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塘沽区紫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7079499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天津塘沽区紫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天津塘沽区紫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天津塘沽区紫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天津塘沽区紫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天津塘沽区紫云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

2、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

3、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

4、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儒

5、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B. 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C. 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D. 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B. 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C. 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

6、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B. 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C. 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D. 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参考答案:1. B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7、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并没有讲到“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C项,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很明显“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夸大了儒学的作用;D项,关系倒置,原文只是说“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不是说“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有别”。故选B。点睛:解答理

8、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作者在论证“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

9、态度”时,运用的应该是类比论证。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看,“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与“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C。2. 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68题。(6分)中国人的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五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天堂的理解。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州、杭州这

10、些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中。这个天堂在20世纪被抛弃了: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触发的普遍灾难,令中国对自己曾经创造过的传统和生活世界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传统中国在漫长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天堂也岌岌可危了。现代化改变了世界。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被现代化了,过去的中国天堂是“道法自然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天堂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继承了中国传统,就是,人们依然企图在大地上创造此岸的中国天堂。昔日,中国世界创造天堂的时候,它考虑的是如何安身、安心。心不是虚构的,心是大地和人的存在所赋予的。人随遇而安,在大地上安

11、下来,这是人的天然使命。西方创造的现代化不是安心的,而是为了生存的,西方的心安放在教堂中。所以西方所设计的现代化世界与中国人对天堂的理解不同,西方设计的现代化不是“安心,而是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它是反自然的。现代化为中国带来了实用的筑居,但没有带来心。心是来自故乡大地的东西,心是无法一夜之间构筑出来的,心是在漫长的传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心是八月十五盼明月,是大年初一的梅花,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就是寄托中国心灵的上帝。现代主义设计了最先进的电梯和巨大的玻璃橱窗,却

12、没有为“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留下位置。天堂是什么?它是栖居之所,是能够向人提供存在的意义的安放心灵的地方。中国的精神、形而上无形地暗藏在家中,只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才凸显出来,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英国人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这话不无道理。6下列对“中国人的天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B中国人的天堂自2 O世纪以来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C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人

13、的天堂,因为它不能“安心”。D中国人的天堂不是由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构成的。7下列对“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一去不复返。B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脱节。C现代化使中国文明有机会统治世界。D现代化使世界开始思考东方智慧的价值。8下列推断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用,因此它所设计出来的世界没有自然之物。B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天堂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C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和敬畏,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找到天堂。D西方人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所以他们只能把心安放在教堂。参考答案:6B7D8C3.

14、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契 约还有三天就是腊月二十三,窗外时常零星地响起鞭炮的声音。刘越正在发呆,就被这声音吓了一跳。他有点烦恼地站了起来,打算弄点什么来吃,最好比平常丰盛些,好歹像个过节的样子。灶台上凝固了厚厚的油渍,泛着恶心的油黄色。刘越皱了皱眉,还是把锅放了上来,这个时候玉茹推门进来,哼着歌。拎着大包小包扫来的战利品。“玉茹,”刘越忍不住说,“明天,咱们把家里打扫一下吧,快过年了。”“年货还没有买完呢,跑了一天把我累坏了,明天还得去。”玉茹跳过来楼住刘越的脖子,又把手指得意冲他晃了晃,“好看么,新款的,年底打四折,嘻嘻。” 戒指很好看,但是刘越没有心情,叹

15、了口气。今天晚上吃什么呢,这是个问题,家里没有剩下什么吃的。刘越上次买的一箱方便面还剩了一包,也不够两个人吃。他满怀希望地看了看玉茹拎回来的大包小包,然而这些些“年货”除了衣服就是首饰,都进不了肚。想起儿时,每当过小年这天,母亲早早就把家里都打扫一遍,晚饭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碗排骨,一盘鸡,和几个色香味俱全的炒菜,他也会沾着灶王爷的光,吃上几块粘牙的糖。父亲总会烫壶酒,笑眯眯地用筷子沾上几滴,送到他的嘴里去。可惜,母亲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去了,那之后的小年,就剩下爷俩,晚饭前,父亲就在母亲所坐的位置,单独放一副碗筷在桌上,再盛上一小盅酒。“晚上吃什么呀,老公?”玉茹撒娇地问。“啥也没了,就一包方便面。”“那咱们出去吃吧,我刚才看见港式火锅打八折呢!”刘越没有说话,回来客厅坐着发呆。玉茹的脸拉长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心里还在埋怨我。” 刘越仍没有说话,摸出一根烟点燃,烟雾徐徐地飘在空中。“你打算怎么着,去接他?” 玉茹盯住他,须臾,又似乎松了口气,“马上要过年了,除夕怎么也应该和老爷子见个面,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刘越又吸了口烟,自从前年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以来,这是第二个春节。在那之前,刘越夫妇同父亲一起生活,所有的事情父亲全都会办好。父亲的房子是一套不小的单元房,地理位置也不错。如果父亲不是执意要娶梅姨,那种生活会一直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