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47034621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柳陂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制度文明的文化基因王 博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其中也包括制度文明。这种强势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革命带来的国家实力的壮大,以及由此给西方人带来的文明优越感。这种局面使抱有“天朝上国”梦的国人对绵延数千年的自身文明一度陷入深深的质疑和焦虑。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器物、制度、观念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化。但安顿人类生活秩序的制度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却要求社会相对稳定甚至偏于保守。于是,技术革命和制度文明两种演进逻辑的冲突在现代社会就有各种表现。从法治角度看,立法体现出不可避免的滞后性。

2、尤其在社会转型中,我们制定很多新的法律法规,或者经常修改法律,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但如此一来,制度的滞后性得以缓解,稳定性却受到挑战。如果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人治、德治、法治等社会治理模式都算作制度文明的范畴,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这几种制度文明都有所体现,只不过不同时期侧重的分量不同。按照梁漱溟的说法,传统中国是“融国家与社会,摄法律于礼俗,以伦理代宗教”。如果用礼法合治来概括中国古代治理的特点,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法和西方现代的法的精神有云泥之别。法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也不能和西方相提并论。伦理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否认的特色,重视法律的伦理内涵也是传统制度文明的特色。这种特色在社会制度

3、构建上更是趋向求稳定。中国不能只在西方法治后面亦步亦趋,在制度构建中需要表达中国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制度文明背后的文化基因。值得注意的是,奠基传统中国制度文明的独特文化体系不是凭空而来的。中国地处北半球东段,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季风气候显著,地形多样复杂,沃野千里,适宜农耕。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中华文明对环境的感思甚至眷恋,养成了我们依赖土地、逐水而居、安土重迁等民族性格。有学者将传统中国社会的生存方式称为“静态”模式。这种生存方式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割裂自然本根。而近代西方一些国家热衷于海上贸易;后来又受资本驱动,进行全球扩张。传统中国人对商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低于农业

4、活动。这种社会形态为礼法合治这种特殊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能。中国古代的德治、人治和法治其实是纠缠在一起的,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的“社会性道德”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使得人人具有自律的本能。中国人政治理想中的人治不是那种暴力压制性的,而是心悦诚服甚至感恩戴德,因此中国社会政治建立的基础具有非功利性。而西方舶来的法律是“功利计算”的产物,是在伦理收缩之后以私有制为基础建构的。因此,近代中国学者学习西方法治规则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西方法治观念与中国传统道德要求的无私、重义轻利等格格不入。传统中国的制度文明及其哲学观念,是中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的城邦,都曾经是相对封

5、闭的文明体系,对外交流是偶然的。虽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种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然而地方性依然没有彻底让位于全球性。这种地方性是深藏在每个人心里的文化基因,即使学习外来的制度,也要适应这种文化基因。最具生命力的制度形态一定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制度文明是由西方强势传入的,其强势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强大实力以及西方人的文明优越感。B. 在现代社会中,制度文明和技术革命在演进逻辑上存在着冲突,但二者有着共存的空间,并非不可协调。C. 中国古代社会整合了人治、德治、法治等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势,因而优于单纯讲

6、法治的西方现代治理模式。D. 礼法合治成就了中华民族依赖土地、逐水而居、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与传统中国社会“静态”的生存方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从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而致使国人开始质疑自身文明写起,自然引出了本文有关“制度文明”的论题。B. 文章第二段将中国古代的法与西方现代的法进行比较,指出重视法律的伦理内涵是中国传统制度文明的特色。C. 文章第三段从传统的农耕文明说起,分析了奠基传统中国制度文明的独特文化的来源,明确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文明不同于西方的原因。D. 通过逐层论证,文章在结尾进一步阐明观点:在全球化时代,要建立最具生命力的制度文明一定要打破

7、地方性的束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会经常修改法律或出台新的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制度文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B. 借鉴中国传统制度文明中重视法律伦理内涵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制度文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C. 尽管中国社会政治建立的基础具有非功利性,而西方法律则以私有制为基础,但二者都追求社会的相对稳定。D. 中国传统制度文明与西方制度文明各有特点,在与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适应性问题,不能机械照搬。参考答案:1. B 2. D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

8、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中国制度文明是由西方强势传入的”错误,原文说的是“西方文明”及其所包含的西方制度文明强势传入中国,选项偷换概念。C项,“因而优于单纯讲法治的西方现代治理模式”有误,该说法于文无据。D项,“礼法合治成就了的生存方式”有误,选项的说法逻辑有误,原文是说“传统中国社会的生存方式”“为礼法合治这种特殊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能”。【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一定要打破地方性的束缚”

9、错误,文章最后说的是“最具生命力的制度形态一定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选项“打破地方性的束缚”同文中“一定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意思相悖。【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借鉴中国传统制度文明中重视法律伦理内涵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错误,选项于文无据。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毛

