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为倒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50KB
约7页
文档ID:251002800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为倒_第1页
1/7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为倒                    张颖 张艳/文森林生态补偿是生态服务市场化的关键问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偿标准的制定、标准制定的依据、标准制定的合理性等问题的讨论上本文主要通过对江西省瑞昌市的调查分析,探讨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科学制定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也为类似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基本情况瑞昌市是个县级市,位于九江市城区西部,全市土地总面积142311公顷,其中山地占67.2%,水面占7.5%,耕地占15.9%,其它占9.4%全市总人口45万,辖21个乡(镇、场、街道)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财政收入12.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9亿元,总量排名九江第二根据统计,瑞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30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4%,森林总覆盖率为54%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森林面积45926公顷,灌木林面积30196公顷,疏林面积2824公顷,无林地面积2265公顷,荒地面积1848公顷全市现有国营林场2个,国营苗圃1个,乡、村林场116个,经营面积0.8万公顷。

截止2011年12月5日,全市活立木总蓄积157.6万立方米,拥有4.23万公顷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的56%全市林业总产值3.23亿元,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2%,农村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生态林业用地将达到5.8万公顷根据((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2号),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省财政安排的公益林补偿资金(以下将两项资金合并简称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补偿对象为生态公益林的林权所有者及管护者,包括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森林公园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单位和个人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分为管护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2011年,中央补偿基金平均补助标准为75元/(公顷·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省级补助31.7万元201 1年江西省平均补偿标准为232.5元/(公顷·年),其中225元用于管护支出,7.5元用于项目支出管护支出用于生态公益林林权所有者及管护者管护公益林的劳务补助等支出项目支出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统筹安排,主要用于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林区道路维护与改造、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林业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及生态公益林管理经费。

课题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问卷分为以下几部分:受访者基本情况;受访者的森林营造与管护费用;受访者的意愿,包括受访者参与生态林保护的意愿及其期望的补偿标准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青山林场和大德山林场的5个乡(镇),又在每个乡(镇)分别选取2个村,共10个村521户农户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515份,有效问卷506份,有效率达98.25%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结果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受访者基本情况在受访者中,男性占77.5%,女性占22.5%; 25—40岁占12.6%,40—55岁占53.8%,55—70岁占32.4%,70岁以上占1%左右;在学历和职业中,小学及以下占3.6%,初中占56.9%,高中/中专占23.5%,大专占13 .4%,本科以上占2.6%;在职业中,林农占64.6%,农民占23.5%,其他占11.9%;在家庭年均林业收入中,收入小于5000元的占71. 7%,5000~10000元的占13 .2%,10000 N15000元的占10 .1%,大于15000元的占4.9%;在林业收入中,21. 7%的收入来源于生态林补偿费收入,47.2%来源于林地租金收入,65.4%来源于林产品收入,16.4%来源于涉林劳务工资收入。

林业投入在对受访者的调查中,林业投入主要用于森林营造与管护在调查的506个样本中,年森林营造费用≤100元/公顷的,占20%. 100—150元/公顷的,占26.1%; 150~200元/公顷的,占45.3%;≥200元/公顷的,占8.7%在森林管护费用中,≤50元/公顷的,占19.8%. 50—100元/公顷的,占25.5%; 100—150元/公顷的,占45.5%}≥150元/公顷的,占9.3%在林业投入费用的使用中,52.8%的受访者主要用于农药除草、杀虫;29.8%的费用用于雇工;劳动工具和种苗分别占27.1%和25.7%补偿标准的意愿在对目前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接受状况调查中,44.5%的受访者基本接受目前的补偿标准,32.4%的受访者不能接受,12.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接受,少数人(12.5%)对现行补偿标准完全不接受在对期望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调查中,40.7%的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高于350元/(公顷·年),35.2%的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是250—350元/(公顷-年),19.2%的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是150—250元/(公顷·年)之间,仅有4.9%的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低于150元/(公顷·年)。

另外,在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受访者生活水平的影响的调查中,78.06%的受访者认为公益林建设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16 .21%的受访者认为无变化;5.73%的受访者认为公益林建设使生活水平降低2.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探究村民的家庭年均林业收入是否会影响他们对现行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接受程度,本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来分析被调查者的林业收入与接受程度的关联性结果说明,接受调查的多数人对于目前的补偿标准基本接受,不能接受的也占相对大比重,非常接受以及绝对不能接受的受调查者占小部分同时,不同林业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对现行补偿标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林业收入最高的受访者对于现行补偿标准的接受程度最低相反,林业收入最低的受访者的接受程度最高模型呈现出的结果是,越高收入的受访者满意程度越低,越低收入的受访者满意程度越高3.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将变量分为两组,第一组变量表示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有“性别”、“职业”、“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 “年龄”、 “家庭年均林业收入”;第二组表示受访者的林业投入及相关态度,有“森林经营费用支出”、“森林管护费用支出”、 “现行补偿标准可否接受”、 “期望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

赋值X,=“性别”,X2=“职业”,X3=“家庭人口数”,X4=“文化程度”,X5=“年龄”,X6=“家庭年均林业收入”同样,赋值Yl=“森林经营费用支出”,Y2=“森林管护费用支出”,Y3=“现行补偿标准可否接受”,Y4=“期望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具体模拟过程略通过对模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在森林经营费用支出方面的意愿普遍高于女性;年龄越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也越高;森林经营费用支出及森林管护费用支出在此都对受访者的受偿意愿起正向作用,费用花费越高,期望的补偿标准也越高为了进一步研究“家庭人口数”、 “文化程度”、 “森林经营费用”、 “森林管护费用”与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家庭年均林业收入”与期望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还计算了标准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1)家庭人口数与期望补偿标准负相关,也即家庭人口越少,期望的补偿标准越高,这似乎与常理不符但实地调查访谈发现,家庭人口越少,按人口所分配的森林面积也越少,从而获得的补贴也越少,进而所期望的补偿标准越高 (2)文化程度与期望的补偿标准正相关,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对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高,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越高。

3)家庭年均林业收入与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成正相关,说明家庭年均林业收入越高,期望的补偿标准越高,印证了“收入越高,对于森林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越高”的假设4)森林营造费用与受访者的期望补偿标准正相关,说明森林营造费用越高,受访者期望的补偿标准也越高5)森林管护费用与受访者的期望补偿标准正相关,表明森林管护费用越高,受访者的期望补偿标准也越高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不同,对期望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性别、年龄、家庭林业年均收入、家庭人口数、文化程度高低等,具体来说:(1)性别、年龄、生活水平状况是影响受访者意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性别相对影响较大,这也反映了性别不同,在生态林保护活动中的受偿意愿也不同另外,家庭人口的多寡、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于受访者意愿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再次,受访者家庭年均林业收入状况与林业投入也对受偿意愿影响比较大2)男性在森林经营费用支出方面的意愿普遍高于女性;年龄越高者,期望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也越高;家庭人口数与期望补偿标准呈现负相关,这似乎与常理不符,但却是因地而异;文化程度越高,受偿意愿更高;家庭年均林业收入越高,受偿意愿越高;森林营造费用、森林管护费用,与受访者的期望补偿标准均呈现正相关。

总之,这些调查分析结果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也可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一在制定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时更应关注老百姓的意愿,以便调动他们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本文受国家林业局“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林业财政政策研究”项目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