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1364972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到火星去定居1969年7月,阿波罗号在月球登陆,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地球以外的星球上。34年过去了,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为了使人类的脚步迈得更远,他们将目标瞄向了邻近的火星。经过数万年的人类繁衍,今天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日渐膨胀的人口压力、日益匮乏的资源压力都迫使人类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寻找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可能的解决途径之一,人类的星际探索或多或少都带有这样的目的。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理所当然成为人类优先探索的目标。火星的表面有

2、水和火山存在的迹象,与地球相似,这是导致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因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各国政府、科幻作家、电影导演、新闻媒体乃至普通大众都对火星表现出了广泛而又持久的兴趣。远的不说,单单今年6月份,就先后有3个探测器开始火星之旅。科学家预测,今年底到明年初,火星轨道上有可能出现6颗探测器。科学家今年对火星如此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热情。今年8月27日,火星将运行到6万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火星的亮度也将达到负三等,这一罕见的天文奇观最近一次出现在公元前7.5万年。这一万载难逢的机会,科学家们岂肯错过?目前这些航天器都没有载人,但发展载人火星飞船是迟早的事。不过,

3、登月难,登火星更难。个中原因归结到底仍是技术上的问题。单就登上火星而言,登月技术完全可以实现,问题出在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上。火星距离地球1.9亿公里,而月球与地球仅相距38.4万公里,现在的航天器从地球到火星飞行至少半年,在此期间宇航员的给养供应肯定会发生困难。科学家提出,提高航天器速度和设计可循环利用资源的设备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登上火星仅仅是火星探索的初级阶段。科学家进一步设想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定居点。历史上,人类定居的日子与漂泊的岁月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很有可能,部分人类后裔将再次漂泊,但这次他们的漂泊之地不再是拥挤的地球,而将是浩瀚的宇宙。5.下列不属于“个中原因归结到底仍是技术上的问题

4、”中所指的“技术问题”的一项是( )A.宇航员给养的解决 B.登月技术的实现C.航天器速度的提高 D.可循环利用资源的设备的设计6.下列对人们广泛关注火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便于人们进行研究。B.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可能是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C.今天的地球已不堪重负,科学家设想在火星上建立一个人类定居点。D.登月技术的实现、登月的成功,使人类登上火星成了迟早的事。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03年是人类历史上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年,因而各国掀起了火星探索的热潮。B.浩瀚宇宙中,除了月球,只有火星是人类探索的目标

5、,登上火星仅仅是火星探索的初级阶段,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定居点才是科学家的目的。C.如果人类能居住到火星上去,那么地球上人口日渐膨胀、资源日益匮乏的压力就将得以解决。D.人类将自己的足迹留在地球以外的星球是从月球开始的,随着科学家的努力,火星将成为人类涉足宇宙的又一个星球。参考答案:5.B 6.D 7.D略2. 文学类文本阅读补杨小凡王加法进入教室,就感觉到同学们眼光的异样。他下意识地放低目光,瞬间有一种不敢面对的恐惧感,后背也紧了几下,而且有些发凉的感觉。他快速地走到放着自己名字的桌子前,坐下,掏出教材,才长长地从鼻子里出口气。但他还是感觉有些心虚,这缘于他上次课的请假。听说,同学们一次捐了六十

6、多万,而他却没有参加,更没有捐款。这样想来,他就觉得别的同学会不会以为他王加法怕捐款才请的假。班主任赵燕美走上了讲台,她简单地讲了此次课程要注意的问题。她讲完后,王加法就站起来说,“赵老师,上次去青海我请假了,这是我补捐的!”赵燕美望着他手里的那沓钱,笑着说,“上次活动已经结束了,下次吧!”有几个同学就小声地笑起来。王加法的脸腾一下红了,他觉得班里的同学认为他在作秀。于是,他脱口而出,“那好吧,我自己去云南支教半个月,把对孩子们的欠缺补回来!”同学们很吃惊,没想到王加法有这个想法;王加法自己也很吃惊,这种想法是突然冒出来的,他自己以前从没有想过。这时,班里响起一阵掌声。课程结束后的第三天,王加

7、法就起程去了贵州。前两天他一直在网上查,最终确定选择毕节市黔西县雨垛镇紧口坡小学。王加法下了飞机,直接乘大巴上贵遵高速,再走贵毕高速,下了高速,到达黔西县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他找了一家小宾馆住下,洗了脸,就到街上去找吃饭的地方。他实在觉得无聊,就刷起微博来。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程琳的问话:加法,你真去贵州了!王加法一边继续刷,一边庆幸自己真来了,如果不来贵州肯定会被那些人耻笑的。第二天一早,他就到汽车站搭上一辆去雨垛镇的破中巴车。出县城不久就进入了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车子进入平坦地段,就见到每隔一段都会有一个标语,比如“少生孩子多养猪”“没有女孩,就没有男孩”“要致富,少生孩子是条路。”王加法看

