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桐峪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1897605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桐峪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桐峪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桐峪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桐峪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桐峪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参考答案:略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都不导电B.一般规律熔点: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C.构成晶体的原子之间都有化学键D.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有阳离子参考答案:C略3.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盐AgCl饱和溶液中,Ag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类似于水中c (H)和c (OH)的关系,即c (Ag) c (Cl)Ksp(常数)。下列溶液中:

2、20 mL 0.1 molL1 (NH4)2CO3溶液,30 mL 0.02 molL1CaCl2溶液,40 mL 0.03 molL1盐酸,10 mL H2O,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B C D参考答案:B略0.1mol/LNaOH溶液和0.1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次序是A、 c(Na+) c(Cl-) c(OH-) c(H+) B、 c(Na+)= c(Cl-) c(OH-) c(H+)C、 c(Na+)= c(Cl-) c(H+) c(OH-) D、 c(Cl-)c(Na+) c(OH-) c(

3、H+) 参考答案:B5. 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判断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 A.Q和R B.S和T C.T和U D. R和U 参考答案:D略6. 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参考答案:AC略7. 已知反应:101kPa时,C(s)+O2(g)CO(g)H1=110.5kJ/mol稀溶液中,H+(aq)+OH(aq)H2O(l)H2=57.3kJ/m

4、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B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参考答案:A解:A、碳的燃烧热:完全燃烧1molC生成最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碳完全燃烧放热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即H3H1,故A正确;B、碳的燃烧热:完全燃烧1molC生成最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碳完全燃烧放热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即H3H1,故B错误;C、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大于57.3kJ/mol,故C错误;D、醋

5、酸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故选A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HIHBrHClHF B. HClHBrHIHFC. HBrHIHFHCl D. HFHClHBrHI 参考答案:D9. 质量相同的两份铝分别和足量的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比是 A1:2 B1:3 C3:2 D1:1参考答案:D略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合成材料的废弃物,特别是一些塑料制品废弃物造成的B白色污染仅影响环境卫生,其他没有危害C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加

6、强回收和再利用开始D用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理想的方法参考答案:B略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参考答案:D略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购物时自带环保购物袋或竹篮 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等 C.出门尽量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参考答案:D略13. 某常见有机物(一个分子内碳原子总数不超过10

7、个)的结构简式可表示 为,其1H核磁共振谱图中出现两组峰,且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之比为3:2。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不可能为芳香醇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8H10O2C该有机物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该有机物燃烧时一定只生成CO2和H2O参考答案:D略14.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哪些试剂的洗气瓶 A. 澄清的石灰水,浓H2SO4 B. 浓H2SO4,溴水 C. 溴水,浓H2SO4 D.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参考答案:C略15. 某pH=1的Zn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为了除去FeCl3杂质,需将溶液

8、调至pH=4在调节溶液pH值时,应选用的试剂是()ANaOHBZnOCZnDFe2O3参考答案:B【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将溶液调至pH=4,可使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锌和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锌,氯化亚铁在PH=4时不能生成沉淀【解答】解: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将溶液调至pH=4,可使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可加入ZnO和酸反应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氢氧化钠、氧化铁都会引入了新的杂质,锌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亚铁离子不能再PH=4时被沉淀除去,故选B二、实验题(本题

9、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m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填字母),操作时应先点燃_处的酒精灯。(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装置D的作用是_。(5)读取N2的体积时,应注意_,_。(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A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B生成水的质量C通入O2的体积 D氨基酸的相对

10、分子质量参考答案:(1)排出体系中的空气(主要是N2)(2)A、DD(3) (4)吸收未反应的O2,保证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N2(5)调节使E、F液面相平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6)ABD试题分析:在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水,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增加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即为CO2的质量;通过铜网完全吸收O2后,通过排水法测N2的体积,这样便可求出氨基酸样品的实验式,再知道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便可求出其分子式;为保证实验测定的准确性,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验前先通过纯氧排尽空气,以免影响N2体积的测定。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某有机

11、物,分子中共含有10个原子,其原子核外共有32个电子,lmol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需要4molO2,回答:(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2)若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但不发生银镜反应,取02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能产生224L H2(标准状况),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什么?(3)若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其结构简式是什么?参考答案:略18. (8分)向20mL2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30m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0.78g沉淀,求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参考答案:25.1mol/L或5mol/L略19. 在200mLFeCl3和FeCl2混合液中加入0.5

12、6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使溶液中无Fe3,此时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正好将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为Fe3,再继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沉淀43.05g。求原混合液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参考答案:解析:三个反应2 FeCl3 + Fe = 3 FeCl22 FeCl2 + Cl2 = 2 FeCl3ClAgAgCl 恰好反应无Fe3 n(FeCl3)2 n(Fe)20.01mol0.02moln(AgCl)0.3mol 总ClFeCl3中FeCl2中Cl2中 0.3mol0.02mol32n(FeCl2)2n(Cl2) 又Cl2ClFe2Fe3 2n(Cl2)(0.02moln(FeCl2)n(Fe))1 n(FeCl2)0.07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