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47077685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 酸和碱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2.“浸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 玉米B 茶树C 水稻D 马铃薯3.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既能说明

2、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A B C D 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CO22NaOH=Na2CO3H2OB CaOH2O=Ca(OH)2C 2NaOHH2SO4=Na2SO42H2OD AgNO3HCl=AgClHNO35.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像合理的是()ABCD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

3、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 只有B C D 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 偏低B 偏高C 不变D 无法判定8.下列有关氢氧化钙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B CO2和HCl的混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氢氧化钙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D 可用纯碱溶液区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9.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4、()A 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 一定有氧化物生成C 一定是放热反应D 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0.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A H2、O2、HClB H2、O2、COC H2、SO2、COD O2、CO,CO2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A 柠檬汁B 苹果汁C 纯净水D 石灰水12.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分别是()A 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B 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C 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D 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13.人

5、体中一些体液的pH都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胃液0.81.5B 唾液6.57.5C 尿液5.07.0D 血液7.357.4514.酸奶、肥皂水、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1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化学兴趣小组以碱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组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Ca(OH)2溶液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_色。(2)NaOH和Ca(OH)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

6、方程式为_。(3)“具体”到“抽象”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通过对NaOH和Ca(OH)2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_。(4)将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17.下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C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红棕色粉末A和气体C、E的化学式分别为A_、C_、E:_。(2)G转化为H和A的反应类型是_反应;B转化成E和D的反应类型

7、是_反应。(3)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D和氯气化合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4)以上图中无色气体C为中心,延展如图:请写出实现这两个转化的另一反应物J、K的化学式:J_、K_。请完善由CO和CaCO3分别转变成无色气体C的转化关系图,在箭号上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18.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如上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如上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本实验中乙

8、的作用是_。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有关。追问白色沉淀

9、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20.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实验(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结论_。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写一组即可)。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