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247589756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3篇范文(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实习报告3篇地质实习报告3篇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地质实习报告 篇1第一部分 序言一 、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本次实习地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下为天府镇的地图和卫星地图。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地图简介二、自然地理状况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该地区山峰林立、沟谷交织

2、,山和谷的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呈脉状分布,具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一山多与背斜核部一样。两槽为背斜两翼嘉陵江组的膏溶角砾岩溶蚀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为前槽,南东翼张家湾-三官殿-大土槽谷为后槽。二岭为抗侵蚀实力强的须家河组的砂岩构成。区内基岩袒露,产状较陡,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岩地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青翠欲滴,组成一条迷人的画廊。例如金剑山、北温泉、缙云山、金刀峡等旅游胜地。三、实习目的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加深和巩固基础地质各门课程中所学的地理学问,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驾驭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规

3、范,学会收集和整理地质资料,并编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增加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实力,如褶皱、节理、断层,肉眼初步确定各类岩性并推断沉积环境。也可培育我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互帮互助的精神。四、实习的任务和要求1.了解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交通、经济等状况,区域构造位置,地层系统及主要构造特征。驾驭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2.确定地质填图的基本地层单位。对主要地层作剖面实测,绘制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剖面图。3.通过对地层、断层、构造界限定点、连线,视察岩层产状等进行地质填图。编绘地形地质图,构造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4.了解实习区的沉积发展史,对施家梁东岳庙,白庙子

4、南岸,姚家沟瓦店子三条沉积相的视察描述,驾驭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各类相标记特征,沉积相分析方法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复原方法。依据相标记确定沉积相类型编绘沉积相综合柱状剖面图和相序图。5.了解实习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发展史及主要矿产资源状况,含油气特征与断层、节理的探讨方法。6.做到六勤,即勤敲打、勤视察、勤测量、勤追踪、勤记录、勤整理。7.编写实习报告。五、实习方式老师带队,确定住处,支配路途,野外踏勘,现场教学,着重视察,重点描述,逐步培育我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六、实习时间20xx-4-6至20xx-5-5其次部分 地层及沉积、构造发展史一、地层实习区内褶皱剧烈,最老地层为下三叠统

5、茅口组地层,最新地层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背斜轴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并向南西 发生倾伏。茅口组为背斜的核部,两翼的地层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 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依次发生倾伏。(一)、二叠系(P)1.茅口组(P1m)茅口组为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生物灰岩、砂屑灰岩、晶粒灰 岩,具眼球状构造,在实习区主要沿断层零星分布,组成背斜的核部,连续沉积在栖霞组之上。2.龙潭组(P2l)龙潭组为黄褐色页岩,灰岩,硅化白云岩,夹有黄色中层状砂岩,植物化石碎片多,为我国南方重要的产煤层,与下覆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3.长兴组(P2ch):

6、厚度约长兴组为灰色-中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中顶都含有燧石,中部最多,生物化石丰富,有蜓类、海百合、珊瑚等,含生物礁,裂缝有沥青质充填,缝孔发育,为川东地区重要的产气层,与飞仙关假整合接触。(二)三叠系(T)1.飞仙关组(T1f)飞仙关组为暗紫色钙质泥岩、钙质页岩、泥灰岩,灰色薄-中层灰岩、鲕粒灰岩、泥灰岩,泥岩、页岩与灰岩互层,分为五段。与长兴组整合接触。飞仙关组一段(T1f1)顶部和底部为暗紫色泥灰岩,中部为钙质泥岩,夹有页岩,灰岩透镜体,可见球状风化。飞仙关组二段(T1f2)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含鲕粒、藻纹、生物碎屑、内碎屑,缝合线发育,中上部含波痕。飞仙关组三段(T1f3)紫

7、红色钙质页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飞仙关组四段(T1f4)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泥灰岩、介壳灰岩,中上部夹黄褐色页岩(碳酸盐的盖层,为标准层)。内碎屑(以砂屑为主,也含砾屑)、泥质条带发育。飞仙关组五段(T1f5)紫红色页岩,中部夹黄褐色泥岩、泥灰岩。2.嘉陵江组(T1j)嘉陵江组为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豹皮灰岩和膏溶角砾岩,岩溶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可分为四段,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 嘉陵江组一段(T1j1)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和凝泥灰岩,夹有介壳灰岩,含有藻纹、泥纹、内碎屑、生物碎屑,裂缝发育,缝合线、节理发育,中下部可见黄铁矿,揉皱,局部有冲刷面和虫迹现象。 嘉

8、陵江组二段(T1j2)灰色中-厚层白云岩质灰岩、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灰岩为藻灰岩和豹皮灰岩,可见刀砍纹,在川东为气层。 嘉陵江组三段(T1j3)薄-中层灰岩,颜色丰富,有灰色、暗红色、褐色、黄褐色,含有砾屑、砂屑、泥质条带、缝合线。嘉陵江组三段(T1j4)灰色膏溶角砾岩和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灰岩,刀砍纹发育。3.雷口坡组(T2j)灰色中层状灰岩夹白云岩、膏溶角砾岩,底为薄层绿豆岩(火山灰沉积形成,硅质颗粒,为标准层),与下三叠统平行不整合接触。4.须家河组(T3x)须家河组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页岩,含煤层。分为六段,一、三、五页岩为主夹砂岩、煤层,二、四、六厚层砂岩为主夹页岩,页岩一般出露在沟谷处,

