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后欧美国家养老政策变化探析 赵 阳(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 要: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给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经济的衰退带来了社会福利的缩水,尤其是养老政策改革面对这种情况,欧美国家针对养老政策进行了不同的变化从欧美各国的养老政策变化出发,来探究后危机时代养老政策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养老政策改革的启示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公共养老金;私人养老金C913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4)25-0104-02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风靡欧洲各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危机爆发后,欧美各国福利支出与财政赤字之间矛盾加深,福利支出剧增,财政赤字扩大,失业率高等问题使社会福利制度面临困境,尤其是养老金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一、欧美国家公共养老金改革(一)欧洲:参数式改革和结构化改革并行1.欧洲地区参数式改革(1)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欧洲许多国家通过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来推迟领取养老金时间,以期缩短养老金给付期限,减少财务压力。
欧洲各国为了应对危机,开展了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2010年1月,西班牙决定从2013年开始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5岁延长至67岁;同年意大利政府宣布,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将向男性公务员看齐,从61岁提高至65岁;希腊议会也在2010年通过养老金改革法案,将希腊人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同年,法国议会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退休年龄提至62岁,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2)改革待遇计发方式许多欧洲国家都延长了计算待遇的时限法国公共养老金待遇计发依据,由最好10年的收入改为最好25年的收入;奥地利由最好15年增加至最好40年的收入;芬兰、波兰、葡萄牙、瑞典则以终身平均收入来计发养老金待遇一般而言,用于计算收入的时期越长,平均收入也就越低,计发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金待遇3)调整养老金待遇指数养老金指数是指依据物价或收入等的变化而调整养老金待遇,以维持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现行的改革多是将与收入指数挂钩转变为部分或全部与物价挂钩德国养老金指数是与净工资增长的税收以及社会保障缴费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在更加注重依据制度抚养率以及缴费和受益的关系来调整待遇2.欧洲地区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制度。
2008年3月,葡萄牙在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之外,建立了个人自愿退休储蓄账户制度罗马尼亚开始实施作为第二支柱的个人退休储蓄账户制度,以此来补充第一支柱现收现付型养老金制度2011年波兰政府对公共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在现收现付制下增设子账户,增加第二支柱个人账户的缴费,期望能够降低政府财政赤字二)美洲:侧重财务的可持续1.美国强调防止财务危机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保障税的稽核,增加社会保障税收;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第二支柱的各种私人部门退休金计划发展;同时美国对退休年龄进行了改革,自2010年起,美国领取退休金的年龄由原来的65岁增加到66岁2.加拿大养老金市场化投资及制度改革“加拿大养老金计划”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养老金投资上2010年,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养老金制度财务影响,实现财务可持续,联邦政府对“加拿大养老金计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2012年以后,60岁退休者领取养老金[来自Www.L]的数额不会减少,60~65岁者如果继续工作仍需要向制度缴费,65岁以上者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缴费;第二,提前或延迟退休的待遇调整办法发生变化2012年后,65岁提前退休者每提前一个月待遇减少0.6%(改革前是0.5%),而65岁延迟退休者每延长一个月待遇增加0.7%(改革前是0.5%),直至70岁。
2008年加拿大对魁北克养老金计划进行改革,从2008年12月31日至2012年1月1日,魁北克养老金制度接管破产企业的企业年金对接管的企业年金管理期限为5年,并保证提供按接管时金额计算的养老金待遇二、欧美国家私人养老金改革(一)欧洲国家应对危机的改革措施1.瑞士调整企业年金最低回报率标准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金融市场效益日益下滑为此瑞士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了强制型企业年金的最低回报率标准,由原来的2.75%降低到2%这一决定是瑞士政府在咨询劳工代表以及养老基金业内代表的基础上做出的2.芬兰调整养老金赔付比率2008年金融危机对芬兰金融市场以及私人养老基金冲击大,在此情形下,芬兰调整了养老金赔付比率,允许养老金管理者投资于一些缓冲基金,以提高其偿付能力水平,这一调整的时间期限为两年2010年又将调整期限延长至2012年底,并进一步放宽了对基金公司以及养老基金偿付比率的要求3.斯洛伐克可以选择退出私人养老金计划斯洛伐克对其强制储蓄账户进行改革,自2008年11月15日至2009年6月30日,强制储蓄账户制度的参与者可以选择退出该制度斯洛伐克强制储蓄账户制度建立于2005年1月,是第一支柱现收现付制度的补充,雇主为强制储蓄账户缴纳雇员工资总额的9%,雇员无须缴费。
