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51724222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幻灯片(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2021/8/2主要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2005年)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2005年)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2003年)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2021/8/2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管理 第二部分:突发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管理 第三部分: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2021/8/2 组织机构职责 工作管理 信息管理

2、网络直报工作管理2021/8/2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应履行各自的职责。 2021/8/2工作管理 工作规定 工作流程 信息流程 工作机制新增 监测病种报告程序2021/8/2工作规定 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2021/8/2

3、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 检查 核对 录入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 属地有网络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报(登记/核对,每月1次)(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每日)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流调中发现未报告病例,由CDC调查人员及时填报传报卡进行网络直报。 (3)三级审核的卡片:省、市应同报告县区CDC进一步核实信息2021/8/2信息流程 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月、年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2021/8/2工作机制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对系统的警示或异常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的工作机制,按规定进行核实与报告,必要时启动应急调查处理机制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直报管理部门负责为卫生行政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机构)开设帐号,做好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等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其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负责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机构)按规定使用和管理网络直报系统。各专病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由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除

5、专病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2021/8/2为了保证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应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疫情发生地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发现当地重点控制或重点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领导报告并通告相关业务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核实、调查后的信息,应及时反馈给疫情管理部门,对网络报告信息进行补充、订正和分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传染病

6、疫情信息交流和分析会议制度。工作机制 2021/8/2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卫生部安排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增监测报告病种的工作程序2021/8/2 信息管理 信息的收集与报告 信息报告规则 信息审核 信息订正 数据统计规则 分析利用 其他相关信息 资料保存 报告信息质量评价2021/8/2信息收集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7、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采供血机构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应按时限要求进行报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由专病系统管理人员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2021/8/2 慢

8、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对于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的病种有: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信息报告 2021/8/2 信息报告 填报事项:1)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位),如“2000-09-00

9、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3)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应尽可能详尽如实填写。2021/8/24)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5)实足年龄/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

10、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6)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7)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 信息报告 2021/8/28)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 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 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 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

11、 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 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 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 9)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 信息报告 2021/8/210)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

12、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 信息报告 2021/8/211)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5类。12)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 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

13、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13)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14)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15)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

14、称。 信息报告 2021/8/2 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

15、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4)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信息报告 2021/8/2 信息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此类卡片查询条件: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应该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2021/8/2信息审核1)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2

1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的审核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 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2021/8/2对系统提示的可疑重复报告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卡片应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现详细住址。发现重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