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

上传人:小了****8 文档编号:247217658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借鉴(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 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

2、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展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2、 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标准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标准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那么作为根底的出发点,互惠原那么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历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局部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

3、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兴旺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本钱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第二章:名词解释:1. 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2. 劳动的边际本钱: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消耗的本钱,即工资3. 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 使用劳动要素的原那么: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本钱必须相等5. 竞争

4、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9.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本钱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10.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

5、的比值11. 派生需求原理简答题12.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那么称生产要素A和生产要素B是互补的,或者称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互补性生产要素。13.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将会到时B的边际生产力下降,那么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简答题1、什么是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1生产函数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即:Q = fL,K

6、,它说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1、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表达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1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

7、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标准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2劳动力市场上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制度构造有:A最低生活保障B最低劳动标准C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确实认D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和利用5、两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用工特点方案经济体制下 企业只有承受和服从国家劳动方案的义务,没有自主决定劳动用工的权利,它们无法严格按照企业技术特征的要求来确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构造,也无法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严格按效率原那么裁减职工。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劳动用工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展的自主行为。但也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通过法

8、律形式确立的制度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 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确实认 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3、 X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本钱必须相等。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

9、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响。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4、 X试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一)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短期:长期:二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A、劳动要素的使用原那么MRMPL=W 确定了一个从劳动使用量到劳动价格w的一个函数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有唯一的一个劳动使用量L与之对应B、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这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于该曲线也是递减的,故也影响了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C、结

10、论: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完全重合。不用考虑多个企业的调整三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1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劳动市场上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a、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劳动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MPP。 b、在劳动要素市场上劳动价格是变化的,因而使用劳动的边际本钱不再等于劳动的价格。2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那么:VMPMLC a、在买方垄断条件下,VMP=MPP。 b、 MLC为劳动的边际本钱。它包括两个局部,第一局部就是必须支付给增加的那些工人的工资,第二局部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变得较高的工资。 3

11、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由于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上的唯一购置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致的,而且劳动的边际本钱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 5、 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a) 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 弹性越大b) 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c)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d) 该类劳动本钱占总生产本钱的比重越大。6、 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只要劳动需求曲线倾斜向下,有效的最低工

12、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工资率,同时会减少就业时机,就业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最低工资与均衡工资之间的差值,又取决于劳动需求曲线弹性的大小。结论: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7、试运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答:女性进入劳动市场对男性工资率的影响:a) 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生产要素,故女性对劳动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b) 男女劳动者在同一工

13、作中,其中男性劳动者处于管理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为互补性生产要素。女性劳动者的进入将增加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提高了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c) 由于女性劳动者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是替代性生产要素,因此,女性劳动者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第三章:名词解释1.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就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2. x失业的统计概念:在调查周内

14、没有工作,但在此前4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的活动,而在调查周内本人适于工作的一切人3.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计算公式:参加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4. 劳动力资源:正在受雇佣的那局部劳动力,包括正在工作的人、有职业但未工作的人5. 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的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行为6. 收入效应:一个社会兴旺了,工资增加时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行为7

15、. 家庭生产: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实际上进展着大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和各种购置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用。家庭生产的实质是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8.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从家庭联合作出劳动供给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劳动供给的决策单位,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构成,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者上学以及闲暇9. 穿插替代弹性:穿插替代效率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穿插替代弹性是前者工资率变化与后者工资率变化的比值简答题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A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方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人口的自然构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女性。因此,如果一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