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

上传人:少吃****肉 文档编号:247547801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05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凸现(42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2期(总第741期) 泸州市统计局编 2018年7月25日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发展凸现从用电量变化看泸州产业结构调整在当前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泸州始终将绿色发展贯穿经济工作始终,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 “创新发展”工作主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逐渐显现。上半年一系列实物量指标持续向好,直观地反映出泸州经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升级的特征。本文从用电量这一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变化态势一窥泸州经济绿色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一、用电量与经济发展态势看:趋势一致,支撑强劲 今年以来,泸州全社会用电

2、量基本走势与全省保持一致,但泸州用电量各月增速均高过全省,强有力的支撑着泸州经济的稳健发展。2018年一季度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二季度,泸州经济如用电量一样,仍然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长趋势与经济增长趋势一致,强有力的支撑着泸州经济的稳健发展。二、用电量与经济构成变化看:一产相反,二三产同

3、步用电量构成: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6月,全社会用电量40.6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0.13亿千瓦时,占0.3%;第二产业23.7亿千瓦时,占58.3%;第三产业6.6亿千瓦时,占16.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2亿千瓦时,占25.1%。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用电量占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1个百分点。GDP中产业构成: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018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占7.9%;第二产业增加值449.3亿元,占54.8%;第三产业增加

4、值305.4亿元,占37.3%。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0.6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3百分点。从用电量构成与产业占比可以看出,用电量构成变化基本反映出了产业构成的变化情况: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用电量变化趋势与产业变化趋势同步,而第一产业变化不一致,主要是该产业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总量提高幅度相对GDP要小一些,所以占比相对降低,但其绝对总量较同期有小幅提高。三、用电量增长与经济发展结果看:凸显绿色、可持续发展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5.21%,增速良好。其中:第一产用电量同比增长75.92%,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6%,第三产业用

5、电量同比增长23.52%。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最低,而第二产业中工业用电量增速则仅有12.06%,比第二产业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都低,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泸州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日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快是脱贫攻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蓄势以待的结果。今年以来,第一产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在全行业中增长最高。从行业自身发展看,第一产业所属的五个行业中四个行业用电量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农业增长74.15%、林业增长10.91%、畜牧业增长90.09%、渔业增长67.57%。折射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农

6、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程度、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不过,从用电总量这一个侧面来看,该产业的用电总量仍然较小,反映出第一产业在维持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虽然广大农民积极性迸发出来了,农村资源要素活跃起来了,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信心与热情激发起来了,但也才处于起步阶段,离农业发展质量的大幅提升、农村经济活力的快速增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一点,通过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也可得以印证:1-6月,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同比增长3.8%)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9.2%)。第二产业:一快一慢的用电量是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运行量质齐升的诠释。今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持续

7、低于全社会用电量,是各产业中用电量增速最低的产业,但因其总量大、占比高,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高,拉动力强,其变化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工业用电量的变化更是左右着全社会用电量的变化态势。1-6月,全市工业用电量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3.2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快2.2个百分点,比规上工业增长速度快0.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虽慢于全社会用电量,但仍快于工业增长速度,这一快一慢,正折射出工业产业结构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提升与转型并重,效益与绿色并行,不断优化。用电量占综合能耗比重提升,拉动工业“清洁”增长。今年以来,随着工业煤改气

8、等节能降耗措施的施行,以及新的替代能源的使用,泸州工业消耗能源品种构成开始改变,炼焦烟煤、其他洗煤等传统能源产品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工业废料(用于燃烧)的利用量快速增大,电力消费占比扩大。1-6月,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中,电力占比达11.5%,占比较2017年1-6月提高1.1个百分点,较2017全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方面电力这一清洁能源占比的快速扩大,折射出产业结构的绿色化正快速推进,另一方面电力的合理增长,也折射出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下降,发展速度放缓。近年来,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措施的不断施行,泸州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今年1-6

9、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该行业今年国家核定产能较同期大幅提高)的拉动下,虽然用电量同比增速相对较高,达到了11.9%,但其用电总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却较同期下降了11.4个百分点,表现出高耗能企业在总体产能大幅增长的同时,用电总量的增长相对较小,单位耗能相应减少,反映出企业节能降耗取得实效。从生产上看,1-6月,占工业增加值约17.9%的钢铁、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低5.2个百分点;同时,产能利用率也较同期同步下降了14.6个百分点。传统优势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产业运行优化提升。酒的制造业是泸州主要支柱产业,

10、也是传统优势产业,泸州老窖、郎酒两大龙头企业通过酿酒技改工程加快建设,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白酒产业不断做强、做优。1-6月,在该行业的拉动下,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4.1%,比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高72个百分点,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68.8个百分点;酒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比全市平均增速高3.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贡献率为69.0%;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5%,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11.78%,比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市高3.58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较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1-6月,第三产业

11、用电量达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5%,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16.34%,占比较同期提高2.48个百分点,比2017年1-12月提高2.16个百分点,呈现出占比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4.85%,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37.86%,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同比增长25.24%。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比重提高,与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的逐渐提高密不可分,也反映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第三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5.4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

12、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全市用电量与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一致,用电量的增长能有效支撑经济同步发展,但从两者的结构和结果看,随着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变化,在具体产业和行业中,受具体原因的影响,两者的相关程度不太一致。如工业以12.1%的用电量增速支撑11.3%的增速,第三产业以23.3%的用电量增速支撑10%的增速。下一步,泸州的能源构成还将继续向着绿色、低碳、环保、节约、多元方向发生发展,比如随着支柱产业-酒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煤改气的施行和推进,企业为节约成本正自发进行着工艺的创新和改革,酒糟这一固体废物作为固体燃料的利用价值正在被唤醒,类似这一类的企业微小创新举措将逐渐产生蝴蝶效应,有力的推动泸州节能降耗工作的进程,优化泸州的能源结构,促进泸州经济的绿色发展,电力对泸州经济的影响又将产生新变化。(签发:任 强 撰稿:赵玉琴)-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