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

1518****09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10KB
约6页
文档ID:250426132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_第1页
1/6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1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  意思:前也怕、后也怕比方胆小胆怯 、顾虑许多  春秋时,有一年,晋国召集一些小国开会,郑国没有出席晋国怀疑郑国要投靠南方的大国楚国,于是打算出兵攻伐郑国  郑国得了消息,就给晋国去信说:“我们郑国地小势弱,对你们一直不敢怠慢,贡品礼物定期不断敬送但你们还要怀疑欺压我们郑国宁可灭亡,也不能一味忍受了古人说过,假如前头也怕,后面也怕,全身还有哪个地方不怕的呢?又说,鹿到生命紧急时,就无暇选择藏身之所了我们郑国临到要被灭亡时,也会像鹿一样随意找个躲避的地方,那就是只好去投靠楚国了,是你们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诗词  晋国见郑国看法强硬,一是不怕,表示要全力抗拒;二是万不得已时打算和楚国结盟,而不向晋国屈服晋国考虑,出兵不肯定对自己有利,便派员前往郑国,进行和谈了事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2  形容人害怕多疑,对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进,又不敢退,结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此典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春秋时,晋、楚两国相互争夺诸侯之长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南省原武县西)会合诸侯,但不见郑穆公(郑国介于晋、楚之间,当时是附属于晋国的),便以为郑君对晋图谋不轨。

  郑公子归生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的执政者赵宣子,说:“……我君(指郑穆公)在三年中,先后三次朝见晋君,我国虽小,但对晋国却已尽了最大的力气  现在你们晋国还认为郑国的表现不能让你们满足;这样,郑国只有亡国而已,不能再增加对晋国的礼节了  常言道:‘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隐’  郑国现在的境况就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担忧晋国攻击  一头鹿被人追逐的时候,是没有多余工夫选择庇护场所的  假如郑国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也会无暇去选择庇护场所了  晋君的'吩咐似乎是无穷无尽,这使得郑国没有再好的方法  我郑君也知道国家要灭亡了,因而只好积蓄全国的力气,在国境上等候晋国大军的光临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3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与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缘由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  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始终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对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

小国事奉大国,假如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  信中接着说:假如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吩咐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打算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究竟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吩咐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与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4  [成语拼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成语说明]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方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典故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成语故事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hù)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与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缘由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始终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对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

小国事奉大国,假如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假如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吩咐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打算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究竟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吩咐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与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5  wèi shǒ wèi wěi  春秋时期,郑国出于晋国与楚国之间,晋楚争霸常常打击与拉拢郑国一次晋灵公召集小国开会,郑穆公没有去,晋灵公想出兵威逼,郑公子归生知道后给晋灵公写信劝止,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假如被逼无奈就倒戈楚国,两国和谈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方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子小  瞻前顾后、瞻前顾后  无所畏惧、当机立断    ◎ 在铜陵,墨守陈规,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已为人嘲讽  ◎ 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垂头丧气,畏首畏尾,要擅长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