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水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6876668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丽水市水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丽水市水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丽水市水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丽水市水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丽水市水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感冯骥才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选中,一个词汇愈来愈执著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什么?有什么用?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而把它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

2、然,具有感性的色彩。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的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地名也是一种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

3、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在城市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它总是一边创造,一边销毁,还要不断的改造与扩大,再加上灾难性的变故(包括战争与自然灾害的破坏),记忆总是在不断的丧失。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是不自觉的和非理性的;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的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应该说到了二

4、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威尼斯宪章一出来,人们对城市的保护就非常自觉了。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当然,这些都是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来认识的。于是,文化保护便成了现代城市建设中最紧迫和最前卫的课题之一。记忆和遗产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上变得愈来愈重要。其实遗产就为了记忆。 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当然,记忆是有选择的。这里说的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

5、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它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群体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这样,城市的保护就决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已;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

6、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的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选自冯骥才作品选)14. 下列对“城市记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市记忆归根结底是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B. 承载城市记忆有物质遗产,有口头非物质遗产。C. 群体记忆会使城市记忆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D. 对保留下来的城市记忆须尊重其完整性与真实性。15. 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含义。16. 综观全文,概括作者认为城市要有记忆的理由。参考答案:14. C 15. 写出了在

7、城市发展中不尊重(或任意宰割)城市历史(或记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即外表光鲜美丽,内在却无文化底蕴,城市变得没有历史载体和文化底蕴。(要理解两个比喻的意思,表达接近即可) 16. (1)可以体现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2)可以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3)有利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4)被人为随心所欲的涂改和任意宰割的城市会贻害后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曲解文意,由第九段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对它们任意宰割我们的后

8、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可知,没有群体记忆才会使城市记忆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故选C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论述中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先找出句中蕴意丰富的词语,,“阅历丰厚指的是城市的记忆中所承载的不可代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而“腹内空空的暴发户指的是城市被随心所欲的涂改,呈现出崭新的外貌,但完整性与真实性却被破坏,城市的记忆被破坏,变得干篇一律,缺乏个性。据

9、此组织答案即可。【16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整合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对应的区间,然后把握观点句,从而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文章题目和第一段提出了城市要有记忆的观点,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个观点的合理性,即城市要有记忆的理由。第三、四段为个层次,论述了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五、六段论述了保护它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第七段论述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南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第八、九段论述必须尊重城市历史”否则,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

10、得干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汇然无所凭借,边骂我们这代无知与野蛮。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论述文的信息概括题,定要结合文本我到每一段的观点句,并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进行概括绝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这就要求考生做到:把握全文主要内套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筛选信息并分条概括。2. 下面对汉家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了自己身处大西北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的特殊的情绪感觉和思想意识。这都是一些负面的感觉:“恐怖”“死寂”“单调”“静默”“阴凉”“空旷宁寂”“茫然”“憔悴衰老”“渺小”“徒劳

11、”这些感觉意识源于大西北荒凉沉寂、少有人烟的环境,也与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相互映照,非常融洽。B文中多次出现“坚守”一词,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汉家寨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一是作者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心中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C作者造访汉家寨,被父女俩“坚守”汉家寨的精神所感动,不由得对这父女俩肃然起敬。D作者在汉家寨见到的两个人老汉和小女孩,可以理解为他们分别代表着过往历史的回忆和未来世界的预言,某种传统势必仍将被“坚守”下去。参考答案:C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10月1日至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一一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逐一揭晓,

12、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一一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

13、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荻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材料二:(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固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

14、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

15、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摘编自利技日报,2018年10月)材料四: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卉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佶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

16、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竞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l.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