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精要——微生物学检验〔中级〕1. 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种是最小单位病毒分类:目、科、亚科、属、种属名--VRirus结尾的单词,亚科名--VRirinae结尾的单词,科名--VRiridae结尾的单词目名—VRirales2004年ICTV公布病毒分为:73个科、11个亚种、289个属2. 结核菌可利用甘油为碳源,梭状芽胞菌可以氨基酸为碳源,流感嗜血杆菌要Ⅴ,Ⅹ因子才能生长3. 药物敏感试验:纸碟法、小杯法、凹孔法、试管法常用单片纸碟法、试管稀释法〔以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度仍能抑制细菌生长或杀菌管为终点,该管含药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两值越低那么表示越敏感MIC与抑菌圈呈负相关,即抑菌环直径越大,MIC越小各药敏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距平板内缘不小于15mm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毫米〕:20以上极敏、15~20高敏、10~14中敏、10以下低敏不同的菌株、不同的抗生素纸片需参照NCCLs的标准或者CLSI标准 多黏菌素抑菌圈;在9毫米以上为高敏,6—9毫米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4.常用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EIA〕、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技术〔IF〕、对流免疫电泳〔CIE〕、免疫印迹技术。
5.病原菌核酸的检测:核酸杂交、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是选择DNA或RNA体外扩增技术,用标本提取DNA为扩增模板,选用一对特异寡核苷酸为引物,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屡次循环,经不同温度变性93-94℃〔作用1min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退火40-60℃〔迅速冷却30-60s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70-75℃〔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以A、T、G、C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从引物5’→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扩增产物用溴乙啶染色的凝胶电泳其具有特异、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能够定量引物是PCR特异性的决定因素,PCR反响中TaqDNA聚合酶、引物加量过多,可引起非靶序列扩增变性DNA常发生一些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改变: 1〕溶液粘度降低2〕溶液旋光性发生改变3〕增色效应热变性DNA一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 退火",Tm低25℃左右的温度是复性的最正确条件核酸实验中经常以迅速冷却至4℃以下方式保持DNA的变性(单链)状态基因芯片技术〔DNA芯片、DNA微阵列〕—主要过程:DNA微阵列的制备、样品的制备、靶分子和探针之间的杂交、杂交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具有快速、敏感、高通量检测平台核酸杂交〔基因探针杂交技术〕--是指单链RNA和DNA或DNA和DNA或RNA和RNA,根据碱基配对原那么,借氢键相连而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杂交百分率>70%〔≥69%〕为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在60%以上是一个种,同源性在60%--70%是同一种内不同亚种,同源性在20%--60%同一属内不同菌种,同源性20%≤不同属的菌种AFLP的含义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有很大功能的DNA指纹技术一种是罕见切割酶,一种是常用切割酶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6.细菌诊断流程有:双岐索引法,表解法,数字编码鉴定法致病性岛: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一团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组7. 病原细菌确定原那么:〔郭霍Koch原那么〕1、从一种疾病病人中能有规律地发现一种细菌2、能够别离这种细菌获得纯培养3、把这种细菌的培养物引入易感动物体内,可以引起与病人类似的疾病4、在实验感染引起的疾病中仍然能够别离同一种细菌8. 杆菌肽用于A〔敏感〕与非A群链球菌的鉴定O/129抑菌试验对弧菌有用而对气单胞菌无用9. 奥普托欣试验:肺炎链球菌敏感10. 杂交分:斑点,菌落原位,Southern〔DNA〕印迹,Northern〔RNA,DNA〕印迹。
11.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形态多样,染色不定,可过滤,渗透压敏感,生化减弱等〕培养应高渗透压〔3-5%氯化钠、20%蔗糖〕,琼脂浓度0.5以下半固体培养基染色多为G染阴性,形态不一〔巨球形是特征〕,固定要用10g/L鞣酸不能用火焰增殖:以二分裂、出芽、巨形体释放颗粒方式一般菌落有:油煎蛋样〔L〕,颗粒型〔G〕,丝状菌落〔F〕,鉴定要点:染色易变多形性,生长在增菌液中微浑,颗粒样沉淀或沿试管壁生长,返祖现象致病特点: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感染,致病物质是毒素L型细菌在体内体外都可形成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12. 细菌的突变: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有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错码〕、染色体畸变 〔易位、倒位、重复、缺失〕突变:自发突变、诱发突变质粒在细菌的自发突变中起重要作用细菌质粒在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质粒的别离提纯使用酚处理,用乙醇沉淀13.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病毒的根本特性,专性胞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大多数DNA噬菌体的DNA为线状双链〔有尾噬菌体的核酸〕;RNA噬菌体的RNA为线状单链〔无尾噬菌体的核酸为环状单链DNA或线状单链RNA〕。
