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瓷器的器型、纹饰特征 清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日暮, 也是中国传统瓷器在两千年瓷器长河中的最后绝响, 它溅起的浪花在三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光彩夺目, 尤其是康乾盛世创造的辉煌, 今日更是难以逾越令人遗憾的是康乾盛世以后, 中国瓷器的光芒逐渐被海外如日本等国所遮掩, 成了名副其实的“ 瓷器帝国的落日” 清代景德镇独领中国瓷业风骚, 充分展示了“ 瓷都”的特有魅力如果将清代瓷器分成两个时期, 那顺治( 1 6 4 4 - 1 6 6 1 ) 、康熙( 1 6 6 2 - 1 7 2 2 ) 、雍正( 1 7 2 2 - 1 7 3 5 ) 、乾隆( 1 7 3 5 一1 7 6 5 ) 为第一时期顺治在位的时间仅为1 7 年, 加上瓷业停顿, 所烧瓷器不多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 “ 国朝建厂造陶, 始于顺治十一年, 奉造龙缸…… 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等督造, 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 …… 亦未成 顺治的瓷器纹饰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 也有植物和山水等人物多为仕女或文会图动物多见瑞兽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顺治时期的顺治十四年款的青花人物碗和顺治庚子年款的青花云龙纹瓶。
从造型上看, 顺治时期的瓷器以盘和瓶为多盘为撇口、圈足瓶以直筒瓶较为普遍康熙朝以后, 由于“ 官搭民烧” 、“ 督陶官” 、“ 御窑厂” 等制度的实行, 瓷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康熙时期的主要器物有碗、盘、壶为大宗, 还有杯、盒、洗、炉、笔筒、罐等在民窑烧造的瓷器中能见到大件的瓶和尊等器物尊和瓶的造型较顺治朝丰富, 在器型上,也以仿前朝的为多, 如仿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 但较多见的还是仿宣德和成化也有仿青铜器的造型康熙朝瓷器的纹饰主要以龙、凤、花卉、松、竹、梅等为主, 也有人物、民间故事和文字诗词等题材人物图案主要有《八仙》、《竹林七贤》、《三国演义》、《水浒传》、《多子图》、《西园雅集》、《群仙祝寿》、《刀马人》等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珐琅彩瓷和粉彩瓷最为惹眼雍正器型多沿袭前朝, 也有一些创新如瓶类, 出现了多种造型, 从感觉上看, 总体显得比康熙朝的瓷器柔美和温婉也比较多见仿前朝的器物, 如仿哥窑、官窑、成化窑等纹饰主要有人物、花卉、瑞兽、动物、窑变、云龙纹、缠枝纹、文字、山水等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雍正斗彩花卉纹扁壶, 高2 6 . 7 厘米, 直口、圆扁腹、双耳、椭圆形圈足。
满身装饰花卉, 有荷花、桃花、菊花、牡丹、缠枝纹等, 色彩艳丽富贵, 做工精细, 堪称上品有人将乾隆时期说成是中国瓷器的集大成时期, 一点也不为过乾隆时期, 无论是器物的造型、釉色、制作工艺、纹饰、品种等, 都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从器型来看, 主要有各种各样的杯、盘、碗、盏、碟、瓶、罐、缸、盂、盒、尊、盆、觚、壶、各种象生瓷等, 形态各异, 数量巨大纹饰也是丰富多彩, 山水、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均发挥到了极致装饰手法也综合了前朝的多种工艺: 贴花、刻花、印花、雕花、镂空、堆雕、彩绘等有些瓷器是多种装饰工艺的结合嘉庆以后是清朝瓷器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嘉庆( 1 7 9 6 - 1 8 2 0 ) 到宣统( 1 9 0 9 - 1 9 1 1 ) 的一百余年是中国瓷器的衰落期嘉庆时期, 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 不思进取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 改由地方官员兼管, 嘉庆后期开始, 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嘉庆一朝经历2 4 年, 景德镇制瓷己明显不如乾隆朝该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 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 大清乾隆年制” 。
直至嘉庆四年, 乾隆“ 驾崩” 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 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 创新之作极少, 除传统器型外, 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 缺乏创新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 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此时珐琅彩已停烧, 粉彩装饰盛行“ 百花不露地” 的手法, 也称“ 万花锦” 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 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清朝统治, 至十八世纪末叶[来自www.lw5u.CoM]明显开始走下坡路道光时期的陶瓷业随着国势衰退, 其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 产品质量亦不如从前道光一朝经历3 0 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 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 鸦片战争” 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胁御窑厂虽未停烧, 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 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 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 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 一种六字款 大清道光年制” 一种是“ 慎德堂制” 款器。
从制作品看, 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 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始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 相对易制作因而理所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 “ 慎德堂制” 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 慎德堂制” 官窑款似乎[来自wWw.Lw5u.coM]更值得后人珍视该朝烧造了许多“ 嶰竹主人” 款少量为“ 嶰竹” 款的瓷器, 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 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 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 尤其是粉彩) 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道光瓷器的造型特点比较明显一是外型比较笨拙,缺乏灵性; 二是线形不够圆润, 板滞生硬; 三是足脊多不平整装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有形无神, 构图零乱, 线条纤弱咸丰时期, 国力衰败至极, 连年兵变, 百业俱废陶瓷业也难逃厄运, 所以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很少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 咸丰元年、二年, 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包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
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 在瓷器上写过“ 太平天国” 年号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但制作粗俗, 质量低下从总体看, 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 则多带有一点同治、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 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同治一朝经历了1 3 年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 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 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青花精品极少见, 多数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 使用一种“ 洋蓝” , 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 用线软弱散乱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宣统一朝经历了4 年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存量有限, 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从传世品看, 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 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 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 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 研究新法, 技术上有所提高, 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 支撑不了而归失败。
所以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 至今成为稀品宣统瓷器量少, 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 胎壁轻薄均匀, 坯釉结合好, 烧结程度较高, 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 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 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总体上来看, 清朝瓷器的造型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①属于饮食器、盛器和日用器的主要有杯、盘、碗、盅、碟、壶、罐、洗、缸、盒、盆、烛台、桌、凳、枕等② 属于陈设和玩赏器的有瓶、尊、觚、插、屏、花托、鼻烟壶、蟋蟀罐、棋具、象生瓷和各种瓷雕等③ 属于文房用品的有: 水盂、笔洗、砚台、笔筒、印盒、笔架、笔杆、墨床等此外还有一些祭祀用器和宗教用具等清朝瓷器的纹饰, 总体上看也可分成几大类: 吉祥瑞兽图案—— 松鹤、牡丹、仙桃、蝙蝠、喜鹊、鹌鹑、龙凤、石榴、游鱼、鸳鸯、麒麟、狮子等山水图案—— 主要吸收宋代院体画风和元代或清初“ 四王” 等画风, 也有西湖十景或园林景观等人物图案主要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婴戏图、耕织图等花卉图案以传统意义上的“ 四君子” —— 梅、兰、竹、菊和“ 岁寒三友” —— 松、竹、梅等为主也有喇叭花、牵牛花、缠枝花等此外, 常见有书法诗文, 显示出文雅风流之韵。
诸如《圣主得贤臣颂》《出师表》《滕王阁序》《赤壁赋》《兰亭序》等均可在瓷器上找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