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天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8402167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天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天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天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天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天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世间有许多读书人,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读书用脑子,装书用箱子。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同了。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到别人不常进入的领域去淘别人不淘的书,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就会发出别样的声音。这个道理简单得如同走别人不曾走的路,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景一般。选书要选得很

2、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同样一篇文章,在他们眼里,却有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气象,另一番精神。不在乎别人对那篇文章的唠叨,不在乎专家权威对那篇文章的断评,而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出神入化。书海浩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早晚会沦为知识的奴隶。而无驾驭意识,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只有那样的读书人,也才会有畅游知识海洋

3、的莫大快感。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会有那样一个境界:知识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只轻轻一挥鞭子,那些石头便忽然地受到了点化,变成了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下欢快地奔腾起来。 (选自曹文轩个性化阅读有删改)27. 解释文中画线的“书箱子”的含义28. 根据文义概括怎样才能做到个性化阅读?29. 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文末画线的“那样一个境界”内涵的理解。参考答案:27. 比喻读书不动脑子,不能举一反三,使知识扩大的书呆子 28. 拒绝媚俗,忌讳雷同,独辟蹊径,另谋生路;选书、读法、理解都要有个性;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 29. 能驾驭所积累的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自主畅游知识的海

4、洋;能点石成金,使知识升华,创造出个性化的别样风景。【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以根据就近性的原则,运用“同义互解”的方法解答。根据文中“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可知,读书人读书的效果区别就在于“举一反三、扩大知识”和“装书”,而“书箱子”便是对那些读死书、不知举一反三,不能通过读书扩大知识的读书人的讽刺。据此组织答案即可。【2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时,应结合文章关键内容概括作答。整段文字从四个层次讲述如何读书,可以提取这些观点句,“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

5、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同了”“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选书要选得很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根据这些句子提取关键词组织答案即可。【2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所在语句的上下文进行分析。由“那个境界”后的冒号可知,后面的文字就是对它的解释,同时要结合上文“无驾驭意识,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有助于理解“那个境界”的含义。作者把知识比喻成漫山遍野的石头,“只轻轻一挥鞭子”可以看出读书者的从容以

6、及对知识的驾驭能力;石头可以变成“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知识在读书者的理解和掌控下,竟然完全变幻成另一幅场景,这是对那些有自主意识的读书者的赞叹,在知识的引领下,他们可以获得巨大的能量。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内容概括题,一定要切实提高审题能力,必须首先最大程度明确题目究竟问的是什么;同时,应该习惯于在读文章时即把全文每个自然段前面标序号,然后以题目所要问的问题为准,逐个段落排除。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笼住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方式发掘、采集、整理与保存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呈现口述者经历的历史真实。真实是历史的灵魂,然而口述历史因为经由口述者的记忆,叙述

7、以及访谈者的文本整理这些环节往往使客观的历史发生变形甚或失真。首先是历史记忆的问题。历史真实经过口述者的记忆存储、保持与回忆诸环节的过滤与筛选,形成了历史记忆。这中间口述记忆的特殊机能而使历史事实有所变形,并非全部的历史真实都存储为历史记忆,大脑中存储的历史记忆之真也与历史之真有较大的间隔和差距,历史记忆的真实已经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打了一些折扣。可以说,口述者的历史记忆之真不再是全部的历史真实,而是选择后的部分历史真实,是经过记忆本身过滤和阻隔后的部分历史真实。然后是历史叙述的问题。历史记忆的呈现是以语言和文字为中介的,以语言表述出来的就是口述,以文字表述出来的就是文献。语言和文字将存储于大

8、脑中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受语言的限制和阻隔后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往往既非记忆的全部、也非记忆的准确呈现。记忆在呈现中既有数量的减少,更有内容的变形甚或失真。在历史记忆转变为历史叙述过程中,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着历史记忆的呈现结果。最后是文本整理的问题。口述历史有双重主体,访谈者与口述者必须共同参与。访谈者对口述历史的文本整理,实际土是对口述者呈现的历史记忆进行主观的检验、修订、补充和取舍。经过访谈者这道工序的过滤与阻隔,口述者叙述的记忆中的历史事实再次经过处理。历史之真经过记忆、叙述、文本整理的过滤和阻隔,口述历史的历史真实实在堪忧。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口述历史存在着某

