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

上传人:少吃****肉 文档编号:247546378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07绵阳市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第59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9期 2018年9月5 日2016年绵阳市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5月8日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部门联合发布的2016年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结果显示,绵阳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1,公众满意度排名第8,充分反映了绵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得的新成效。本文拟通过分析2016年绵阳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特征,找出绵阳绿色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为我市加快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一、 生态文明建

2、设年度评价总体特征分析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委办【2017】26号)和四川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四川省四部门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度调查。2016年评价结果为:(一)绵阳绿色发展在全省居第1位公报显示:2016年绵阳绿色发展指数为84.56,在全省21个市州中位列第1。从绿色发展指数测算的6个方面看,资源利用指数为84.44,位列第1;增长质量指数87.66,位列第2;生态保护指数85.68、绿色生活指数80.61,均位列第3;环境治理指数78.59,位列第7;环境质量指数88.

3、67,位列第12。(二)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可度较高四川省统计局在全省21个市州城乡居民中开展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绵阳公众满意度为89.4%。位列第8,在全省排名靠前。(三)绿色发展指数排位竞争激烈四川测算绿色发展指数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同一年各市州的指标排位进行统计标准化处理,各市州之间分差较小。绿色发展指数排位最高的绵阳(84.56),只比排位第2的攀枝花(84.34)高0.22,比排位第3的广元高2.31,比排位最后一位的资阳高11.38,可见各市州绿色发展指数差距并不是很大。二、 绵阳绿色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分析经对绿色发展指标进行排位特征及趋势分析,在绿色评

4、价体系50个二级指标中(其中,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和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两个指标我市不涉及,指标空缺),2016年绵阳在21个市州中的排位居第1位的指标有6个,居第2位的指标有8个,居第3位的指标有4个,居4位7位的指标有13个,居810位的指标有4个,居10位以后的指标有13个。评价结果显示,绵阳在绿色发展中优势突出,同时也存在短板。优势集中在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方面。短板则在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方面。在参与评价的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大指标方面,领先的指标有:资源利用方面: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率居第1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用水

5、总量增长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3个指标均居第2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2个指标居第3位;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居第4位;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居第5位。环境治理方面:氨氮排放量降低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两个指标居第4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率居第5位。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3个指标居第1位。生态保护: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任务完成率居第2位;湿地保有量占辖区面积比例、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例两个指标居第3位;29.森林覆盖率、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两个指标居第5位

6、。增长质量方面: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第1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居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4位。绿色生活方面: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居第1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率、绿色出行(城镇每万人口公共交通客运量)、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个指标居第2位。处于中游位次(610位)的指标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第6位)、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第6位)、林地保有量占辖区面积比例(第6位)、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占GDP比重(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7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第9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7、率(第9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第9位)、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第10位)。处于劣势(10位以后)的指标有: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第11位)、人均GDP增长率(第11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第11位)、公交出行分担率(第13位)、耕地面积增长率(第14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第16位)、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第17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第17位)、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第18位)、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降低率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率(第18位)、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第18位)、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率(第21位)、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低率(第21位)三、几点建议2

8、016年国家层面和省级四部门首次开展了对下一级政府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年度评价工作,对未来5年“十三五”规划期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6年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了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1的优异成绩,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也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等基本市情,绿色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是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现发展,除个别资源型指标以水平排位外,无论正向指标还是逆向指标,主要是以发展速度即增长速度或占比等相对指标作为排位依据。因此无论评价的

9、各项指标2016年排位先后,在新的年度里考核均是“零”起步,意味着出慢即落后。因此,坚持绿色发展不能满足于现状,固步自封,必须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才能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抢得先机,走在前列。二是进一步补齐短板,落实绿色责任。建设美丽绵阳,才能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生态环境问题倒逼的全球“绿色产业革命”已经开始。建设美丽绵阳,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层层落实绿色责任。要针对绵阳目前存在的环境保护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强项,补足短板,特别是在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生态环保措施,推动绵阳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部门统计工作,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由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50个基础指标均来源于16个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省级对口部门工作的协调沟通和对接,还要加强部门自身统计能力建设,提高部门数据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使省级部门采用的数据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绵阳市的实际情况。四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让老百姓知晓并投身到绵阳市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工程中去,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认知度、认同感和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