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51962131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性质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对象:正常成年人 领域:个人 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 性质:静态的角度4、 分类

2、: 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动机)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境、灵感)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联系密切,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5、阐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搜集资料(四)整理与分析资料(五)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 (一)描述研

3、究 1、个案研究2、调查法(问卷调查、晤谈法)3、自然观察法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教育实验2、实验室实验二 科学性的标准 可复制性 可证伪性 系统性三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可公开检验原则(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三)人文关怀原则四 当代心理学的特点(1) 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生物学、行为、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动力学取向)(2) 分支学科繁茂发展 1.基础: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2.应用:人格、发展

4、、比较、社会、变态、教育、咨询、管理、工业或组织、消费、医学、司法、运动、军事、健康心理学)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构造主义:心理活动的内容 代表人物:德冯特(创始人)、铁钦纳(推广)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个体的直接经验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进行研究;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7、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 代表人物:美詹姆斯等人基本观点:主张以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具有选择功能的。8、行为主义:理解和控制行为 代表人物:美华生(斯金纳)基本观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

5、,而不是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反应的公式,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9、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心理 代表人物: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基本观点: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0、精神分析:心理活动的动力代表人物:奥弗洛伊德(1896年创立)基本观点:潜意识、生本能与死本能、力比多;人格发展五时期(口腔、肛门、性器、潜伏、生殖)、恋父(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11、人本主义:潜能的发展 代表人物:美马斯洛、罗杰斯基本观点:强调心理

6、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12、认知心理学:多水平、多层次的信息加工 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苏联维果斯基基本观点:1967年,美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范式,以人的认知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努力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和过程。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神经元14、神经元的基本组成部分:细胞体、轴突、树突。15、人脑中约有1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16、神经元基本功能:兴奋(以神经冲动为方式)和传导。*17、神经元的种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

7、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18、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的三种接触形式: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和轴突与树突。第二节 神经系统19、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以外的神经)躯体神经系统 (感觉运动神经、随意)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区域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23、大脑皮层的四个脑区: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感觉、运动中枢)、额叶(言语中枢)。脑脑自主神经系统(体内系统,非随意)交感神经系统(应对环境、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维护身体内环境、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

8、对20、人脑的结构分为:后脑、中脑和前脑(最先进)。后脑包括脑桥(受损可能使睡眠失常)、小脑(控制身体运动与平衡,受损就会丧失身体自由活动能力)和延髓;中脑是前脑和后脑的连接部分,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应中枢,和后脑的脑桥、延髓和在一起称为脑干(生命中枢);前脑包括大脑皮质、边缘系统(海马回-学习、记忆 杏仁核-动机、情绪)、丘脑(受损使感觉扭曲)、下丘脑(受损影响饮食习惯和排泄功能)、脑垂体。21、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区域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大脑皮层的四个脑区: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感觉、运动中枢)、额叶(言语中枢)

9、。22、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 负责言语表达:说不出来 言语视觉角回 阅读性障碍:看不懂 海马回受损 奇特失忆症患者第3章 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 环境的内容1.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2.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基础是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3.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主要有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4.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需要具备三个维度:强度、可判断性和可控性。5.高温条件下人们提高了对愤怒和敌意的感知,增加了攻击和暴力行为。6.空气污染导致头疼、疲劳、失眠、消沉、烦躁等。7.噪声会降低学习能力和挫折容忍力,不愿帮助他人,扭曲对他人的影响。8.社会密度太大会出现电脑皮质调节功能

10、紊乱、情绪高度紧张、焦虑不安与心态失衡等。9.自然灾害使人意志消沉,对周围事物麻木不仁,焦虑、孤独等。第二节 文化影响 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因而是形成民族性格的东西。亚文化:当在社会的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括民族的一些主文化特征,也包括某些独特的文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称为亚文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文化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类文化与人性。人类文化是形成人的心理和行为即人性的决定性条件。2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塑造了一个民族

11、的共同心理素质。亚文化对亚群体的影响是形成亚文化群的心理特征。3阶级地位和阶级心理。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具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阶级的共同心理特征。第3节 社会影响1. 社会影响: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的方向上改变他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2. 从众: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3. 服从: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4. 团体影响:(1) 社会促进:个体因他人在场而提高活动效果的现象。(2) 社会懈怠: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视为一个总体时所产生的个体努力水平的下降现象。(3

12、)去个性化: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入群体情境的现象。第4章 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第一节 需要157、需要:需要是指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体现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事物与条件的依赖性,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158、需要的种类: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睡眠和觉醒、性需要)和社会需要(成就、交往、权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成就需要:阿特金森希望成功和恐惧失败 麦克里兰尽力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交往需要:沙赫特在高焦虑的情况下,个体将会增强与他人亲近的心理需要。权力需要:麦克里兰凡是支配欲强、希望影响他人并对社会事务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人,均 有强烈的

13、权力需要15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需要(匮乏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发展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二节 动机概述154、一级概念: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155、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155、动机产生的条件:必须具有内在条件(需要)和外在条件(正负诱因)共同作用。156、动机的分类:(1)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2)根据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长短: 长远的概括动机、暂时的具体动机(3)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 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14、(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5)根据动机的意识性: 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6)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作用的权重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1.内驱力:指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2.诱因:是能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 161、成就动机:个体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 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观点: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点:(期望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动机水平依赖一个人对目标的评价,以及对达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公式:TsMsPsIs(Ts目标倾向、Ms成功动机、Ps成功可能性、Is成功的诱因值)第三节 动机理论1、 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人有两大本能(生的本能、死的本能)2、 内驱力降低理论:赫尔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是促进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3、 期望理论:托尔曼和勒温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