雇员可以选择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参保,每年可以在基金公司之间转换一次改革后,若雇员选择退出强制性储蓄账户,可将账户基金转入到现收现付制度,并按相同的缴费年限计入其中二)北美地区养老金投资与监管变化1.美国养老金投资变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养老金市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为了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在养老金投资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降低养老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比例,2007-2009年间,美国用于股票投资的比例从59.6%下降至47.3%;二是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国债以及高评级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三是增加了对冲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投资比例2.加拿大加强对私人养老金的监管2009年10月,加拿大财政部对联邦政府管理的私人养老金制度提出了改革方案,改革目的主要是期望在金融危机下,通过加强对私人养老金的监管,以保障雇员及退休者养老金待遇的安全性[来自wwW.lW5u.coM]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加大对制度参与者的保护力度,设定偿付比率,即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比率要低于105%;减轻私人养老基金波动对DB型制度的影响;建立现代化的基金投资规则等在加拿大,私人养老金计划是自愿参加的,但必须在联邦或地方机关注册。
三、欧美国家养老金改革趋势分析(一)调整制度参数从欧美各国的改革动态来看,调整制度参数,尤其是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首要手段因为DC型积累制的脆弱性在于不能抵御货币变化的冲击,但可以从容应对人口变化的影响而DB型现收现付制的弱点是对人口的冲击较为脆弱,但具有良好的适应货币变化因素的功能决定现收现付制财务状况的参数是制度平衡运转的关键,即替代率、缴费率和赡养率任意参数的变化,都会对制度的财务平衡发生影响随着物质条件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的寿命预期大大延长了,这就意味着赡养率发生变化因此要维持制度运转,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二是通过调整制度参数让其恢复自我平衡通过欧美各国的改革可以发现,在参数式改革中,提高退休年龄最为普遍,调整待遇率和缴费率的改革比较谨慎参数式改革的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二)深化制度结构改革提高退休年龄等参数式改革目的在于试图降低财政支出并控制老龄化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只是临时性的措施,并不能彻底根除危机隐患而结构化改革则是治本的制度性改革DC型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将养老的个人责任与国家义务明确分开,中东欧新兴市场普遍引入个人账户和建立混合型制度,发达国家的改革中积极引进账户因素就是将养老责任开始向个人转移。
引入个人账户之后,不管账户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都是想调动参保人缴费积极性和部分转移国家财政责任的改革目标保留账户并彻底实行名义账户制是有效的替代性制度安排和可供选择的过渡性改革路线,既可以避免转型成本,又可以调动个人积极性,进而实现控制“老龄化成本”的制度目标三)强化市场作用,引入多责任供给主体在进行养老金改革中,引入多元福利理念非常必要,尤其是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化危机时,不仅要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强制性基本养老金是由国家提供的公共养老金,而自愿性的企业补充养老金则是由市场提供的私人养老金福利支出可以分为福利的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属于公共支出,而自愿性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属于私人支出发达的自愿性企业年金会大大弥补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和待遇率低下引发的福利水平困境发挥补充养老金的市场化作用,将部分政府责任向市场转移不仅可以缓解公共财政压力,还可以利用市场来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资金充裕但是这都是建立在私人养老金相关法律规范和监管严密的基础上四、欧美国家养老金改革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各国国情均不一样,但是欧美国家养老金改革的共同趋势也给我国养老政策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首先,养老水平必须和经济发展相一致经济发展始终是社会保障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石,尤其对养老政策而言,养老金的筹措、运营增值及发放的任何环节都是关键养老金涉及的替代率、待遇率、养老金财富总值等参数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和经济发张状况相挂钩其次,要避免福利水平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经济高增长时与经济危机来临时都容易诱发附加福利项目和提高水平的倾向经济繁荣时制定的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萧条时的适应性,高速增长时一定要预测到未来经济进入稳态后的福利刚性问题最后,要防止经济环境产生的错觉影响,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发展良好,但是人均水平较低因此,中国养老金水平的确定应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而不应该简单地就某一个具体指标向其他国家看齐参考文献:[1]郑秉文.从奥巴马医改看美国与欧洲福利制度差异性[J].红旗文稿,2010(8):35-36.[2]王雅婷,刘婉霜.欧债危机下欧美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启示[J].保险天地,2012(8):76-79.[3]郑秉文.2011养老金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