9、种失真及不可靠性。为了保证口述历史文本的真实,必须着力保证历史记忆的真实和历史叙述的真实。历史记忆受其内在机制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真实性很难为口述者所左右,但历史叙述的真实则是口述者所能把握的。所以,口述历史的主要环节应该放在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研究影响历史记忆呈现的多重因素,从而将历史记忆完整而准确地以语言表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历史记忆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历史的真相是唯一的,口述者对历史之真的追寻很像是瞎子摸象,自以为摸到了历史真相,但他所触摸到的仅仅是部分的历史真相,是其历史记忆中的部分真相,离客观存在的历史之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口述历史研究,就是这样一种以挖掘历史记忆的方式无限逼近历史

10、真实的追逐历程。(摘编自左玉河口述历史视域中的真实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语言的限制和阻隔,口述者呈现存储于大脑中的历史记忆欠完整、准确。B. 口述历史发生变形甚或失真的原因只是在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主观因素多。C. 访谈者对口述者的历史叙述进行的文本整理过程就是访谈者主观处理的过程。D. 口述者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两者的真实程度决定着口述历史文本的真实程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交代口述历史研究目的之后,文章提出口述历史存在变形或失真的问题。B. 文章主体从历史记忆、历史叙述、文本整理三个环节阐述历史失真的原因。C. 文章分

11、析制约口述历史真实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确保口述历史真实的方法。D. 文章写作的目的是减少口述历史的变形或失真,最大限度逼近历史的真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口述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因此保证历史记忆真实的因素是研究核心。B. 访谈者对口述者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进行的检验、修订、补充和取舍会造成历史的失实。C. 口述者如果有很高的语言造诣,对历史记忆的叙述就会完全避免史实的变形甚或失真。D. 如果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历史叙述跟历史事实吻合,口述历史文本就与历史真实吻合。参考答案:1. B 2. C 3. B【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

12、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只是在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主观因素多”以偏概全,也有客观因素影响。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提出了确保口述历史真实的方法”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能力

13、。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保证历史记忆真实的因素是研究核心”错误,原文是“口述历史的主要环节应该放在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研究影响历史记忆呈现的多重因素”;C项,“口述者如果有很高的语言造诣,对历史记忆的叙述就会完全避免史实的变形甚或失真”错误,影响历史记忆叙述的除了语言,还有心

14、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D项,“如果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历史叙述跟历史事实吻合,口述历史文本就与历史真实吻合”错误,访谈者在整理过程中的主观取舍也会让历史失实。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

15、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3.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专家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家乡人无论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戏。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一行人马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公社的场房里准备晚上的演出了。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后面像一窝蜂似的,东跑西窜,吵着闹着,那种高兴劲比过年还兴奋。皮影戏班不大,六七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班子。演员中男的多,女的只要一两个,班主都是当地有名的老艺人。演戏的行头和道具很简单,最多两只小箱

16、子就可全部盛下。箱子里自然包括表演时用的板胡、二胡,锣鼓等乐器,两根木棍撑起一张白纱布,就是演戏时的屏幕,一盏25瓦的昏黄灯泡,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这样皮影戏的舞台就搭好了。俗话说“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就是皮影戏最真的写照。白发苍苍的老爷子、老太太早已提着小板凳占据了戏场中间的最佳位置,相互间谈论着即将开演的戏名,演员的唱功,也有乘此机会拉家常者,神吹海侃者,谈到高兴之处,他们开怀大笑,却满嘴看不到一颗牙齿,那种情景仍记忆犹新。我们小孩或追逐嬉戏或好奇地趴在台前看演员的一举一动。这个时侯,满屋子人声鼎沸,笑声、打闹声此起彼伏。皮影演唱的戏曲都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老戏杨门女将、三娘教子、周仁回府小小皮影在老师傅的擅熟操纵下使得武打场面紧锣密鼓,伴随着合拍的乐音,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