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spr****hai 文档编号:247217652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巩固阶段训练试卷(附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参考答案】:C2、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题干为感性知识的含义。3、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这种道德判断属于()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

2、、自律道德阶段D、前习俗水平【参考答案】:B【解析】:他律道德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4、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参考答案】:A5、在班级人际关系的构成成分中,最主要的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参考答案】:B6、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D、课堂纪律【参考答案】: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7、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学习模型是()A、信

3、息加工模型B、学习过程模型C、生成模型D、开放学习模型【参考答案】:C【解析】:教学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在总结西方教学心理学近二十年来在认知发展、学习模式、认知表征、能力与教学相互作用以及学习迁移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过程是一个生成过程的观点,亦被称为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他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选择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进而构建信息意义的过程。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参考答案】:D【解析】:略。9、计划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支持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

4、参考答案】:D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参考答案】:B【解析】:布鲁纳提出认知一一结构学习论,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1、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A、反例B、变式C、抽象D、概括【参考答案】:B12、健康的概念是指()。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参考答案】:D【解析】: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13、在讲惯性时,老师不仅举了

5、固体的惯性现象例子,而且还举了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例子,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而不至于认为只有固体才有惯性。这位老师运用()A、正例和反例B、比较C、概括D、变式【参考答案】:D【解析】: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14、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参考答案】:A【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的

6、意义的策略。题干中就是把新单词用谐音联想与它的中文意思相联。15、问题解决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杜威B、桑代克C、弗洛伊德D、加涅【参考答案】:B【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桑代克。16、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参考答案】:A17、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A、经验+评价=成长B、经验+反思=成长C、经验+练习=成长D、经验+榜样=成长【参考答案】:B18、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使学生感到尊敬而

7、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就是()。A、教师的责任感B、自我教学效能感C、教师的信念D、教师的威信【参考答案】:D19、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参考答案】:B20、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出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精加工策略B、元认知策略_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参考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通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21、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A、并列学习B、上位

8、学习C、下位学习D、命题学习【参考答案】:C22、()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A、教学效能感B、教师期待C、教学监控能力D、教师威信【参考答案】:A【解析】:教学效能感的定义。23、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作出平时不会作的破坏性行动,这是()。A、从众现象B、社会干扰现象C、去个体化现象D、群体极化现象【参考答案】:C【解析】: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社会干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

9、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24、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是()A、珍妮特沃斯B、布鲁纳C、泰勒D、布鲁姆【参考答案】:C25、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参考答案】:B26、()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A、客观性B、计划性C、可

10、比性D、公平性【参考答案】:D27、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参考答案】:B【解析】: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人神经的传导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28、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参考答案】:C【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29、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

11、鲁纳D、斯金纳【参考答案】:A30、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参考答案】:B3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参考答案】:A【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相同,以自我为中心。32、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乃是他所称的()A、新生论原理B、认知论原理C、道德论原理D、学习论原理【参考答案】:A3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参考答案】:D【解析

1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别是字面的理解、解释的理解、批判性理解、创造性理解。34、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而不注重内容。A、技能B、形式C、方法D、技巧【参考答案】:B【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内容容易忘记,但形式是永久的。35、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参考答案】:C【解析】: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36、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中,开始形成完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的时期是()A、初创时期B、鼎盛时期C、发展时期D、过渡时期【参考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该时期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13、。他们提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37、一般说来,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参考答案】:B38、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参考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39、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A、教学策略B、学习策略C、教学计划D、教学目标【参考答案】:A【解析】: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

14、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40、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是【】A、加涅B、斯金纳C、奥苏贝尔D、布鲁纳、【参考答案】:A【解析】: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是加涅。二、多项选择题1、道德行为包括()。A、道德行为技能B、道德行为习惯C、道德行为认知D、道德行为情感E、道德行为体验【参考答案】:A,B【解析】: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2、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参考答案】:A,C,D【解析】: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3、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参考答案】:A,C,D【解析】:福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经过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4、传统的知识学习理论根据知识的结构,将其区分成【】A、技能学习B、能力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E、问题解决学习【参考答案】:C,D,E【解析】:考察传统知识学习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