10、毛雨陈金辉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九月落山白。”山白,即毛毛雨。又有谚道:“毛毛雨打湿衣裳。”农谚道出毛毛雨发生的时间和其渐湿人衣的特点。多半不见毛毛雨,在我居住的F城关,总是进行着阴晴云雨天气的交替变换,难得出现“落山白”。屈指算来,我离开故乡熟悉的毛毛雨总该有30多个年头了。一天傍晚,我乘公交汽车回乡,车子驶入城北不久,但见群山裹上白色的纱巾,纳丝丝缕缕的毛毛细雨飘进车窗,抚摸着我滚烫的脸颊,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家乡问候着实让我感动不己。久违了,毛毛雨!抵达北西亭车站,我转乘摩的回乡。我的话题仍离不开毛毛雨,中年司机也脱口赞颂起毛毛雨来。他税:“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我们地处城北,三面皆山,山

11、白雨只落在我们北区一带,很难落到县城。”司机的话,道出了毛毛雨“贵客难来”的神秘感。沐浴在柔柔软软飘飘洒洒的雨雾中,精神顿觉无比舒畅。我仿佛置身在硕大无比的瀑布前,接受着细小雨滴的溅濡。看着路上的行人,没有一个带上雨具,也许大家也如同我一样怀着好心情,接受这轻盈潇洒的使者“润物细无声”的馈赠。自然万物,真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它们走近人们的脚步和方式又是多么不一样:雷雨闪电是那么迅猛,暴风骤雨是那样粗鲁无礼,地震海啸又是多么恐怖无情。惟独毛毛雨,她是如此温柔飘逸,可亲可近。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我的故乡在“人山”(因山形而得名)脚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农历九月以后,

12、人山山上山下常飘飞着毛毛细雨,她悄悄地润泽着山野草木田间庄稼。每当毛毛雨来临时节,故乡的父老乡亲依然参加劳动,而毛毛雨更给我们贪玩的少年儿童增添了不少情趣,我们摸摸被毛毛细雨润湿的头发,照样狂奔乱跳,跋山涉水,反倒觉得精神抖擞!毛毛雨,她的百般柔情,给我的少年平添上温馨浪漫的色彩!但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她竟去向何方。大概也缘于“温室效应”,才逼使她退避三舍销声匿迹。我在不断地刨根究底,试图探明不见她芳影的原因。今天,在家乡的土地上我们相逢了!那“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悦和亲切感自不在话下,而你那温柔细腻的特点,着实更让我想到我的本行工作教书育人。几十年来,我对待自己的万千“桃李”,都曾像毛毛雨一

13、样地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工作吗?我曾像毛毛雨一样滋润着他们的思想情操,培育着他们的优良品格吗?其间,哪怕只有一次,我曾暴风骤雨般地批评过他们吗?我曾粗鲁地训斥过他们吗?我不断地拷问着自己!几十年来,我在默默无声地滋兰树蕙,我以我毛毛雨般的方式,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许许多多的学生离开我的视线,又回到我的视线之内,虽然我叫不上他们全部的姓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仍然亲亲热热地叫我老师。并随着我的学生们像毛毛雨一样的讲述,重温着往日师生间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那些往事更像毛毛细雨一般洒落在我干涸的心怀上,给我丝丝快慰,总是伴随着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在今天飘飞的毛毛雨中,我的万千思绪也随着她自由飞舞。亲情友情鼓满

14、我的心胸,我沉浸在深深的惬意中16联系全文回答,毛毛雨具有哪些特点?可选用原文词语。(每个特点不超过5字)(4分)17请分析文中倒数第三段中划线的几个问句的作用。(4分)18依据文章内容,操究作者为什么说“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19文章写毛毛雨运用了什么手法?请选择一点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6(1)渐湿人衣。 (2)润物细无声。 (3)温柔细腻。(答成“柔柔软软”“飘飘洒洒”“轻盈潇洒”“温柔飘逸”亦可)17表现了作者从“毛毛雨”得到的启示,对常年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的反思,要以毛毛雨般的方式教书育

15、人,培养学生品格情操。18因为“我”一生中与“毛毛雨”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1)回乡途中遇上久违的毛毛雨,既写出久别重逢的喜悦,又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少年时在毛毛雨中狂奔乱跳,突出毛毛雨带给少年的乐趣。 (3)成年时在教学中用毛毛雨般的方式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和谐相处,强调毛毛雨给“我”在教育方式上的影响和启示。19引用,拟人,对比等。选择一点举例分析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有它的历史意义。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根据万

16、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多体,实际还不止此数。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的格律诗,词的调子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调看,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词在从中晚唐到南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