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学时数:68学时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编写日期:2009-09-01执笔人:周筱瑾审核人:审定人:检放教研室制订(修订)《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68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12学时)总学分:适用专业:影像技术专业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二、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三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供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教学 用,是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内容可通过讲课、实习或其他方式进行教学三、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学成像设备的原理、技术和成像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 法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成像的手段和方法,掌握X线照片影像、数字X线成像、CT成像、MR 成像、US成像的原理,掌握获得优质影像的条件,掌握影像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物理(2)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摄像技术基础四、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医学影像成像概论(一)目的1. 了解现有影像成像技术;2. 认识本科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重点部分;(-)教学内容一、 医学成像发展历程二、 各种成像简介概念、医学上的应用、适用性三、 医学影像展望技术难点、热成像、微波成像、其它成像教学重点:本课程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重点部分教学难点:无第二章放射物理基础第一节X线产生和性质了解:X线产生、X线发现掌握:X线管焦点及特性、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X线的木质和特性熟悉:X线的量与质、X线产生效率第二节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了解:电子对效应熟悉:相干散射第三节X线的衰减规律掌握:单能窄束X线的衰减规律、X线通过人体的衰减规律、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了解:宽束X线的衰减规律熟悉:连续X线的衰减规律第三章X线成像理论第一节信号理论掌握:信号的描述、信号系统的描述了解:信息理论熟悉:无第二节 信号检测与ROC解析掌握:ROC解析的基本原理、ROC曲线的制作方法、ROC曲线评价指标与临床应用、ROC 解析的特征参数了解:ROC解析的应用意义、ROC曲线的种类第三节影像的频率响应特性掌握:空间频率和调制度、点扩散函数、线扩散函数、卷积计算成像、光学传递函数了解:X线成像系统的非线性及其线性变换、单脉冲函数傅氏变换的物理意义、调制传递 函数的测试与应用熟悉: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第四节噪声特性掌握:影响噪声的因素、噪声特性了解:噪声的概念第五节噪声的等价量子数和晨子检出效率掌握:NEQ和DQE在放射成像系统中的物理意义了解:用NEQ和DQE评价成像性能的原因熟悉:屏-片系统的NEQ和DQE第四章模拟X线成像第一节X线影像的形成掌握:X线影像的形成与显示了解: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采集与转换熟悉: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第二节X线影像的采集掌握:增感屏、医用X线胶片、屏•片组合第三节 构成X线照片影像的基本要素掌握:密度、对比度第四节X线影像清晰度掌握:分辨力、模糊度、散射线了解:影像失真熟悉:影像噪声第五章数字X线成像第-节数字图像基础知识掌握:模拟与数字、数字图像、数字成像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图像的形成熟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掌握:成像板、成像基木原理了解:影像处理、影响CR影像质量的因素熟悉:影像信息存储、成像特点第三节数字X线摄影掌握:直接型平板探测器、间接型平板探测器了解:多丝正比电离室型X线摄影熟悉:图像校正简介第四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掌握:原理与方法、工作方式、后处理技图像质量第五节 数字X线影像质量掌握:数字图像质量评价了解:影响数字成像质量的因素第六节计算机辅助诊断应用简介掌握:计算机辅助诊断概念、发展了解:乳腺疾病中的应用、胸部数字影像中的应用第六章CT成像第一节成像原理掌握:成像原理、CT值与灰度了解:CT发展历程熟悉:CT发展方向第二节扫描方式与数据采集掌握:扫描方式了解:数据采集方法熟悉:数据采集原则第三节CT图像重建掌握:图像重建方法了解:数理基础第四节CT图像后处理掌握:显示功能处理、二维重建、三维重建、容积再现了解:最大密度及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显示熟悉:测量兴趣区域、仿真内镜第五节CT图像质量掌握:CT成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CT图像质量参数熟悉:无第七章磁共振成像第一节磁共振物理基础掌握:原子核的白旋与磁矩、静磁场中的白旋核、磁共振现象和磁共振条件了解:磁共振的宏观描述熟悉:饱和现象第二节弛豫和共振信号的检测掌握:弛豫、磁化强度矢量M的弛豫过程了解:布洛赫方程及其应用、自由感应衰减信号检测熟悉:弛豫的生物学意义、磁性核的特性第三节磁共振成像掌握:梯度场、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了解:磁共振成像法熟悉:梯度脉冲的相位效应第四节磁共振成像序列掌握:自旋I口I波序列、反转恢复序列了解:脉冲序列的基本概念、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熟悉:梯度自旋回波序列、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第五节磁共振流体成像掌握:TOF MRA的原理了解:PC MRA熟悉:CE-MRA第六节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掌握:MR图像质量参数了解:提高图像质量的特殊技术熟悉:MRI参数优化第八章超声成像第-节超声的传播掌握:超声多普勒现象了解: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熟悉:超声的衰减第二节超声探测的物理基础掌握:超声的发射与接收了解:超声脉冲回波成像原理第三节超声成像系统工作原理掌握:B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诊断仪、超声多普勒成像系统了解:其他超声成像第四节超声医学图像质量掌握:图像质量参数、质量控制了解:临床诊断的强度与安全剂量学时分配表章节内 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第一章医学影像成像概论22第二章放射物理基础8210第一节X线产生和性质2第二节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第三节X线的衰减规律2第三章X线成像理论1010第一节信号理论2第二节信号检测与ROC解析2第三节影像的频率响应特性2第四节噪声特性2第五节噪声的等价昂: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2第四章模拟X线成像828第一节X线影像的形成2第二节X线影像的采集2第三节构成X线照片影像的基本要素2第四节X线影像清晰度第五章数字X线成像1028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知识2第二节计算机X线摄影2第三节数字X线摄影第四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第五节数字X线影像质量o第六节计算机辅助诊断应用简介第六章CT成像8210第一节成像原理2第二节扫描方式与数据采集2第三节图像重建2第四节图像后处理2第五节图像质量第七章MR成像8210第一节核磁共振物理基础2第二节弛豫和共振信号的检测9第三节磁共振成像第四节磁共振成像序列第五节磁共振流体成像2第六节磁共振的图像质量第八章超声成像628第一节超声波的物理性质第二节超声探测的物理基础2第三节超声成像系统2第四节超声医学图像质量2合计561268五、 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利用实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以及最终熟练使用现代医学成像装 置,并从物理原理角度,透彻掌握成像装置的原理、方法和成像理论。
六、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大班理论课教学及小班实验课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录像、挂图等 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方法及多种教学手段;七、 考核与成绩评定1、 考核目的:巩固学习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2、 考核形式: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3、 主要考核内容:基础知识4、 考核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5、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八、 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第一版李月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参考教材:1. 《X线摄影学》第二版袁聿德主编19992. 《The principle of medical imaging》3. 《医学影像物理学》第二版张泽宝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核磁共振成像学》第二版 俎栋林 主编2003执笔人:谢银勋审核人:周筱瑾(盖章)2009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