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49130935 上传时间:2022-0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周琳【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小儿疝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行小切口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并统计对比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小儿疝气;小切口治疗;传统手术;临床效果小儿疝气是儿科常见病, 是由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未能完全关闭导致腹腔内卵巢、网膜、小肠等进入鞘状突中, 从而出现疝气1。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

2、的主要手段, 传统手术一般选择腹股沟部位切口, 手术创口大, 出血多, 不利于术后恢复。由此, 作者对小儿疝气患者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 效果令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 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2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3例, 年龄6个月9岁, 平均年龄(4.51.5)岁;其中左侧疝气17例, 右侧疝气12例, 两侧疝气3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4例, 年龄9个月10岁, 平均年龄(4.31.4)岁;其中左侧疝气16例, 右侧疝气13例, 两侧疝气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3、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 2 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疝气的诊断标准2: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部坠胀、便秘、纳差等症状;体检时肿块压痛;好发于腹股沟区。1. 3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全身麻醉, 患儿取平卧位, 于腹股沟作长3.04.0 cm横向切口, 逐层分离皮下组织, 充分显露精索, 纵行切开疝囊, 并进行剥离;使用1号线对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 随后复位精索, 并进行止血处理, 使用无菌敷贴覆盖伤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持续35 d, 以预防伤口感染。观察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全身麻醉, 患儿取仰卧位, 于腹股沟韧带上侧作1.0 cm切口,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直至显露

4、精索, 寻找疝囊位置, 分离疝囊直至颈部, 并切开疝囊壁少许, 对其进行钝性分离。分离精索膜、睾肌后, 使用1 号线对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 止血后复位精索、睾丸, 使用止血钳对切口皮肤进行钳夹, 使用无菌敷贴覆盖伤口3。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持续35 d, 以预防伤口感染。1. 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 并统计对比其并发症发生情况。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 1

5、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有1例阴囊囊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术后有2例切口感染, 2例阴囊脓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934, P=0.01350.05)。3 讨论小儿疝气是指由鞘状突未能随着机体发育而完全闭合, 因腹腔内压力升高而形成疝气,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患儿站立、哭闹、用力咳嗽时, 其患处的肿物会增加, 患者平卧后, 患处的肿物可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一般情况下,

6、 患儿无明显不适感, 但病情加重后, 阴唇或阴囊部位有明显包块, 会影响患儿行走及活动, 部分患儿甚至会发生嵌顿4。因此, 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改善患儿预后以及促进其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主要以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 传统手术方式以腹股沟作长34 cm的切口, 手术切口较大, 且手术过程中需切开腹股沟管及腹外斜肌筋膜, 增加手术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的发生率, 加上患儿耐受性较差, 难免会存在患儿手术不配合的现象, 手术效果不佳。而小切口手术主要是依据小儿腹股沟特点衍生的一种术式, 通过确定疝囊位置, 在小范围内对疝囊进行分离, 并进行高位结扎操作, 可减少内剥离操作造成的机体损伤, 安全性较好4。综上所述, 小儿疝气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具有微创、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韦启鹏, 宋伟鹤.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及临床麻醉药物研究.河北医学, 2011, 17(7):903-906.2 孙兰峰.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临床医学, 2013, 33(7): 70-71.3 舒继鹏.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9):1550.4 刘小青.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效果分析.中国乡村医药, 2014, 21(4):22-2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