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及制作方法一. 目的1. 了解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2. 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二. 实习内容(一) 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1) 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2) 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二) 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 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2) 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确实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3) 绘制剖面地形曲线4) 投影地质界限5) 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6) 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限〔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7) 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
见插图6三) 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1.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限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一样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2.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一样时,不整合面〔或界限〕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那么不整合面〔或界限〕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见插图7(四) 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本卷须知:1. 先绘制不整合面界限,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2. 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限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限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限见插图83. 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根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限按真倾角绘制假设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º时,剖面图上岩层界限应按视倾角绘制4. 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一样,如需放大,那么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防止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
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换岩层倾角1. 剖面图纵横比例尺一样岩层真倾角A 岩层走向与剖面夹角B 岩层视倾角CC =arctan(tanA*sinB)2. 剖面图纵横比例尺不同岩层真倾角A 岩层走向与剖面夹角B 岩层视倾角C 纵横比例尺之比MC =arctan(tanA*sinB*〔1/M〕)地质图根底知识一. 地质图的种类1. 普通地质图2.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3. 水文地质图4. 工程地质图二. 地质图的根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 主要包括地理概况,主要居民点,一般地质现象,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饰变现象〕2.地质剖面图 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3.综合柱状图 主要表示平面图区内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变化及接触关系等4.比例尺 5. 图例 主要说明地质图中所用线条符号和颜色的含义,按照沉积地层层序、岩浆岩、地质构造和其它地质现象的顺序排列6.责任栏三. 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表示 〔一〕地层岩性的表示1.第四纪松散沉积层 形状不规那么,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在河谷斜坡,盆地边缘,平原与山地交界处,大致沿山麓等高线延伸。
2.岩浆侵入体的界限 形状不规那么,无规律,需根据实地情况测绘3.层状岩层的界限 〔1〕水平岩层 其产状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呈封闭的曲线 〔2〕直立岩层 其地层界限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伸,并与地形等高线直交〔3〕倾斜岩层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界限的弯曲方向〔V字形弯曲尖端〕和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样,但地层界限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样,而且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层分界限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样,但地层界限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大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样,而且倾角大于坡角时,地层分界限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二〕岩层产状的表示〔三〕岩层接触关系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