8、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晚饭是在周支书家吃的。吃过晚饭,周支书领着王加法到村外的小学去。学校在村外两里多路的一个平坡上。说是学校,其实就一个两层小木楼。木楼没有电,支书才点着蜡烛。烛光下,木楼显得更破,让人觉得随时都有倒塌下来的危险。下面是两间教室,楼上也是两间,通过摇摇晃晃的梯子爬上去,见上面和下面一样是很矮很旧的几张小桌子和几张长板凳。在二楼的窗前站定,周支书终于开口了,他很高兴地说,“王老师,你来了真好。这里的老师去城里看病快二十天了,娃儿们天天在这里疯玩!”接着,他介绍说,这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共有21个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平时,二三年级一个课堂,四五年级一个课堂,一年级单独上。这

9、里的条件是艰苦的,信息是闭塞的,可这里的教学生活给王加法带来从没有过的快乐。孩子们对知识是那样渴望,对他是那样信任。从他们纯真的眼神里,王加法觉得自己变了。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他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被教育者,孩子们教会了他怎么安守宁静的生活,怎么才有一个快乐的心态。王加法本来计划半个月就要走的。可去县城住院的苗老师还要一个周才能回来。看着周支书和孩子们挽留的眼神,王加法就留了下来。这些天夜里,他想了很多,也改变了许多想法,可他最迫切的愿望是尽快离开这里。班上同学一个打火机的钱就足够全校一年的费用,他要到北京帮助这些孩子募到一笔钱和一些必须品,然后再送回到这里。每当睡不着的时候,他就打开手机,翻

10、看自己拍下的那一百多幅照片,回想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苗老师终于回到了紧口坡。王加法决定第二天就走。临行前一天,他跟周支书和苗老师说,明天一早就出发,赶在孩子们来上课前。因为,他实在不忍看到孩子们与他分别的场景。那天晚上,周支书弄来了一瓶烧酒,一定要陪王加法喝几杯。王加法喝得有些多,提出明天一早就让周支书送他到镇子上,一定要赶到孩子们上学之前。周支书很动情,眼睛潮湿地点着头。太阳还没露脸,山道上湿漉漉的,不时有鸟儿飞鸣着掠过。这是唯一通往山外的路,这条路连接着山里人的多少梦想啊!王加法坐在周支书的摩托车上,有些悲壮,有些难过。(选自当代2014年第4期之总裁班,有删改)【注】文中的王加法

11、是一名律师,他抱着“与精英成为同学”以拓展自己业务的目的,贷款报名,参加了号称“总裁班”的一个所谓的研修班,成为那些企业总裁或政府官员的同学,当然,也成了班上最没钱、没地位的人。1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王加法的脸腾一下红了”,既写出了王加法内心的窘迫,也表现了他经济状况不如别人而在内心产生的敏感,交代了他在班集体遭到孤立的处境。B. 文中写王加法赴雨垛镇的路上看到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只暗示了当地经济上的落后。C. 小说结尾写王加法“有些悲壮,有些难过”,“悲壮”是因为历尽艰难做了自认为有意义的事,难过是因为对山里孩子的牵挂。D. 小说成功地表现了环境

12、对人物性格的巨大影响。贵州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触动了王加法的心灵,也影响和改变了王加法的行为和性格。E. 小说通过写主人公王加法的一次人生历练来反映社会现实,又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引发人们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18. 王加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9. 小说以“补”为题,是出于哪些方面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从文章主题、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任选一方面加以探究。参考答案:17. EC 18. 有虚荣心。虽经济不宽裕,但为了不被同学笑话而补交捐款,甚至为了证明自己而去支教。有爱心。到了贵州以后,真诚服务,奉献爱心。有责任心。本来计划半个月就回去,

13、却仍坚持工作到苗老师回校;决心为农村孩子解决问题。 19. 示例一:从文章主题上,表达了现代人急需补全精神生活的主旨,突出了对爱心的呼唤。王加法“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被教育者”在奉献的同时,自己的内心得到了补救。小说以“补”为题告诉人们一个人生哲理:造福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将收获快乐与幸福。当代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贫富悬殊的现象,只有大多数富人都不再俯视穷人时,我们才能够实现和谐、文明的中国梦。示例二:从形象塑造上,主要考虑王加法作为班上“最没钱、没地位的人”,本想以补交捐款来赢得自尊,但却在支教过程中找到了心灵上的慰藉。17.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项“交代了他在班集体遭到孤立的处

14、境”推断不恰当;B项“只暗示了当地经济上的落后。”理解错误,表达的是知识意识的落后;D项中“也影响和改变了王加法的行为和性格”文中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学*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

15、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19. 试题分析:本题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题干问的是“小说以补为题,是出于哪些方面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从文章主题、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任选一方面加以探究。”,答题关键词“文章主题”“ 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