对紫外线敏感10-15分钟失去活性噬菌体分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以复制方式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少脱壳在液体培养基中使混浊菌液变澄清,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噬斑温和噬菌体---是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有溶原性周期、溶菌性周期噬菌体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的外表受体来裂解目标菌---是判定某些种类病原体的重要依据14. 肽聚糖的构造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无交联桥〕磷壁酸为G+特有,分壁和膜两种外膜层由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组成细胞质内有核蛋白体〔蛋白合成地〕,核质〔主要遗传物质〕质粒,胞质颗粒,是细菌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重要场所鞭毛是由细胞质伸出的蛋白性丝状物性菌毛仅有1~10根,毒力和耐药质粒都能通过它转移,有致病性15.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和黏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介导,CD4+Th辅助,Th2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效应是抗体〔Ab〕;1、病毒中和抗体〔不能直接灭活病毒,IgG、IgM、IgA〕2、血凝抑制抗体〔HLAb〕3、补体结合抗体。
IgG在体液中含量最多,分子量小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M分子量大,是最早产生的抗体,中作早期诊断IgA存在黏膜分泌液中,在局部可阻止病毒侵入,能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具局部抗体IgE可与肥大细胞膜上的Fc受体结合补体C:存在血清中,不耐热,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由9种成份,11种蛋白组成补体激活两个途径:传统途径〔一〕---被Ag-Ab免疫复合物IC活化,顺序C1、C4、2C、3C、5C、6C、7C、8C、C9旁路途径〔二〕---被细胞的脂多糖激活补体激活---酶促级连反响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CD4+Th1细胞、CD8+毒性T细胞CTL〕Th1细胞诱导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响〔DTH〕16.测特异性抗原最常用实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胶体金免疫吸附试验17. 细菌营养转运的方式有:离子,透性酶,磷酸酶营养物质进入机体的方式:易化扩散、主动运转〔由透性酶完成〕、基团移位〔糖类由磷酸酶磷酸化进入胞内,不能再透出菌体〕18.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适宜的酸碱度、必须的气体环境。
细菌生长的温度极限-7--90℃: 嗜冷菌最适温为10~20℃,嗜温菌为20~40℃,嗜热菌为50~60℃适宜的酸碱度PH7.2—7.6细菌生长繁殖分为四期: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19.〔肠道杆菌〕细菌的四种生化反响: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合称为IMViC大肠杆菌呈++--,产气杆菌呈--++还需做糖发酵试验,KIA产酸产气,MIU+――,有菌体〔O〕荚膜〔K〕鞭毛〔H〕三抗原肠杆菌科分型多采用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可疑菌分别接种克氏双糖铁〔KIA〕尿素靛基质动力〔MIU〕来定属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以生物氧化作用而来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热原质、毒素与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热原质除去的最好方法---蒸馏内毒素〔G-脂质A〕、外毒素〔G+产生的毒性蛋白质产物,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不耐热、人工化学可脱毒性,0.4%甲醛脱毒后形成类毒素进展人工免疫〕据亲和性及作用靶点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细菌的内毒素一般由:脂质A〔主要成份〕,非特异性核心多糖,菌体特异性多糖一般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IgG和IgM能在血中直接中和病毒。
热原质:脂多糖,多由G-产生,耐高温,可引起发热反响,高压蒸气灭菌〔121℃20分钟〕使其破坏20. 细胞壁的作用:承受胞内高渗压、支持细胞膜、维持细菌形态;是鞭毛运动的支点细胞壁的主要成份: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是原核生物特有的成份,能破坏肽聚分子构造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和杀菌作用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肽聚糖、脂蛋白、外膜、脂多糖〔LPS〕〔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菌体脂多糖〔LPS〕能引起发热故称热原质,又称为细菌的内毒素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物质纳泄、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形成中介体细胞质中的异染颗粒主要成份:RNA、多偏磷酸盐21.有芽胞破伤风菌需沸水煮3h才杀死水中参加2%碳酸钠能将沸点提到105℃又能防止金属生锈22. 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力最强日光灯波长约0.5µm23. 滤菌器用于除菌的孔径是0.22µm,另外以石棉板为滤板的金属滤器称Seitz滤器〔蔡氏滤器〕按滤孔大小分K:最大,澄清用,EK-S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EK:居中,除去一般细菌玻璃滤菌器分G1~G6,G5,G6两型能阻止细菌通过24. 高压灭菌指示物: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 7053〕,紫外线杀菌指示物: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
25. 细菌遗传物质主要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质粒:不依赖染色体而复制,不相容性,转移性,指令性,大多数质粒在自然状态下是一种闭合环状双链DNA主要有耐药质粒,Col质粒〔编码肠毒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转位因子为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可在DNA中移动,主要有三类:插入顺序〔最小的转位因子〕,转座子,转座噬菌体质粒载体具有特点:复制起点、抗菌素抗性基因、多种限制酶的单一切点、较高的拷贝数26.病毒的特性:1、只含一种核酸2、基因组复制3、缺乏完整的酶系统4、RNA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A〕甘油〔10%〕或10%二甲基亚砜的血清作悬浮细胞的液体在液氮中保存细胞,在干冰温度〔-70℃〕和液态氮温度〔-196℃〕下长期保存其感染性;将冻存在小管或安瓿里的细胞以较慢的冷冻速率〔1℃/分钟〕冷冻,直至—150℃,再将这些小管贮存在—150~-196℃的液氮中,解冻做法是:将封口的小管迅速放入37℃的水中,直至所有的冰融化,然后翻开管口,将内容物移入培养基PH5-9稳定;射线和紫外线、X线、r线能灭活病毒病毒学上常用的细胞类型: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