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龙母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8035808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龙母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龙母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龙母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龙母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龙母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没有地址的信傅昌尧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虽然对于蒋瘸子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瘸子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面对接下来四年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瘸子,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瘸子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

2、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蒋瘸子中了邪了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蒋瘸子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这次蒋瘸子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襄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瘸子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

3、话的小学生。蒋晓梅伃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蒋瘸子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你说从没穿过那么暖和的衣服这张纸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

4、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蒋瘸子摇头:“以前从来没有!”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瘸子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爹,你想问人家要钱?”“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然后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祖祖辈辈都这么活下去我女儿考上大学了,不会跟其他的山里女孩一样了,熬出头了!我要谢谢他”蒋晓梅问:“人家怎么说?”蒋瘸子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人家把电话号码写错了,或者換了号

5、码,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你给人家写封信吧,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你的今天”对于十年前的那次捐赠,胡美娟几乎没了印象,可当她打开那封由原驻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看到那熟悉的字迹时,心里咯噔一下子。世事沧桑,她的住址已经变换了多次,原来的地址不复存在,更要命的是,那个电话号码现在不仅升了八位数,当时匆忙中还忘了写区号。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拿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不已,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需要帮助。更为奇怪的是,等信地址一

6、栏写着“地址内详”,可里面却没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伴儿说:“怎么回事你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山里孩子啊!“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贫的特困地区,你想把一个女孩子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啊!“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到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对,就算她不告诉我们地址,也不说是哪个大学;就算找不到那个穿羽绒服的孩子,找不到保

7、留这张纸条的家庭,我们也要去兑现承诺,因为,那里还有许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凝练,写蒋晓梅接到大学通知书后“喜悦和愁苦的矛盾心理,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一句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就写出了蒋瘸子对纸条的珍惜。C. 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没有地址的信“不仅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还能表现出蒋晓梅的自尊与自强。D. 大灾面前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心的温情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的现实问题:扶贫先扶志。8. 小说中的蒋瘸子有

8、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独特,请结合全文简析小说构思的妙处。参考答案:7. C 8. 坚忍。直面艰难生活,死撑硬抗,坚持让女儿读书上大学。自尊。即使深陷生活的困境,也绝不主动向好心人求助。守信。历尽艰难供女儿考上大学,只是对一张泛黄纸条的承诺。感恩。让女儿写信感谢好心人的帮助,女儿的懂事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 9.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蒋瘸子父女与胡美娟夫妇一明一暗,分别叙事,又彼此映照,使情节安排更加巧妙。小说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插叙了泛黄纸条的来历,过去与现实交织,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便于突出小说主题。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抑扬突转,意料之外,

9、又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没有地址的信不仅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理解有误。小说中“没有地址的信”并没有贯穿全文。小说的线索是胡美娟夫妻二人十年前写的那张励志纸条。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抓住小说塑造人物

10、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蒋瘸子是贫困山村的农民,自己是个残疾人,家里生活非常贫困,但他“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可见他有着坚忍的个性。虽然手里有好心人留下的电话和地址,但他从没有联系过好心人,可以看出他自尊的品格。仅仅因为好心人的一张纸条,就坚定不移地培养女儿读书,历尽艰辛,可见他为人守信。女儿考上大学,他给好心人打电话报喜,女儿在他的影响下给好心人写了信,而且没有留下地址,可见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分点概括,可得出本题答案。【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小说构思的妙处,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结

11、构,然后从小说的情节安排、叙述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安排来看,本文实际写了两个故事,采用的是双线结构,一个故事是蒋瘸子和女儿蒋晓梅的故事,蒋瘸子在好心人纸条的激励下,历尽艰辛培养女儿上大学;另一个故事是胡美娟夫妻的故事,他们在一次捐款活动中留下纸条,激励了蒋瘸子,两个故事一明一暗,由一张励志的纸条联系到了一起,彼此映照,安排得非常巧妙;并且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交代蒋瘸子家非常穷却“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留下悬念,蒋瘸子让女儿找出纸条,揭开悬念的同时又设置了新的悬念纸条是谁写的?纸条上留有电话却打不通,又设置了悬念,但是十年之前的电话号码已经升级,打不通又在情理之

12、中如此多处设置悬念,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多转,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也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中对纸条来历的叙述属于插叙,这段插叙交代了蒋瘸子坚持让女儿读书的原因,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使小说脉络更清晰,有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的作用。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点睛】第2题是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

13、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天风中的母亲苏北仲秋天气好,又难得有一块整时间,于是准备回老家陪父母住几天。感觉中父母并没老去,其实他们已年迈。这次母亲住院了,在电话中对我们说:“你们直接到中医院,接我回去,我想回家洗一洗。”母亲总是用这种命令的口气同我们说话,让我们

14、心中有小小的不快。可是母命不能违。咋办呢?自己的母亲嘛!父亲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前面。来到医院,母亲弯着腰,拄着一根棍子,以夸张的姿态挪到我们身边,像一位威严的首长,指挥我们收拾东西。我们哪有说“不”的分,一切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就是了。父亲不声不响,他只拎着自己的塑料茶杯,在前先走了。母亲并不说什么,弯下腰,一只手拎起两包东西,拿起棍子要走,我搀着母亲的另一只手,妻子跟在后面,要接婆婆的东西,婆婆一甩手,并不买账。回到家里,母亲就瘸着一条腿,拖过来拖过去打水,捅开炉子,烧水,再打水她要在院子中洗头。不一会儿,一大钢精锅的水就烧开了。母亲搬了个凳子,在门口坐下。之后就用棍子指挥,指来指去,叫我端水

15、。我用一只大盆盛温水,端到院子中心,开始为母亲洗头。在秋风中,母亲的头发几乎掉光。在头顶心,白发夹裹着部分黑发纠缠在一起,可仔细用水冲洗后,那些黑发则稀疏得历历可数。一个人,就这样老去。母亲也不能例外。记得小时候,母亲有时会对我们说:那时候,她还小,庄上人见到她,总会说:“胡家这二丫头!这一头头发!发根都是红的!”可是这样的头发已让岁月从母亲头上捋去。我也不能清楚,岁月是如何将一个人变成了这样。记得母亲五十多岁的时候,她上街买菜,别人好心地叫她老太太,她却恼火。“她家一家子才是老太太呢!”母亲回到家里,摔下菜篮,还愤愤不平地说。可是之后不知道是哪一天,母亲再也不与人争辩了。别人不管怎么叫,她已无意去反驳,或者说,她已完全认可了。我用毛巾将母亲的头发捋上去,母亲低着头,尽量贴近水盆。温水一遍又一遍流过母亲的头皮。母亲一声不吭,她支撑着,将头尽量低一些,好更接近水盆。我还从没给母亲洗过头。作为儿子,这也是第一次。我这么深切地看清了母亲的头发。成人之后,也从来没和母亲这么亲近过。洗完头,母亲坐在门口太阳底下,用梳子轻轻地将头发梳开,她要让秋风和秋阳将稀疏的头发晾干。她穿着一件红外套,在那里慢条斯理地梳着,我忽发奇想,便回屋里取出相机。跑到院子中心就对着母亲“咔嚓咔嚓”几下。我的本意是抓拍神态更自然的形象。可抓拍是需要机遇的,遇巧了才能在几十张里碰上一张满意的。可是没有想到,母亲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