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宏大的成果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建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须要积累,从少变多 初一语文上册学问点总结 修辞: 1、比方: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调化平淡为生动,化深邃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加语言气概,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创建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加确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留意、思索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肯定要结合详细的内容详细来回答,避开空洞 结构支配: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宗明义、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化、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整;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奇、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改变、思维逻辑依次等来支配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剧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冲突句——从字面上看自相冲突,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七年级语文课文学问点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 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 二、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解并描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爱护入微地照看双腿瘫痪的儿子,激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宏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知儿子,不想给儿子增加苦痛.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因为“我”的缘由,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看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拦住落叶的行为? 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兴奋得坐立担心?为什么“我”责怪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终“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看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专心,确定好好照看自己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 七年级语文重要学问点 《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白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朝气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主动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绽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其次联所呈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好像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一帆风顺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当的,还是不顺当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敞博大的胸襟 青岛版七年级语文学问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