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因素,情感是艺术想象冲天而起的发动机,想象是情感扶摇而上的助推剂。艺术并不仅仅是艺术家本人情感的传达,更是艺术家对生活中那些能够激起这种情感的现实对象的反映。而要想被现实对象激起情感,艺术家就必须熟悉自己的对象、热爱自己的对象。当文艺工作者充分熟悉了人民的实践和生活,当他们的爱憎与人民血肉相连,当人民的实践和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文艺工作者的才能才会焕发出来,艺术想象的发动机才会开启,各种美妙的语言和各种生动的意象才会奔赴笔下

12、。(节选自赵明仁文艺要脚踩实地)1. 下列关于“文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使文艺作品有创造力和感召力,文艺工作者就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发据崭新的内容、丰富文艺表现形式。B. 文艺工作者的情感和灵魂与人民的情感和灵魂产生共鸣,就会喷薄出创作激情;毫无疑问,没有深切感受就不会产生好作品。C. 文艺表现是否准确、深刻,是否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人民说了算。因为人民是生活实践的检验者和见证者。D. 文艺工作者要焕发才能,就必须充分熟悉人民的实践和生活,爱憎与人民血肉相连,创作激情被人民的实践和生活激发出来。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3、A. 离骚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圭臬,主要是因为作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厚情感。B. “论语派”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人民需要金戈铁马式的激昂乐章时,提倡幽默、闲适、性灵,遭当时文坛的广泛批评。C. 劳动人民的“举重劝力”之歌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各种艺术类型的生成都与人类历史实践有着必然联系。D. 艺术想象是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艺术想象的质量在于创作主体的综合素质,情感与想象辅相成,它们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因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一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心怀黎民百姓,把人民的疾苦冷暖

14、作为诗歌表现的对象,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B. 作家要想拥有旺盛的创造力,创作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作品就必须脚踏实地,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C. 不同时代和群体对文艺的需求不一样,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不断创新生活、创新实践,为文艺提供丰富多彩而又生动鲜话的内容。D. 艺术更是艺术家对生活中能够激起本人情感的现实对象的反映,艺术家只有熟悉和热爱自己的对象,情感才会被现实对象所激起。参考答案:1. C 2. D 3. B1. 试题分析:C项,说“人民是生活实践的检验者和见证者“不合文意,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说的是“人民对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体验最深刻,最准确,感

15、受最真实、最强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找出答案。2. 试题分析:D项,“情感与想象辅相成,它们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因素”表述不正确。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是说“当思想导入了正途,情感与想象就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因素”,也就是说“情感与想象”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因素”,需要

16、有“当思想导入了正途“这个重要前提,选项忽略了这个前提。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拥有旺盛的创造力”曲解文意,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原文是说“葆有持久的创造力”。“旺盛”是“生命力强”“情绪高涨”的意思,“持久”是“保持长久”的意思。“生命力强”“情绪高涨”并不等于“保持长久”。3.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题。米 龙 老 爹莫泊桑喜笑颜开的生活在火雨下面出现了,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男人,年约四十的强健汉子,端详他房屋边的一枝没有结实的葡萄藤,它曲折得像一条蛇,在屋檐下面沿着墙伸展。他说:“老爹这枝葡萄,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