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1318158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满足,且导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A(1,+) B(e,+) C(0,1) D(0,e) 参考答案:D2. 函数f(x)=,若f(a)=0,则a的所有可能值组成的集合为()A0B0, C0, D, 参考答案:C【考点】3T:函数的值【分析】当1a0时,f(a)=cos(?a2)=0,当a0时,f(a)=ea1=0,由此能求出a的所有可能值组成的集合【解答】解:f(x)=,f(a)=0,当1a0

2、时,f(a)=cos(?a2)=0,由1a0,解得a=;当a0时,f(a)=ea1=0,解得a=0综上,a的所有可能值组成的集合为0, 故选:C3. 已知经过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参考答案:D4. 已知命题p:若,则;命题q:若,则.在命题;中,真命题是( )A. B. C. D. 参考答案:A【分析】先判断出命题简单命题、的真假,再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性原则来判断各命题中的复合命题的真假。【详解】若,则都有,所以命题真命题;若,则与只是模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所以命题为假命题.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原则,为真,为假,为真,为假,则正确,故选:A。【点

3、睛】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真假性的判断,解题时要先判断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结合复合命题真假性的原则来进行判断,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5. 下列函数中,最小值是4的是( )A. B.C., D.参考答案:D略6. 中,若sin2A+ sin2B sin2C,则的形状是( ) A钝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锐角或直角三角形参考答案:A略7. 执行右图中的程序,如果输出的结果是4,那么输入的只可能是( )。A B 2 C 2或者4 D 2或者4参考答案:B略8. 观察下列数字的排列规律:,则第个数字是( ) A.2 B.1 C.0 D.非以上答案参考答案:A略9. 已知命题p与命题q,

4、若命题:(p)q为假命题则下列说法正确是()Ap真,q真Bp假,q真Cp真,q假Dp假,q假参考答案:C【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由已知中命题:(p)q为假命题,结合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真值表,可得答案【解答】解:若命题:(p)q为假命题,则命题(p),q均为假命题,故命题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故选:C10. 随机变量B(100,0.3),则D(3-5)等于 ( )A62 B84 C184 D189参考答案:D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记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的值为 参考答案:7【考点】程序框图【分析】根据题意,模拟

5、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n,S的值,当n=8时,退出循环,输出的S的值为7【解答】解: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如下;S=0,n=0,执行循环体,S=0+=0,不满足条件n6,n=2,S=0+=1,不满足条件n6,n=4,S=1+=3,不满足条件n6,n=6,S=3+=5,不满足条件n6,n=8,S=5+=7,满足条件n6,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7故答案为:712. 当时,有,则a=_.参考答案:1【分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复数相等的条件列式求解a值【详解】(1i)(a+i)(a+1)+(1a)i ,1a=0,即a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

6、算,考查复数的分类,是基础题13. 已知,试通过计算,的值,推测出_参考答案:14. 已知f(x)是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当x(0,2时,f(x)=2x1,函数g(x)=x22x+m如果对于?x12,2,?x22,2,使得g(x2)=f(x1),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5,2【考点】指数函数综合题;特称命题【分析】求出函数f(x)的值域,根据条件,确定两个函数的最值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f(x)是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0)=0,当x(0,2时,f(x)=2x1(0,3,则当x2,2时,f(x)3,3,若对于?x12,2,?x22,2,使得g(x2)=f(x1),则等

7、价为g(x)max3且g(x)min3,g(x)=x22x+m=(x1)2+m1,x2,2,g(x)max=g(2)=8+m,g(x)min=g(1)=m1,则满足8+m3且m13,解得m5且m2,故5m2,故答案为:5,215. 过椭圆的左焦点引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若,则此直线的方程为 _参考答案: 16. 对于任意的,若函数,满足,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当时,试比较与的大小关系 。参考答案:略17. 如图,由编号,(且)的圆柱自下而上组成其中每一个圆柱的高与其底面圆的直径相等,且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圆柱,上面圆柱的高是下面圆柱的高的一半若编号1的圆柱的高为,则所有圆柱的体积的和为_(结果保留)参考

8、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条件:和条件:,请选取适当的实数的值,分别利用所给的两个条件作为、构造命题“若则”,并使得构造的原命题为真命题,而其逆命题为假命题,则这样的一个原命题可以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这一命题是符合要求的命题参考答案:19. 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侧面ABB1A1,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ABB1A1为菱形且ABAA1=60,D为A1B1的中点()记平面BCD平面A1C1CA=l,在图中作出l,并说明画法(不用说明理由);()求直线l与平面B1C1CB所成角的

9、正弦值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法一:延长BD与A1A交于F,连接CF交A1C1于点E,则直线CE(或CF)即为l法二:取A1C1中点E,连接ED,CE,则直线CE即为l()取AB的中点O,以O为原点,分别以OA,OA1,OC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直线l与平面B1C1CB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方法一:延长BD与A1A交于F,连接CF交A1C1于点E,则直线CE(或CF)即为l方法二:取A1C1中点E,连接ED,CE,则直线CE即为l()取AB的中点O,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则COAB,CO?平面ABC,底面ABC侧面ABB1

10、A1且交线为AB,所以CO侧面ABB1A1又侧面ABB1A1为菱形且,所以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1OAB以O为原点,分别以OA,OA1,OC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0),B(1,0,0),则A1C1中点设平面B1C1CB的一个法向量为=(x,y,z),则,取y=1,得设直线l与平面B1C1CB所成角为,则sin=|cos,|=,即直线l与平面B1C1C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0. 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直线与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是,点在轴上的射影恰好是椭圆的右焦点,另一个焦点是,且。(1)求椭圆的方程;(2)直线过点,且与椭圆交于两点,求的内

11、切圆面积的最大值。参考答案:解:(1)设椭圆方程为,点在直线上,且点在轴上的射影恰好是椭圆的右焦点, 则点为。-1分,而为,则有则有,所以 -2分又因为所以 -3分所以椭圆方程为: -4分(2)由(1)知,过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则的周长为,则(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当的面积最大时,其内切圆面积最大。 -5分设直线方程为:,则-7分所以-9分令,则,所以,而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取等号,即当时,的面积最大值为3,结合,得的最大值为-12分略21. 已知函数(1)若函数在处有极值为10,求b的值;(2)对任意,f(x)在区间(0,2)单调增,求b的最小值;(3)若,且过点(2,0)能作f(x

12、)的三条切线,求b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 (2) (3) 【分析】(1)根据列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的值.(2)依题意得对,当恒成立,构造函数,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再构造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得,由此求得的最小值.(3)当时,设出切点的坐标,利用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列方程并化简,构造函数记,根据过点,能作的三条切线可知有三个零点,利用的导数求得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由此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依题意:,由解得:,或;经检验当时无极值点,当时函数在处有极小值,故,(2)对,当恒成立记,又设,当时,的最小值为,(3):当时,设切点为,则切线斜率为,记,过点能作三条切线等价于有三个零点正负正增减增令,即,【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已知极值点求参数,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切线问题,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综合性较强,属于难题.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