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山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6877646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山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台州市山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山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山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台州市山前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水、过氧化氢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 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 C. 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D. NaHSO4、CuSO4和KMnO4都属于盐参考答案:C略2.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F-Na+Mg2+Al3+ B热稳定性:HClH2SPH3C酸性强弱:H2CO3H3PO4KOHCsOH参考答案:D略3. 相同物质的量的 Na+、OH、F 离子具有相同的()A质量B质子数C

2、电子数D中子数参考答案:C【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原子: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解答】解:Na+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OH的质量数为17,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F 的质量数为19,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综上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 Na+、OH、F 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明确原子、离子中微粒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4. 25时,在浓度均为1mol/L 的(NH4)2SO4、(NH4)2CO3、(NH4)2Fe(S

3、O4)2,三种溶液,若测得其中NH4+分别为a、b、c(单位: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cab Cbac Dacb参考答案:B略5.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间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蒸馏水中,以制取Fe(OH)3胶体D树林中的晨曦与丁达尔现象无关参考答案:D略6.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选项WXA盐酸Na2CO3溶液BNaOH溶液AlCl3溶液CCO2Ca(OH)2溶

4、液DCl2Fe参考答案:D7.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Ba(OH)2 ?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参考答案:B略8. 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子式为HnRO2n -2 ,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A3n-12 B3n-6 C3n-4 D2n-4参考答案:A9. 现有一瓶由两种液态有机物乙二醇和丙三醇(甘油)组成的混和液,根据下表性质判定,要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g/cm)溶解性乙二醇C2H6O211.51981.11易溶于

5、水和乙醇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A分液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参考答案:C略10. 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 (gcm3)水中的溶解性甲C3H6O29857.50.93可溶乙C4H8O284770.90可溶据此,将甲和乙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萃取法 B升华法 C蒸馏法 D分液法参考答案:C略11.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 x2 B x18 C x8 D x4参考答案:D12. 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A形成四

6、对共有电子对 B通过非极性键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参考答案:A13. 下列能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HC1比H2S稳定 HClO4酸性比H2SO4强 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Cl2比S更易与H2化合生成相应气态氢化物 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A. B. C. D. 参考答案:C比较两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单质越易与氢气反应、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 均可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不能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故

7、正确答案为C14.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NO和N2O可能化合生成NO2C探究NO2可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NaNO3和H2O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是HClO的漂白作用参考答案:B略15. 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参考答案

8、:A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B错误;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发生,如氯化铵和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C错误;食物的腐败变质是氧化反应,该过程是放热的,D错误;正确选项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玻璃

9、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_,圆底烧瓶中盛装水,烧瓶里应事先放置_,其作用是_。(3)该同学欲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若溶液未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4)该同学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结果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B,使其跟NaOH溶液反应。若按图所示的操作,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6

10、)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4)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Fe2+ 具有_性。由此可知,实验室中含Fe2+的盐溶液需要现用现配制,并且配制含Fe2+的盐溶液时应加入少量_。参考答案:(1)3Fe+4H2O(g) Fe3O4+4H2 (2)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碎瓷片 防止暴沸 (3)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 Fe3O4和Fe (4)Fe+ 2Fe3+= 3Fe2+ (5)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 4Fe(OH)3 (6)还原 铁粉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本实验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此反应方程式为

11、:3Fe+4H2O(g) Fe3O4+4H2;(2)石棉绒的作用是作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为防止液体的暴沸,因此烧瓶中应事先加入沸石或碎瓷片;(3)溶液B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B中含有Fe3,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Fe3O4,可能含有少量没有反应的Fe;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Fe3,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Fe3O4和Fe;(4)Fe3O4与硫酸反应生成Fe3和Fe2,Fe与Fe3发生反应:Fe2Fe3=3Fe2;(5)加入NaOH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Fe(OH)2,发生FeSO42NaOH=Fe(OH)2Na2SO4,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12、因为Fe(OH)2被氧气氧化成Fe(OH)3,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6)(4)中未变红的溶液变红,说明Fe2被氧气氧化成Fe3,体现Fe2的还原性,防止Fe2被氧化成Fe3,保存Fe2时需要加入少量的铁粉或铁屑。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将某合成树脂(高聚物)M隔绝空气加热后得到的蒸气冷凝,收集到一种与原树脂组成相同的烃R,0.312gR蒸汽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在一定条件下,1molR能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烃W,W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另外的条件下,1molW还能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含乙基的环状化合物。(1)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R、M、W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参考答案:104R分子中有1个双键和1个苯环n=8R分子式(2)18. (1)计算下列三种方法所配制的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用蒸馏水配制)用0.53g Na2CO3配成20ml溶液用1.43g Na2CO310H2O配成20ml溶液用1ml 5 mol/L Na2CO3溶液配成20ml溶液(2)比较上述三种方法配制的结果,并分析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