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没有研究人力资本问题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6.53KB
约12页
文档ID:251187127
马克思没有研究人力资本问题_第1页
1/12

          马克思没有研究人力资本问题                    [摘 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劳动力作了科学而全面的研究,但是,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范畴,不能因为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力,就认为马克思也研究了人力资本问题:同时,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宗旨,决定马克思不可能将劳动力当作人力资本来研究,而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看,并不存在研究人力资本问题的现实条件劳动力与人力资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既有共性义存在重要差异目前国内人力资本的研究中,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对人力资本已经作了科学的研究马克思的劳动力在实质是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力企业有两种资本,一是物质资本,二是人力资本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前者被称为不变资本,即不创造剩余价值,不发生价值增值的资本:后者被称为可变资本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将马克思研究的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划等号,将会模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严明的政治立场,也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严重曲解澄清马克思有没有研究人力资本问题,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恢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力,但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劳动力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构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范畴:因此,马克思对劳动力范畴作了深入、科学、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经典性的、革命性的结论,、但是,通观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并没有发现他提出了“人力资本”范畴,更没有看到他对人力资本所作的具体分析和研究钟朋荣在《经理人的人力资本归谁所有》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称为可变资本的就是人力资本这是对马克思可变资本理论的曲解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可变资本是指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不变资本是指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将可变资本看作资本,只是从资本家角度而言的:因为只有购买了劳动力商品,资本家的“物质资本”才能成为真正的“资本”,这时,在资本家的眼里,“人力”或可变资本与“物质资本”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从劳动者角度看,如果他的“人力”成了“资本”,那末,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除了通过交换可以获得他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外,还能够因劳动力的使用而获得价值增值,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与马克思的观点是根本不相符的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中所研究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与人力资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既有共性又存在重大差异的范畴。

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然基础是人的有机体,保持有机体的活力是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前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力这个概念下了一个经典性定义,即“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的《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出售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力的这个定义和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上看, 舀.先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上的,劳动能力离开了活的人体就不可能存在同样地,人力资本也是依附于劳动者身体上,离开人的活的机体,人力资本就无从存在其次,劳动能力只有在劳动时才能表现出来,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而不去劳动,其劳动能力就等于零同样地,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邯址《“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只有投入使用,在具体的经营活动等创造性活动中,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否则,人力资本就等于零:,再次,劳动能力既包括体力,也包括智力或脑力,即既包括体力劳动义包括脑力劳动人力资本尽管更多的是指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脑力”和“智力”,但是“脑力”和“智力”的形成总是以一定的体力为条件。

正因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部存在于人的有机体上,所以,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使用所产生效用的大小都受所有者个体因素的制约-劳动力的使用效果因劳动者对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不同而存在重大差别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样受其所有者对企业制度结构、分享企业剩余的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满意和接受程度的制约人力资本劳动力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首先,劳动力存在的时间比人力资本要长久得多、劳动力作为社会产生的主观要素,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即“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但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 而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前,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力在很长时期内并没有成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次.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在使用价值以及由此引起的产权特征上的差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意味着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的使用权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了买者,而所有权依然归劳动者所有 按照商品经济原则,由劳动创造的产品以及所创造的价值理所应当归买者即资本家所有:因此,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拥有的所有权,不能成为获得企业剩余价值的依据,而只是他获得相当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报酬即工资的依据。

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但是这种劳动属于复杂程度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主要是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企业制度,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现代企业中,物力资本离开这种人力资本将无所作为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的特别契约契约的当事人是独立的、平等的产权主体,都有权利从企业未来收益中获得自己的产权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已经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带有“合作”的性质,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对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仅是获得相当于“人力”价值的报酬的依据,而且是拥有企业部分剩余价值的依据再次,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在价值及其补偿方式上的差异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特殊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通过出售劳动力,以下资的形式获得补偿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决定,尽管目前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是,既然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拥有的并在决策和创新等活动中得到体现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形成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经验所需的主要不是必要的生活资料,那么,人力资本的价值构成中,主要是教育和训练费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必须不断地为接受再教育和再训练支付费用:所以人力资本的价值主要是由经常的且数额较大的教育和训练费用构成,我们町以把这些费用看作是对“人力”的投资 这决定厂人力资本价值主要不是从出卖的“人力”所获得的必要的生活资料或下资来补偿,相反,它主[来自WwW.lw5u.cOm]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分享企业的部分剩余得到补偿。

这正是“人力”之所以具有“资本”属性的依据:正因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具有共性,所以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或劳动力商品的理沦足我们研究人力资本的理论基础,也因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具有差异性,所以不能因为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力就认为他研究了人力资本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宗旨决定了马克思不可能研究人力资本问题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辩证的、抽象的方法和近乎完美的逻辑推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中心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这个庞大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中,一方面,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遵循着一个宗旨,这就是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并进而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关系以及资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的《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出售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力的这个定义和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上看, 舀.先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上的,劳动能力离开了活的人体就不可能存在同样地,人力资本也是依附于劳动者身体上,离开人的活的机体,人力资本就无从存在。

其次,劳动能力只有在劳动时才能表现出来,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而不去劳动,其劳动能力就等于零同样地,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邯址《“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只有投入使用,在具体的经营活动等创造性活动中,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否则,人力资本就等于零:,再次,劳动能力既包括体力,也包括智力或脑力,即既包括体力劳动义包括脑力劳动人力资本尽管更多的是指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脑力”和“智力”,但是“脑力”和“智力”的形成总是以一定的体力为条件正因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部存在于人的有机体上,所以,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使用所产生效用的大小都受所有者个体因素的制约-劳动力的使用效果因劳动者对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不同而存在重大差别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样受其所有者对企业制度结构、分享企业剩余的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满意和接受程度的制约正因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具有共性,所以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或劳动力商品的理沦足我们研究人力资本的理论基础,也因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具有差异性,所以不能因为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力就认为他研究了人力资本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宗旨决定了马克思不可能研究人力资本问题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辩证的、抽象的方法和近乎完美的逻辑推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中心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这个庞大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中,一方面,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遵循着一个宗旨,这就是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并进而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得出了剥夺者终将被剥夺的革命性结论另一方面,马克思运用了一系列范畴[来自Www.lw5u.Com]来阐述他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范畴体系在这个范畴体系中,劳动力这个范畴居于关键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及剩余价值的秘密时认为,正因为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了资本家,货币才具备了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才有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因为劳动者将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就意味着“从他进入资本家的工场时起,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就属于资本家了而劳动力“这个独特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即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归资本家所有的新价值,除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外,还有一个剩余价值因此,货币购买到了劳动力商品,就有可能转化为资本,这就是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那么,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否有一部分归他们自己所有?仅仅从马克思在下列两个方面的论述中,就足以使我们看到,马克思是持否定观点的。

首先,在阐述资本主义工资理论时,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工资是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之后,指出,“劳动的价值只是劳动力的价值的不合理的用语”,“:劳动的价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即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因此,雇佣工人的“工资”或所获得的“报酬”在马克思那里仅仅是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或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在劳动力价值之外,雇佣工人不能获得任何“剩余”的价值其次,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占有者以后他还必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分为不同的部分它的各个部分归不同类的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