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52036278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C-12O-16Li-7一、选择题 (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 分)1.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蜡熔化B 粉笔折断C纸张燃烧D 车胎爆炸2.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 原子和分子学说B元素周期表C 电子的发现D 炼丹术和炼金术3.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A OB H 2OCO2D O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检验氢气纯度C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D氧气验满5. 世博 “零碳馆 ”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 ”中的 “碳”主要指A CO 2B COC CH

2、 4D C6. 下面把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不可取的是A 加热煮沸B蒸馏C加化学试剂D 过滤7. 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是一种A 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D 氧化物88. 右图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矿泉水组成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偏硅酸中氢、硅、氧元素质量比是21 3 C其中所含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D 其中 K + 、Ca2+均为金属阳离子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牌矿泉水成分 (mg/L)偏硅酸 (H 2SiO3) 2555 钾 K+ 1.0 3.0 钙 Ca2+ 35

3、55 氯化物 (以 Cl计)1325A 甲烷在空气燃烧产生明亮蓝色火焰B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10. 据报道, 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 比例在一定温度、 压强下混合并以 “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 ,其反应为: CO 24H 2= X 2H 2O,则 X 为A COB CH 4CH 2D C2H 411. 酒精灯中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 。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性质上看:乙醇具有可燃性和挥发性B 从变化上看: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从组成上看: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1221616100%26.

4、1%D 从结构上看:一个乙醇分子由2 个碳原子、 6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12. 下列实验装置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O2硫酸铜溶液铁钉弹簧夹白磷白倾倒 CO2磷红磷硫80薄铜片的水水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B 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C实验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D 实验四: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1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虽是水球,但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催化剂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处于稳定结构的粒子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物质膨胀,是由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体积变大了14. 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

5、无色气体的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闻气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点燃。A BCD15.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化合价不变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单质,生成物是化合物D 该反应中每3n 个物质分子与 n 个物质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 个物质分子16. 研究右图直角坐标系,可燃物最易着火的点是A aB bC cD d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5 分)1. (4 分)请将下列短文中加点的文字转化为恰当的化学符号,填在旁边的横线上:刚玉是宝石的一种,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氧化铝

6、中铝元素显 +3价),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一些刚玉由于混有少量亚铁离子等杂质而显蓝色,俗称蓝宝石。2.( 6 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二周期3 Li锂4 Be铍5 B硼7 N氮8 O氧9 F氟10 Ne氖79111416192012 Mg13 Al14 Si16S17 Cl18 Ar第三周期镁铝硅硫氯氩2427283235.540( 1)原子序数为 17 的元素名称为,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该元素跟元素属于同族元素。( 2)联系在原子结构中某些粒子的数量关系,完成下面这个等式的书写: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据此可算出一个H2O 分子共含有个电子。(

7、 3)右图是某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是(填或或)。3. ( 8 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你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能源(填“不可再生” 或“可再生” )。当今民用燃气主要有沼气、天然气、管道煤气和;( 2)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充分燃烧 1kg 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 CO 2 和 SO2 气体的质量如右图所示,则 燃烧最易导致酸雨, 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4)“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使m(CO2 )/gm(SO2) /g其燃烧更充分。制作“蜂窝煤”时常加入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8、,其燃烧过程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高温天然气 石油煤天然气 石油煤高温 SO2 + CaO高温 2SO2 + O 2CaSO3, 2CaSO3 + O 2高温2SO3, SO3 + CaO2CaSO4,CaSO4。从上述反应可知,在制作“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4.( 7 分)右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 CO 2 转化成 d”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来制作。( 2)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常温稳定性、可燃性和性。写出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木炭粉和氧化铜在高温下

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CO2 能跟 Ca(OH) 2 反应,也能跟NaOH 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H2O 和(填化学式) 。三、实验及探究 (共 20 分)1.( 12 分)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ab( 1)写出 A 、B 两套装置中任意两种仪器的名称:;。(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请分析炸裂原因:(答一种情况即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石灰石和反应来制取,发生装置选择(填装置代号);向反应容器放入石灰石的操作是:用镊子钳取

10、石灰石;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4)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一种原理是NH 4Cl (固) + NaOH (固) NaCl + H 2O + NH 3,据此设计出的发生装置可以是,(填装置代号,下同)收集装置可以是。若用 F 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端(填“ a”或“ b”)流入气瓶。2. ( 8 分)小明看到一则新闻: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对此现象小明产生了疑问。【提出问题】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查阅资料】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但遇水会产

11、生气体。【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1)一段时间后,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 处观察到气体燃烧 ,有明亮的火焰( 2)该气体的化学性质是:。【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解释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着火的原因。【实验拓展】小明与同学又继续对电石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组成进行了探究,请填写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1)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儿烧杯内壁有。( 2)接着。【实验反思】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1)

1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电石在保存和运输时注意的事项是。高温( 2)联想:化学反应有的吸热,有的放热。如C+CO 2 2CO 明显热,CaO+H 2O=Ca(OH) 2 明显热.。四、计算题 (7 分)氢化锂( LiH )为玻璃状无色透明固体,军事上用作氢气发生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LiH + H 2O=LiOH + H 2。据此计算:( 1)( 1 分)在 LiH 中, Li 元素显 +1 价,则 H 元素显价。( 2)( 6 分)计算 80 g 氢化锂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评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C-12O-16Li-7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3 分16=48 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填空题 (25 分)1.( 4 分)、2.( 6 分)( 1)、;( 2)、;( 3)3.( 8 分)( 1)、;( 2);( 3)、;( 4)、。4.( 7 分)( 1)( 2)、( 3)三、实验题及探究 (20 分)1.( 12 分)( 1)、;( 2)化学方程式:炸裂原因:。( 3)、( 4)、2. ( 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