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赵家岗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9138737 上传时间:2022-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赵家岗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赵家岗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张家界市赵家岗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张家界市赵家岗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张家界市赵家岗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西溪的晴雨郁达夫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

2、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

3、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

4、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

5、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

6、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1)、下列关于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记叙了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雨中游西溪,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B、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C、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段的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D、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与雨中游西溪相同的笔法,描写了晴日游西溪的经历。E、作

7、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二者的相似在于洞箫声的幽咽和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2)、文章开头说“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6分)(3)、作者在表现雨中游西溪的野趣时,大量写景状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动静结合、拟人、比喻中任选两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4)、有人说,本文记叙的两次赏游,无论是雨中,还是晴日,都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8分)参考答案:(1)B、D(全对得5分,选对一个得2分)B、“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不

8、正确。原文中“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这是作者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D、作者前后的笔法不同,雨中游西溪主要为写景,晴日游西溪写人记事。(2)答: 参观古墓的“恐怖、不安”和静莲庵堂的清茶涤荡相映成趣;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般的闲情。(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满分,意对即可)(3)答案示例:动静结合: 车上所见之景,一派空明,不见水,不见山,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的一片,勾勒出一幅静态的西溪微雨图(1分);湖上的青山,“移上你的面前来”,以及西溪的少女

9、摇船又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1分),动静结合将西溪的野趣表现的淋漓尽致(1分)。拟人:一带湖上的青山,“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在作者笔下青山俨然一个顽皮的野孩子。(1分)描写出了游船在水中回环曲折荡漾的闲情雅致和湖水青山的风景的宜人。(2分)比喻:摇船少女在湖上身姿摇曳,和着咿呀的橹声,水波在湖面一圈圈的散去,有一圈圈的兴起,整个画面如同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1分)形象再现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西溪之景的柔和情调(1分)。(每点3分,答对其中2点得满分,意对即可)(4)答案示例:同意这一观点。微雨西溪图中,在微雨的背景下,营造了湿风吹冷、野草飘香的氛围,为全文营

10、造了朦胧素淡的诗意。(2分)游赏路上,天色是“阴阴漠漠的”,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气息”;高坐车上,所见的是“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绿绿”雨中山水图;乘船游览,又以一幅少女摇舟图叙写出摇船少女的风姿,竹西歌吹般的闲情,既让人感受到一种文人的浪漫情怀,又让人感受到悠然的诗意。(2分)(前两点针对雨中游西溪,扣住“微雨”、“雨中山水图”和“少女摇舟图”分析,意对即可)晴日西溪图中,午后斜阳里流连于弹指楼上,观景、挥毫、饮酒,晚烟中的洞箫,凡此种种,无不透露出闲情诗意;(2分)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勾勒出一幅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的夕阳芦荡图,营造了浓重的诗意氛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

11、的艺术感受。(2分)(后两点针对晴日游西溪,扣住“闲情”、“夕阳芦荡图”分析,意对即可)如答不同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12、。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

13、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

14、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1. 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B. 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C. 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D

15、.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D. 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3. 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

16、锦夜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B.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C. 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D. 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参考答案:1. D 2. C 3. A【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中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对让人不可思议原因的理解。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错误,“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