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spr****hai 文档编号:247340046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月中旬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中学教育学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参考答案】:D2、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对()。A、时间的管理B、财产的管理C、学生的管理D、信息的管理【参考答案】:C3、被公认为现代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参考答案】:C4、进行德育要循循善

2、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疏导原则C、导向原则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参考答案】:B【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参考答案】:C6、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A、教员B、领导者C、人类灵魂-V程师D、心理医疗者【参考答案】:A【解析】: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7、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3、 ()A、讲解操作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指导学生观察D、激发学生的兴趣【参考答案】:A8、教会学生做人属于()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参考答案】:A9、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参考答案】:D10、教师帮助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主要靠()A、发挥口语优势,进行生动阐述B、利用体态语言营造相应氛围,感染学生C、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自己体验D、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实际体验【参考答案】:A11、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4、,也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既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标准要求。12、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质的自我表现?()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参考答案】:A13、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收集信息资料B、选择问题情景C、分析解释问题D、解释形成概念【参考答案】:B14、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参考答案】:C【解析】: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

5、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法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参考答案】: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16、对l9世纪以后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被称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参考答案】:B1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A、陶冶B、锻炼C、榜样D、说服【参考答案】:A【解析】: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品德属于陶冶法。18、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6、(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参考答案】:A【解析】:见对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介绍,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19、技能学习阶段的正确顺序是()A、定向,分解,熟练,定位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C、分解,定位,熟练D、定向,分解,熟练【参考答案】:B20、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非独立性B、贫乏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参考答案】:D21、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体现出来的。()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课程目标【参考答案】: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来体现的。22、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于

7、 ()A、各类动物生存的本能B、各类动物竞争的本能C、无意识的模仿D、社会性生产劳动【参考答案】:D23、我国学校的教学以()基本组织形式。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参考答案】:C【解析】: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我国自从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24、“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杜威D、凯洛夫【参考答案】:C25、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

8、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参考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多是间接性的,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26、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不同观点,在以下罗列的研究者中属于外铄论者的是()A、弗洛伊德B、格塞尔C、华生D、威尔逊【参考答案】:C2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B【解析】: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设计。其中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28、教师通过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

9、掌握知识的一种课堂讲授方式是()A、讲述B、讲解C、讲读D、叙述【参考答案】:A29、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重点环节是()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学习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参考答案】:C3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教育的一致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原则D、疏导原则【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的表述符合疏导原则的含义。31、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A、选拔功能B、甄别功能C、鉴定功能D、激励功能【参考答案】:D32、下列不属于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观念D、德育内容【参考答

10、案】:C33、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参考答案】:C【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D、心理特征【参考答案】:B【解析】:这是年龄特征的定义。35、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

11、,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参考答案】:D【解析】: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阶级偏见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障碍,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36、在人的发展中,最具综合性的、影响力最大的活动是()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知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参考答案】:D【解析】:社会实践是在人的发展中,最具综合力、影响力最大的活动。37、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A

12、、教研组B、班级C、教师D、学生【参考答案】:B【解析】: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和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38、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参考答案】:A【解析】: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倡导让学生自发学习,以学生为本。39、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

13、标D、课程内容【参考答案】:A【解析】: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划分的类别也不同。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地定义。从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40、在课堂设置相应的情境,引发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使学生通过扮演其中角色。对有关道德价值观进行充分的体验,促进道德结构的转换,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是()A、罗杰斯B、马斯洛C、科尔伯格D、皮亚杰【参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少先队的性质有()A、革命性B、教育性C、儿童性D、群众性E、自主性【参考答案】:A,B,C,D,E2、体育的任务包括【】A、使学生掌握思

14、想道德的基本知识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C、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参考答案】:B,C,D体育的基本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养成学生文明的习惯。3、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A、裴斯泰洛齐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卢梭E、诺笃尔普【参考答案】:B,C,E卢梭、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的代表人物。4、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斯宾塞E、赞可夫【参考答案】:B,C,D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5、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A、班级B、小组C、少先队D、小集团E、团员【参考答案】:A,B,C,E6、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