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49154631 上传时间:2022-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陈 宁摘要: 单亲家庭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单亲家庭子女的发展教育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尤其是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更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本文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关键词: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认识、情绪、情感、学业、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存在较大差异1。这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压力。据国家青少年犯罪调查组证实,青少年犯罪有不少比例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离家出走、流浪、自杀等事例中也有不少是单亲

2、家庭的孩子。通过对我院354名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有29名学生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占学生总数的8.19%。在这29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优秀;有6名学生成绩一般,不善交流,性格内向;有21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常旷课、逃学或者迷恋上网。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一、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由调查情况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方面与完整家庭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探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情感薄弱。由于父母离异或者缺位,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家庭亲情和温暖

3、缺失,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2。部分单亲大学生因家庭变故而表现出生活中不敢交往或在交往中多疑、戒备心强,听不进别人的劝导,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从而容易形成情绪的强烈波动导致情感上格外脆弱。单亲大学生受其家庭的心理创伤,在情感方面一般会表现出痛苦、自责、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嫉妒、孤独、冷漠、逃避等心理特点。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他们在群体活动中的交往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必然会对单亲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3。2.心理逆反。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爱的孩子,从心底里有一种被

4、抛弃的屈辱感,部分大学生表现为对社会有对抗情绪,难以与人合作,由此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这种认知失调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很容易诱发各类心理问题,形成各种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型的人格,甚至导致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往往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很不合群。3.行为偏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单亲大学生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也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

5、家庭的打击和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容易远离集体,与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发展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容易出现行为上的偏激。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对父母的憎恨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仇视身边的人,甚至仇视整个社会,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因而吵架、斗殴等社会不良现象在他们身上时有发生。4.心态消极。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产生消极心理。他们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整天郁郁寡欢,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由于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经历,单亲大学生大多表现为

6、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有烦恼自我承受,不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或表现为任性、自私、无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有些单亲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烦恼无从发泄,遇到问题缺乏信心,往往选择自暴自弃或自我发泄。二、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教育对策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们教师应关注以下对策。1.给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单亲孩子的爱的天平是失衡的。他们心中非常渴望爱。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经历过一段郁闷伤心,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时期之后,通常会进入一个极度渴望被关注的阶段,尤其是在步入新的大学生活的阶段。我们要用爱

7、心去陶冶,使他们领略人世间的可贵情感,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加以辅导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还是有人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如学生的生日,春节,中秋节等,我们给学生送去温暖的话语,节日的惊喜和特别的帮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建立心理咨询投送箱和单亲学生档案。倾吐、发泄是心理的需要。我们要给学生一些倾吐、发泄的驿站。可以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建立心理咨询投送箱既可以帮学生切实解决心理困惑,又可以免去他们当面叙述的尴尬,使他们畅所欲言,打开心结。另外,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深入调查单亲大学生的家庭情况,摸清单亲大学生的家庭状况有助于对学生的深入教育

8、。我们可通过一些表格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平时观察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深入谈话,主动与亲人联系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再将了解的情况记录下来,建立比较完善的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而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打下基础。在进行帮扶教育时,要重视方式方法,兼顾学生敏感的自尊心。3.用肯定、尊重和集体生活点亮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我们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学生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向师性”,关注学生主体,又要懂得学生的独立性,在

9、民主型教育与管理中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学校还要为单亲学生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条件,通过集体活动的合作,让单亲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得到帮助,满足交往需要4。单亲家庭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而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即使没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如可安排他们为班级同学发送信件、布置联欢会场地等,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对他们的需要,体现他们的价值,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生活的自信,在活动中体现其价值5。4.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勇于承担责任。由于这些学生生活中缺少亲情,周围的亲人都容易把他们当成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对他们过于宠溺、过多娇惯,对他

10、们应该做好而没有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的任务加以人为的“包容”,这会让他们形成惰性和依赖性6。而且,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对社会、对家庭不可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对自己也没有正确全面的评价,同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他们往往更加缺少辨析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意让他们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和家庭的某些决策,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责任感,甚至有意给他们创设勇于承担责任的事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他们尽到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适应社会和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地给予他们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5.社会重视,家庭关注,全方位共同努力。单

11、亲家庭的学生,多数心理会发生种种异常,喜怒无常、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易发怒、烦躁、固执己见、敏感而离群,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综上所述,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是任重而道远的

12、“爱心工程”,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注意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辅导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7。每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帮助这些受过心理创伤的孩子度过人生的低谷,迎接高处的阳光。参考文献: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聚焦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华就业网,2004.6,2009.10.3刘刚,齐宪磊,李守仁.浅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94-95.4徐晶.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的模式构建交往实践J.新西部,2008,(18):148-149.5郝江华.浅谈高等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27-129.6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浙江省青少年维权网,2008.2,2009.10.7陆莹.高校应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对策J.教育前沿,2008,(7):17-19.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