9、砂岩在凸出,与雷口坡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须家河一段(T3x1)黄褐色页岩,底部砂岩与页岩互层,含有薄煤层,砂岩中可见白云母。 须家河二段(T3x2)黄灰色中层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颗粒匀称,发育斜层理。 须家河三段(T3x3)黑灰色页岩,夹煤层。 须家河四段(T3x4)浅黄色厚中-细粒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须家河五段(T3x5)灰黑色页岩夹长石砂岩。 须家河六段(T3x6)浅灰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顶部褐黄色风化壳,与上覆地层假整合接触。(三)侏罗系(J)侏罗系为一大套红色粘土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潜水湖泊相沉积,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分五段。1.上中统自流井组(J1-2zh)

10、珍宝冲段(J1-2zh1)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东岳庙段(J1-2zh2)黄褐色页岩、粉砂岩,灰色中层状生物介壳灰岩。 马鞍山段(J1-2zh3)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 大安寨段(J1-2zh4)灰色介壳灰岩与钙质泥页岩不等厚互层,粒序层理和斜层理发育。 凉高山段(J1-2zh5)灰黄色泥岩、粉砂岩、砂岩。2.中统沙溪庙组(J2s)下沙溪庙组(J2s1)紫红色泥岩夹砂岩。上沙溪庙组(J2s2)紫色泥岩类杂色砂岩,分布于向斜轴部一带。二、沉积发展史川东地区因褶皱剧烈,基本上都为三叠系以上的地层。1.寒武纪 :川东地区为海洋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沙质和碳酸盐

11、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一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有。早寒武世川东地区为向东倾斜的混积型缓坡,为潮下低能碳酸盐沉积。中寒武世以后,扬子区古陆不断扩大,早期的斜坡发展成镶边型碳酸盐台地。由于康滇古陆的东南部水下隆起形成半封闭海盆,气候燥热干旱,海水盐度增高,主体发育了一套化石稀有的白云岩沉积。因陆源碎屑削减,物区为康滇古陆,地壳沉积缓慢而持续。2.奥陶纪:早奥陶世海侵起先,海水不断向西超覆,使川东地区为浅水海洋环境,海水较寒武纪深,为碳酸盐为主夹砂泥质的开阔台地相带。海水中生物发育,水质较浑浊,只有红花园组和宝塔组为清水环境沉积。奥陶纪期间,陆源物质供应总体欠足够,沉积缓慢。奥陶纪末,海平面下降

12、,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相连,形成五峰期的滞留海盆,沉积典型的笔石页岩相。3.志留纪:志留纪初,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地壳抬升为陆,此后被海水沉没成为浅海,水体深,陆源物质足够,生物大量繁殖。晚志留世,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抬升为陆,长期遭遇剥蚀而缺少上志留统、泥盆系、下石炭统的地层。4.石炭纪:中石炭世,川东地区为海陆过渡环境,古陆因长期遭遇剥蚀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蒸发剧烈,形成了一层白云岩。此后海水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到二叠纪才被海水沉没接受沉积。5.二叠纪:早二叠世初的梁山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暖和,植物繁茂,沉积了夹煤线的泥页岩和钙质泥岩。栖霞中期起,因全球

13、气候转暖导致冈瓦纳大陆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海环境,各种生物大量生长,有孔虫、蜓类广泛分布,三叶虫、笔石绝灭,陆源物质缺乏,沉积了栖霞组和茅口组的碳酸盐岩。早二叠末晚二叠世初,发生东吴运动,炙热基性岩浆从四川西部断裂带好处,冷却后形成暗绿色的玄武岩。火山喷发之后,海水再次侵入,形成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暖和,植物繁盛,形成龙潭组煤系地层。此后海水加深扩大,康滇古陆缩小,变为暖和澄澈的浅海,底栖生物发育,发育小型生物礁,沉积含燧石结核灰岩。晚二叠世末期,碳酸盐快速沉积,地壳稍微抬升露出地表。6.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本区一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三叠世以海陆交相互碎屑岩沉积占优势。 早

14、三叠世本区为浅水海洋,陆源物足够,沉积飞仙关相区的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灰岩。 早三叠世后期及中三叠世早期,西部古陆抬升,大巴山古陆出现,使川东地区成为半封闭状态而出现潮上蒸发环境,白云岩广布,还有盐类沉积中三叠世末,受早期印支运动,四川的构造格局发生明显改变,发生大规模海退(即拉丁期大海退),本区上升为陆地。其中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形成须家河底部的绿豆岩。 晚三叠世海侵起先,来自西边的特提斯洋,使四川成为一个巨大湖泊,气候暖和,植物繁茂,河流、沼泽发育。植物积累埋藏后形成煤层。晚三叠世末期,地壳有过短暂的抬升。7.侏罗纪侏罗纪初期,气候暖和潮湿,沉积环境与晚三叠世基本一样,湖泊沉积,植物大

15、量繁殖,水生生物也大量发育。中侏罗纪起,气候变暖,湖泊面积减小,地壳断断续续缓慢沉降,至晚侏罗世为红色泥岩及砂岩夹石膏沉积,显示干燥气候特征。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剧烈的褶皱运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隔挡式构造。三、构造发展史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浅变质岩系的基底上,经晋宁运动以后,起先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为印支古隆起(实习区位泸州古隆起最北低端),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 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的影响,形成北东向线状梳妆褶皱,背斜紧闭、向斜宽敞平缓的隔挡式构造。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区域构造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