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2.96KB
约8页
文档ID:246769496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_第1页
1/8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医院内收治的急诊抢救室患者作为样本,回顾样本共80例,回顾时间选取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组别区分支持以随机电脑等量法为准,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交接班)、观察组(交接班中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组内容量40例比较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信息交接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交接班质量更高、信息完整性更全、交接平均时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结构化沟通模式具有高干预价值关键词】结构化沟通模式;急诊抢救室;交接班;交接班质量;信息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患者满意度急诊抢救室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场所,急诊抢救室患者病情十分危急,发展速度较快,各类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故急诊抢救室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和检查结果成为重点关注,故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具备高质量护理服务、完整性交接患者信息资料,一旦交接班期间,患者的信息数据未精准且完整地交接,不仅会影响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还会加剧患者生存质量下降速度[1]。

鉴于此,为了保证急症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交接班和交接班结构化沟通模式,详细结果作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时段内的急诊抢救室患者病例,分析80例患者抢救资料数据,根据组别划分支持(随机电脑等量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组内容量40例对照组:样本年龄时段27-70岁,年龄跨度经分析(48.51±5.69)岁,疾病类型:12例心血管、7例例脑血管、11例呼吸、10例消化道,男女比23:17;观察组:样本年龄时段27-70岁,年龄跨度经分析(48.51±5.69)岁,疾病类型:12例心血管、7例例脑血管、11例呼吸、10例消化道,男女比23:17本院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18名,男女比5:13,年龄时段22-40岁,年龄跨度经分析(31.08±2.34)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本科8名、大专10名基线数据收集,对比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过急诊抢救室病情分级,患者符合1-2级标准;滞留时间不低于7h;研究资料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排除先天性心脏、肝肾、晚期肿瘤者;精神异常、沟通障碍者;无家属陪护者。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交接班,对护理人员实施专项培训,每周展开总结会,分析急诊抢救室不足,及时提出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交接班中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措施:(1)构建:急诊抢救室和科室内护理人员经过网络文献查阅,确定有效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资料,构建急诊抢救室结构化沟通模式,经过审核、修改,培训护理人员结构化沟通技能,以此为依据,设计改良科室内护理措施,同时将ICU特色,例如:高危风险警报、气道维护等,优化急诊抢救室具备自身特色的个性结构化交接班模式2)方案实施:①依据结构化沟通模式发展历程、概念、基础、优势意义,分析知识点,让护理人员认识结构化沟通模式,遵循沟通规律;②科室对护理人员所学紧急处理、结构化沟通模式流程进行考核,利用情景模拟训练,增强护理人员实战能力,同时科室制定结构化沟通宣传方式,让其彻底落实到位[2]③护理人员规范交接,合理安排站位,同时交接班期间,评估患者情况,包括基线数据、生命数据变化、入院检查、以往病史、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案;同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状态进行评估,特别是精神、皮肤、药物注射等变化数据;交接班次时,着重告知另一护理人员重点关注事宜,核实患者资料数据,交接班结束,护士长总结本次交接班工作质量,明确指出缺陷,补充并完善交接班工作,不断优化,以便保证交接班质量[3]。

1.3分析指标比较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信息交接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从交接班周围环境、组织结果、沟通效果、交接内容、人文关怀、病情判断、交接能力,每项分值最高9分统计信息交接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利用科室内问卷调查表,划分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让患者在相应的选择后面划“√”1.4统计学方法医务人员录入研究数据,2*2析因设计,(患者满意度)定量数据,非参数检验,%表示,(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信息交接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连续性变量数据,重复测量方差检验,( ±s)表示,对比t、 与P,满足条件P<0.05或P<0.01,代表对比研究具备高统计学价值2. 结果2.1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比较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比较,观察组质量分值更高,P<0.05,见表1表1 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比较(,分);n=40项目对照组观察组tP交接班周围环境5.79±0.816.85±0.945.40270.0000组织结果7.12±0.378.27±0.4212.99410.0000沟通效果6.29±1.058.18±0.978.76020.0000交接内容7.36±0.428.53±0.3912.91060.0000人文关怀7.29±0.738.47±0.389.06820.0000病情判断7.16±0.488.37±0.5710.26950.0000交接能力7.26±0.718.47±0.349.72130.00002.2信息交接完整性比较信息交接完整性数据分析,观察组信息交接完整性更高P<0.05,见表2。

表2 信息交接完整性比较(n,%);n=40组别患者姓名疾病既往史入院经历体征数据检查结果用药治疗营养饮食对照组9(22.50)30(75.00)35(87.50)32(80.00)33(82.50)35(87.50)15(37.50)观察组2(5.00)20(50.00)25(62.50)19(47.50)18(45.00)25(62.50)3(7.50)5.16475.33336.66679.141312.17046.666710.3226P0.02300.02090.00980.00240.00040.00980.00132.3交接平均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数据分析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交接平均时间更短P<0.05,见表3表3 交接平均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数据分析组别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交接平均时间(min)对照组2011977.5012.28±3.74观察组2514197.506.35±2.34/t------7.31438.5011P------0.00680.00003.讨论急诊抢救室患者病情严重,时刻面临自己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故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生命挽救十分重要[4]。

因此,为了改善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科室实施结构化沟通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得到:相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分值更高、信息交接班完整性结果更优,交接平均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提示:新型干预模式中结构化沟通模式对抢救室护理人员危重患者信息收集具有促进作用,且经过模式构建,专业人员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同时经过专项资料的梳理,增强工作有序性;再者,结构化沟通模式,增强了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重视程度,让其认识到病情和相关干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应对突变事件的能力;相对比常规护理交接班,健康宣讲已经转变为网络、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同时,让家属可以及时配合临床工作,避免医疗纠纷事件[5]除此之外,结构化沟通模式对 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具有促进作用,结合临床经验,让护理人员增强病情预判能力综上所述,对急诊抢救室患者给予结构化沟通模式,交接班质量高,交接患者信息完整性高,平均交接时间短,提高患者满意度参考文献:[1]朱宁利.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5):251.[2]周静雅, 王俊莉, 李霞,等. ISBAR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规培生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医药界, 2020, 000(008):P.1-2.[3]周玉娟, 贾阿凤. 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 当代临床医刊, 2019, 032(005):429,426.[4]吕静. 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026(001):102-105.[5]丁萍.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17):166-167.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