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艺术差异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91KB
约4页
文档ID:249205449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艺术差异_第1页
1/4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艺术差异    李欣桐摘 要:清朝康熙年间,是宫廷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康熙皇帝崇尚艺术,并重视西洋文化的学习,为该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与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中国本土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国画艺术大师,同时也有一批优秀的西洋画师流入中国其中,具有极高声望的宫廷画师郎世宁成为此中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以清朝康熙年间两位分属不同流派的画家——中国画代表禹之鼎的《双英图》以及西洋画代表郎世宁《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为例,就清中期艺术手法的差异对中国画与西洋画进行对比赏析关键词:中国画;西洋画;艺术差异:J205 :A :1005-5312(2017)27-0014-01一、文与质:中西画艺审美差异《论语·八佾》中“文”就是礼的外在形式,“质”则是礼的内在精神琴棋书画四艺中的画,又被称为中国画、国画因其自成系统的独特属性,在世界美学领域中都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地禹之鼎与郎世宁的作品在“文”与“质”上,具有极大的审美差异首先,禹之鼎,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肖像画名重一时,有白描、设色两种,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在《双英图》中,图中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细劲有力细节的刻画非常精细,敷色沉稳清丽,没有沉重之感。

笔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在图中可以发现,禹之鼎的用色淡雅素净,对于人物的神态捕捉准确,反倒是人物面部細节只用寥寥数笔进行勾画人物刻画实际上并不完全拘泥于人体解剖学,在形态上更加潇洒写意利用的也多数是柔软弧度较大的线条,凸显人物特征其次,反观郎世宁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在作品中,郎世宁将中国画技巧与西洋画古典技法相融合,人物面部细腻不失真实,真实中又带着些许浪漫的意味无论是细节刻画还是面部神态,都力求真实还原本幅作品,使用西洋的油画颜料,色彩厚重,背景处也敷色打底,不余空白人物为半身正面取景,面部明亮,似乎有一束柔和匀净的光线从对面漫射过来,使人像在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出二、意与象:中西画艺艺理异同就两位画家的作品来看,在这一时期,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的理念不同首先,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而西洋画就是忠实还原和再现的技法那么体现在绘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画擅长用线条勾勒。

中国画中有一种技法叫做“皴”,就是用线条进行勾勒比如树皮的纹路或者衣服的褶皱等,都用线条的勾画进行表现又比如人物面部,也是由线条进行区分而在西洋画中,很少用到线条进行勾勒表现,大多是使用光影进行区分,分界柔和,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分只有不用事物之间,才会有明显的边界;第二,中国画不重背景,而西洋画非常重视背景,对背景的刻画也是准确和细腻的比如中国画《冬梅》,只在画中画一支向上的梅花,其余留白都做背景,会给人留出以遐想的空间,画面不求满,讲究留白艺术而西洋画正好与之相反,凡画必有背景这也和两种画法的理念不同有关中国画讲究传神,而西洋画讲究写实写实,就一定要求背景刻画三、实与虚:中西画艺哲学思辨在人物绘画上,中国画并不讲究人体解剖学,但是在西洋画绘画当中,包括雕塑等艺术门类,都将人体解剖学当做一门必修学科,虽然艰难,但是还是要作为基础必修课进行学习在肌肉形态,动作变态等方面,为了力求逼真如实还原,绘画者要下极大地功夫进行学习而中国画更在意的是人物形态所传达出来的意向,和气韵,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中西方绘画究其流派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以及生活背景的不同但是无论哪种绘画技法、哪种艺术形式,只存在差异不存在优劣画师郎世宁能成为清朝代表画师,除了他自身技艺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集中西绘画精华为一体,虚实结合,才有了集大成的绘画体系,在绘画史上具有显赫地位参考文献:[1]王国维.人间词话[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2]朱光潜.谈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郭晓川.中西美术比较:中西美术史方法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endprint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