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振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6854997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振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振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振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振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振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

2、一后的西域。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

3、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各民

4、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大量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1下列关于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民族

5、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一直是其主流观念。B唐代统治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视与对西藏的正确治理,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西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C张骞通西域后,儒家文化迅即深深植根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D随着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开来,大批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随之进入西域,把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B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统一后的西

6、域各民族普遍接受了儒学经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C“华夷一家”的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尊奉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D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等表明不同宗教用语在西域同存共处,相互夹杂的现象,体现了多元宗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B唐代,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向心力,这充分反映了唐王朝治理西域的文化认同政策的有效性。C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

7、汉文化在西域社会得以广泛传播。D借鉴唐代治理西域的经验,建立在对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多民族文化的同存共生,从而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参考答案:1.B 2.C 3.C2. 阅读瓦尔登湖选段,完成1315题(10分)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泊起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远眺而现的,另一种是近观而见的,它更接近本色。第一种根据风云变幻,借助天光而成的。在晴朗的夏天,从略微远处望去,特别是在波涛起伏之时,呈现一片蔚蓝;但从极远处望去,湖泊呈现一片蓝灰;在风暴之下,则显露一片蓝黑。据说海水的颜色变化与天气无关,它们可能今天是蔚蓝,明天是深绿。在我们这里湖泊池塘中,当白雪覆盖

8、大地,水和冰几乎都呈现绿草的颜色。有人声称蓝“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还是冰晶”。但从船上俯瞰我们的河流,它会呈现不同的色彩。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

9、的缘故。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玻璃般明净的蓝中略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13下面对文

10、段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湖周围环境的描写是对湖之美的一种衬托,但不是湖呈现特有色彩的一个原因。B文中多次将湖水的颜色与天空的颜色相比照,是想营造一种水天一色的和谐意境。C文章语言素朴无华,它让人看到作者一种澄净的心境,看到作者对美与宁静、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体味。D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色彩的细微变化写得具体、生动、可感了。14瓦尔登湖水的颜色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4分)答: 15文段中,作者一再说“我们康科德”、“我们这里湖泊池塘”、“我们的河流”、“我们其他湖泊”,能不能把“我们”去掉或者换成“那里”?为什么?作者先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这与写

11、瓦尔登湖有什么关系?(4分)答: 参考答案:13选C。(A项应该“也是湖呈现特有色彩的一个原因”。从文中“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可知。B项“是想营造一种水天一色的和谐意境”不当,这里主要是衬出瓦尔登湖水的颜色之美。D项,文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14瓦尔登湖水的颜色丰富多样,变幻多端。(1分)首先从不同的地点来写色彩变化,有远观也有近观,有山顶看,湖边看,湖上看;其次写不同的天气状况下的湖水色彩,晴朗的天气和风暴的天气下色彩的不同;第三写不同季节的湖水色彩,白雪覆盖和春季降临时的不同。(3分)15不能去掉或替换。“我们”表现了作者

12、对自己家乡和瓦尔登湖的赞美和自豪之情,同时也从中看出作者与自然的亲近,与自然融为一体。(2分)作者先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是为了和瓦尔登湖的颜色进行对比,从而更体现出瓦尔登湖的颜色变化更为出奇。(2分)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如何看待“燕赵文化”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

13、”,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慷慨悲歌”的历史认

14、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

15、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B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